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深溪绝磴。人迹罕到,爰有松焉。冒霜停雪,苍然百丈,虽崇柯峻颖,不能逾其岸。呜呼斯松!托非其所,出群之器,何以别乎?盖物有类而合情,士因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盘柯跨崄,沓柢凭流。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故其磊落殊状,森梢峻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嗟英鉴之希遇,保贞容之未缺。攀翠崿而行疲,指丹霄而望绝。已矣哉!盖用轻则资众,器宏则施寡。信栋梁之已成,非榱桷之相假。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斯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总章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漫游蜀中,遂于草莱之中,寻索清溪幽涧,溪流幽邃,石级陡峻,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有一株松树。它顶着霜雪屹立着,苍翠的枝干高达百丈,再大的树也超不过它。可惜,这松树长得不是地方,即便有超群的材质,人们又怎么能认识到呢?原来事物虽然各不相同,情理可是一样。我有所感触,兴之所至,就写了这篇赋:
松树长在幽深的涧谷,虬枝高峻,深根临水,它什么时候寄寓在这天地之间的?受大自然雨露润泽有多少年了?看到应时花卉的随时变易,就会知道世俗之态的浅薄浮泛,所以它浑身肃穆,显出气派嵚崎磊落,不同凡俗的风采。它的叶子在冷风中吟啸,枝条在风雪中奋动,可惜,难于遇见明鉴之人,只能保持自己贞纯独特的姿质了。攀着青翠的山崖,显得疲累,它熄灭了伸向高远天空的愿望。算了吧!原来,物微则用者众,才大则役者少。当然,长成栋梁之材,不是椽子所能替代的。但空远大的抱负而心实委屈,于是造成了才高而位下这种局面。既然这在物类也有,我为什么要悲伤呢?
注释
1.壬子:古代以干支纪日,总章二年(669年)八月己丑朔,壬子即二十四日。
2.蜀:即今四川,唐属剑南道。
3.茅溪:溪名。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4.磴(dèng):石阶。
5.爰(yuán):却,乃。
6.苍然:树色青翠的样子。
7.崇:高。柯:枝。峻:大,这里指长。颖:指针叶。
8.逾:越过。岸:指深溪两边的悬崖。
9.有类:不同类别。合情:合乎情理。
10.崄(xiǎn):高险。
11.沓(tà):错综重叠。柢(dǐ):树根。凭流:临涧水。
12.寓:寄居。
13.沾:滋润。
14.时华:时光。
15.俗态:世俗情态。浮:飘浮。
16.磊落:高大的样子。
17.森梢(shāo):繁密的枝叶。
18.紫叶:经霜雪严寒侵袭后的松叶。
19.振雪:在雪中抖动。
20.英鉴:英明的识见。
21.贞容:坚贞高尚的仪态品质。
22.翠崿(è):翠绿色的山崖。形疲:枝体疲惫。
23.丹霄:天空。吟风:随风啸鸣。
24.用轻:器物轻微。资众:需要者多。
25.器宏:器物庞大。施寡:使用者少。
26.榱桷(cuī jué):椽子。假:凭借。
27.心屈:心志压抑。
28.遂:虽然。
总章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漫游蜀中,遂于草莱之中,寻索清溪幽涧,溪流幽邃,石级陡峻,人迹罕至的地方,却有一株松树。它顶着霜雪屹立着,苍翠的枝干高达百丈,再大的树也超不过它。可惜,这松树长得不是地方,即便有超群的材质,人们又怎么能认识到呢?原来事物虽然各不相同,情理可是一样。我有所感触,兴之所至,就写了这篇赋:
松树长在幽深的涧谷,虬枝高峻,深根临水,它什么时候寄寓在这天地之间的?受大自然雨露润泽有多少年了?看到应时花卉的随时变易,就会知道世俗之态的浅薄浮泛,所以它浑身肃穆,显出气派嵚崎磊落,不同凡俗的风采。它的叶子在冷风中吟啸,枝条在风雪中奋动,可惜,难于遇见明鉴之人,只能保持自己贞纯独特的姿质了。攀着青翠的山崖,显得疲累,它熄灭了伸向高远天空的愿望。算了吧!原来,物微则用者众,才大则役者少。当然,长成栋梁之材,不是椽子所能替代的。但空远大的抱负而心实委屈,于是造成了才高而位下这种局面。既然这在物类也有,我为什么要悲伤呢?
注释
1.壬子:古代以干支纪日,总章二年(669年)八月己丑朔,壬子即二十四日。
2.蜀:即今四川,唐属剑南道。
3.茅溪:溪名。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4.磴(dèng):石阶。
5.爰(yuán):却,乃。
6.苍然:树色青翠的样子。
7.崇:高。柯:枝。峻:大,这里指长。颖:指针叶。
8.逾:越过。岸:指深溪两边的悬崖。
9.有类:不同类别。合情:合乎情理。
10.崄(xiǎn):高险。
11.沓(tà):错综重叠。柢(dǐ):树根。凭流:临涧水。
12.寓:寄居。
13.沾:滋润。
14.时华:时光。
15.俗态:世俗情态。浮:飘浮。
16.磊落:高大的样子。
17.森梢(shāo):繁密的枝叶。
18.紫叶:经霜雪严寒侵袭后的松叶。
19.振雪:在雪中抖动。
20.英鉴:英明的识见。
21.贞容:坚贞高尚的仪态品质。
22.翠崿(è):翠绿色的山崖。形疲:枝体疲惫。
23.丹霄:天空。吟风:随风啸鸣。
24.用轻:器物轻微。资众:需要者多。
25.器宏:器物庞大。施寡:使用者少。
26.榱桷(cuī jué):椽子。假:凭借。
27.心屈:心志压抑。
28.遂: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总章二年(669年)时作者二十岁,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李治下令废职,逐出沛王府。这年五月,作者南下入蜀。他在《入蜀纪行诗序》中说:“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玄壑,历翠阜,迨弥月而臻焉。”在蜀三年,作者先后游历过葛愤山、武担山、武都山等名山,创作了许多诗文,此赋即创作于这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赋由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变化而来。就标题而言,此赋有着明显的寄意。松不生于崇丘而生于涧底,材虽伟岸,然而不是生在合适的地方,“物殊类而合情”,名为咏物,实则说的是人间社会。
此赋一开始就点出此松生长幽涧,虬枝高耸,深根凭流。在淡淡两笔勾画了此松形象之后,忽然一笔宕开:“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问它在这儿多少时候了,为什么要在这儿,问得似乎幼稚,然而巧妙,顺势引起下文,写这松树嶔崎磊落,姿质特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疾风劲节,坚贞不屈,但由于没有明鉴之人而被埋没在幽谷中。“用轻资众”,“器宏施寡”,譬如千里马,空有远志,不能驰骋,也只好屈居轭下了。这和人的身具高才,位终不显,正是一个道理。
全赋讲求韵律,不事用典,词语不事雕琢,语言简洁,舒卷自如,音调铿锵,干净利落,直抒胸臆,假托涧底寒松“出群之器”、“托非其所”的遭遇,极尽自我矜恃、鸣其不平之能事,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辰的满腔愤懑一以贯之,指斥“时革屡变”、“态俗多浮”,决心独“保贞容”,不与“榱桷”为伍,大发个人“志远心屈”、“才高位下”的牢骚,这是对社会的遏抑人才、用轻资众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严厉批判。
此赋一开始就点出此松生长幽涧,虬枝高耸,深根凭流。在淡淡两笔勾画了此松形象之后,忽然一笔宕开:“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问它在这儿多少时候了,为什么要在这儿,问得似乎幼稚,然而巧妙,顺势引起下文,写这松树嶔崎磊落,姿质特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疾风劲节,坚贞不屈,但由于没有明鉴之人而被埋没在幽谷中。“用轻资众”,“器宏施寡”,譬如千里马,空有远志,不能驰骋,也只好屈居轭下了。这和人的身具高才,位终不显,正是一个道理。
全赋讲求韵律,不事用典,词语不事雕琢,语言简洁,舒卷自如,音调铿锵,干净利落,直抒胸臆,假托涧底寒松“出群之器”、“托非其所”的遭遇,极尽自我矜恃、鸣其不平之能事,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辰的满腔愤懑一以贯之,指斥“时革屡变”、“态俗多浮”,决心独“保贞容”,不与“榱桷”为伍,大发个人“志远心屈”、“才高位下”的牢骚,这是对社会的遏抑人才、用轻资众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严厉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寒梧栖凤赋
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 ...
- 230
-
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 286
-
寒夜思友三首·其三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 426
-
檄英王鸡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
- 844
-
临高台
《临高台》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作。这首长诗先从多种角度、多种方位反复渲染唐帝国建筑的高大雄伟,都市的繁华,再写生活在都市里人们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最后揭露了达官贵人醉生梦死、急于享乐的腐朽心理,也否定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指出其不可久长的必然结局。全诗多用铺叙,用典贴切。...
- 7
-
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 2
-
杂曲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歌齐曲韵,舞乱行纷。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 3
-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 1
-
九日怀封元寂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
- 1
-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 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