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家有茅草房两间,南西都种着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叶刚刚伸展开来,绿树成荫,光色照人,放一张床在竹林中,十分凉爽舒适。到了秋冬交替之时,把屏风的骨架拿出来,截去两头,横着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待到风和日暖,冻得半僵的苍蝇又飞动起来,撞到窗纸上,咚咚咚地发出敲击小鼓的声音。这时,窗纸上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图画吗?我所画的竹子,都没有老师的传承,多数是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爽的秋天,早晨常起来欣赏竹子。这时,白茫茫的烟雾、太阳的影子、露水的白气,都在树枝与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兴致。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了作画用的纸,趁着高兴落笔作画,尽情的挥毫,迅即呵成了一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立意要在下笔之前决定,这是不变的法则;而情趣却在技法之外,这是随机的灵感。唯独作画是这样的吗?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我家有茅草房两间,南西都种着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叶刚刚伸展开来,绿树成荫,光色照人,放一张床在竹林中,十分凉爽舒适。到了秋冬交替之时,把屏风的骨架拿出来,截去两头,横着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待到风和日暖,冻得半僵的苍蝇又飞动起来,撞到窗纸上,咚咚咚地发出敲击小鼓的声音。这时,窗纸上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图画吗?我所画的竹子,都没有老师的传承,多数是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爽的秋天,早晨常起来欣赏竹子。这时,白茫茫的烟雾、太阳的影子、露水的白气,都在树枝与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兴致。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了作画用的纸,趁着高兴落笔作画,尽情的挥毫,迅即呵成了一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立意要在下笔之前决定,这是不变的法则;而情趣却在技法之外,这是随机的灵感。唯独作画是这样的吗?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三则题画,旨归皆在于阐发事理,然了无说理之枯燥乏味,此乃“理趣”之功。理趣何在?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一、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之中
说理无形象则枯,形象无寓意则穷,这三则题画既不枯也不穷,就因为它们首先都是借助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寓理。首则几乎全是具体描述怎样种竹,怎样乘凉,怎样做围屏纸窗,怎样得天然图画,然重观察、师造化的艺理已含蕴其中,故而末尾一点即破。次则写晨竹景象,细密而有生机;写勃勃画意、落笔变相,简捷而能传神,而艺术精于生活之理、趣在法外化机之意,也已隐蕴其中了。第三则大写将兰花移植山阴、石缝,令其避日、就燥,乃挺然直上,香味厚远,实际上也就是在解说只有摆脱世俗羁绊,人的个性方能充分发展的道理,只不过是藏而不露,令人思而得之罢了。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就使说理具有了它本来所没有的生动形象之趣。
二、将理融化在亲切微妙的情致之中
艺术的生命在于情感,叙事、说理而不熔于情者,难以成为艺术珍品。表面上看来,作者是在叙述他种竹、养兰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抒写他对竹、兰的酷爱;表面上是写他怎样晨起看竹,在竹林中纳凉,怎样移植兰花,使其舒展生长,实际上在体味竹兰的情性,与竹兰交流感情;他不惜改制围屏以获取窗纸上的天然图画,实际上是想方设法在捕捉竹子的真正韵味和神采;他反复吟唱,要让兰花回到山中去伴烟霞,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兰花的苦衷。这里有生活之情,也有审美之情,没有这些心与物的情感交接渗透,就不会产生郑板桥那生机勃勃的竹幅兰画。文艺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往往在于它的深微和含蓄,细细品味郑板桥这三则题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无处不浸润着这种深微的心与物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的情味;而艺理从这情韵中升华出来,也就染上了它本来并不具备的情趣。
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艺术的特性在于“以不尽尽之”,在有限中见出无限。这三则说理的题画,之所以具有艺术品位,就在于它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最明显的是第三则,全文写种兰、养兰、惜兰、画兰,无一笔涉。及到人,但处处让人联想到人情、人性、人生,甚至可以引发出对作者处境的同情,对专制主义戕害人性的厌恶。这就是意在言外。通常说来,这是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其实广义地说,通过形象描绘来显示道理,也就是采用了意在言外、含蓄多藏的艺术化说理手段。因为理在形象之中,须三思而后得,那三思的过程就是“趣”;形象大于思想,思之愈深,得之愈多,那“得”的多少是无限量的。郑板桥在谈他的画竹过程时,从晨起看竹说到心中升起勃勃画意,又说到落笔倏作变相,当点出胸中竹不是眼中竹、手中竹不是胸中竹之后,便立即打住,其实这其间正有许多艺理等待着开发,然而作者却知“趣”地留给了读者,因为他知道,读者是可以借助已有的描述进行物象、心象、画像的联想,并得出艺术肇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的,而且只有让读者进人这种联想和升华,才能真正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目的,才能真正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以不尽尽之”的情、趣、味。另外,前人普遍认为板桥题画中多于闲言、戏语中见情趣,这里选的三则虽不很明显,但亦有之。如写观察纸窗竹影时,忽插入一句:“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这是闲语,然亦可感受到作者观物之凝神精细,且写景状物形色声情具到,别有趣味。再如写三春告暮之兰,“皆有憔悴思归之色”,似戏语,然不仅用拟人手法,传达了兰花的“情思”之神,而且启动了全文对兰花的爱惜、叹悯之情,正体现出作者与兰花之间情意交感之深。
生动形象之事趣,心与物交感之情趣,托物言志、文外无穷的意趣,这几个方面共同铸成了板桥题画的“理趣”。
一、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之中
说理无形象则枯,形象无寓意则穷,这三则题画既不枯也不穷,就因为它们首先都是借助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寓理。首则几乎全是具体描述怎样种竹,怎样乘凉,怎样做围屏纸窗,怎样得天然图画,然重观察、师造化的艺理已含蕴其中,故而末尾一点即破。次则写晨竹景象,细密而有生机;写勃勃画意、落笔变相,简捷而能传神,而艺术精于生活之理、趣在法外化机之意,也已隐蕴其中了。第三则大写将兰花移植山阴、石缝,令其避日、就燥,乃挺然直上,香味厚远,实际上也就是在解说只有摆脱世俗羁绊,人的个性方能充分发展的道理,只不过是藏而不露,令人思而得之罢了。寓理于生动的形象描绘,就使说理具有了它本来所没有的生动形象之趣。
二、将理融化在亲切微妙的情致之中
艺术的生命在于情感,叙事、说理而不熔于情者,难以成为艺术珍品。表面上看来,作者是在叙述他种竹、养兰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抒写他对竹、兰的酷爱;表面上是写他怎样晨起看竹,在竹林中纳凉,怎样移植兰花,使其舒展生长,实际上在体味竹兰的情性,与竹兰交流感情;他不惜改制围屏以获取窗纸上的天然图画,实际上是想方设法在捕捉竹子的真正韵味和神采;他反复吟唱,要让兰花回到山中去伴烟霞,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兰花的苦衷。这里有生活之情,也有审美之情,没有这些心与物的情感交接渗透,就不会产生郑板桥那生机勃勃的竹幅兰画。文艺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往往在于它的深微和含蓄,细细品味郑板桥这三则题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无处不浸润着这种深微的心与物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的情味;而艺理从这情韵中升华出来,也就染上了它本来并不具备的情趣。
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艺术的特性在于“以不尽尽之”,在有限中见出无限。这三则说理的题画,之所以具有艺术品位,就在于它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最明显的是第三则,全文写种兰、养兰、惜兰、画兰,无一笔涉。及到人,但处处让人联想到人情、人性、人生,甚至可以引发出对作者处境的同情,对专制主义戕害人性的厌恶。这就是意在言外。通常说来,这是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其实广义地说,通过形象描绘来显示道理,也就是采用了意在言外、含蓄多藏的艺术化说理手段。因为理在形象之中,须三思而后得,那三思的过程就是“趣”;形象大于思想,思之愈深,得之愈多,那“得”的多少是无限量的。郑板桥在谈他的画竹过程时,从晨起看竹说到心中升起勃勃画意,又说到落笔倏作变相,当点出胸中竹不是眼中竹、手中竹不是胸中竹之后,便立即打住,其实这其间正有许多艺理等待着开发,然而作者却知“趣”地留给了读者,因为他知道,读者是可以借助已有的描述进行物象、心象、画像的联想,并得出艺术肇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的,而且只有让读者进人这种联想和升华,才能真正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目的,才能真正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以不尽尽之”的情、趣、味。另外,前人普遍认为板桥题画中多于闲言、戏语中见情趣,这里选的三则虽不很明显,但亦有之。如写观察纸窗竹影时,忽插入一句:“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这是闲语,然亦可感受到作者观物之凝神精细,且写景状物形色声情具到,别有趣味。再如写三春告暮之兰,“皆有憔悴思归之色”,似戏语,然不仅用拟人手法,传达了兰花的“情思”之神,而且启动了全文对兰花的爱惜、叹悯之情,正体现出作者与兰花之间情意交感之深。
生动形象之事趣,心与物交感之情趣,托物言志、文外无穷的意趣,这几个方面共同铸成了板桥题画的“理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写兰竹,工书法,能诗文,其题画尤为后人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第一则说他画竹得力于潜心观察、师法造化。分三层:第一层写养竹、爱竹。第二层写潜心观察,重在观察的独特方法,而目的则在于取得“天然图画”。第三层点明师法天然的题旨。 第二则是从画竹过程中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先叙写画竹的三个阶段: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画意勃勃,生“胸中之竹”,落笔作画,成“手中之竹”;并在叙写中点明: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最后总结说:“意在笔先”是“定则”,“趣在法外”是“化机”。 第三则讲种兰应顺应兰的本性。分三层:首层叙述种兰的经验,得出“物各有其本性”的结论;二层用两首诗来说明种兰要顺应兰之本性的道理;三层点明画意;因画的是“山中之兰”,顺应了它的本性,所以“极肥而劲”。
从结构上看,三则题画各具特点,各有所长。首则以叙事为主,题画之旨已含蕴在叙事之中,故而末句稍加点拨即见用意。次则主要采用夹叙夹议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已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须再翻进一层,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则是先叙事后议论,叙事完毕以“乃知物亦各有本性”作结,议论以诗的形式,且用“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翻进一层;而结语之用意,则又回到画幅之上,以画中之兰的特征来沟通画幅与题语的内在联系。 题画虽短小,然信手拈来,遂成佳制,却更见大家之匠心。
从结构上看,三则题画各具特点,各有所长。首则以叙事为主,题画之旨已含蕴在叙事之中,故而末句稍加点拨即见用意。次则主要采用夹叙夹议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已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须再翻进一层,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则是先叙事后议论,叙事完毕以“乃知物亦各有本性”作结,议论以诗的形式,且用“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翻进一层;而结语之用意,则又回到画幅之上,以画中之兰的特征来沟通画幅与题语的内在联系。 题画虽短小,然信手拈来,遂成佳制,却更见大家之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题游侠图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 289
-
念奴娇·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後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 2
-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2
-
念奴娇·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 3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 ...
- 282
-
念奴娇·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 2
-
蝶恋花·晚景
一片青山临古渡,山外晴霞,漠漠收残雨。流水远天波似乳,断烟飞上斜阳去。 徙倚高楼无一语,燕不归来,没个商量处。鸦噪暮云城堞古,月痕淡入黄昏雾。...
- 222
-
赠君谋父子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 217
-
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73
-
窘况为许衡州赋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 70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