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的“残叶”让人们想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见到的类似的意象,如“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霜林”“山山黄叶飞”中的“黄叶”,但接下来的“血”就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了,“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死亡只是人化为其他生命状态存在而已。李金发对生死的理解则充满了现代主义的味道,他看到生死贴得很近,只隔咫尺,生命在死亡面前不堪一击:“残叶”是“树叶”生命走向尽头的状态,其红如血,残叶的飘零使诗人想到生命的脆弱,死神是冷酷的,生命便在他轻轻一笑中消失,永不再来。
生死的无常使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享受在世的幸福,然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如在旷野般的孤独感驱使人去寻找慰藉。在互相依偎中取暖:“抚慰你所爱的去。”爱情似乎成为抵挡死亡恐惧和孤独感的最佳方式,然而诗人又怀疑人与人之间是否能真正进行心的交流了:“开你户/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长期的漂泊使人一方面渴望同情理解和爱,一方面又因对他人疑惧而羞怯,想固守自己的孤独,内心充满矛盾。李金发旅居法国多年,这种自身漂泊无依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与他对生命的理解相结合,又加深了他对“生命如寄”的感悟。爱情与生死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形成“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的感慨。
最后一段与开头重复,形成一个圆圈,结构上的“圆圈”又和生命过程相对应,更加深了这首诗透骨的生命悲凉感。
诗人他对生命、爱情的独特感悟虽然有一种颓废气息,但又有着一种智者的清醒。其实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无意义,到头来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诗人认为“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个体被上帝捉弄,被任意牵着鼻子走,像一个被愚弄的木偶,到头来狼狈不堪,似乎生命的主人公便是上帝。因此人生充满了悲苦,充满了孤寂,更充满了不平与愤懑。诗中的血让人充满了不安,“残叶”预示着生命的衰颓,在风中摇摇欲坠,听任风的安排,自身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生命的无常常使人想到对酒当歌,高歌当泣,伴随着嘶哑的声音在“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以寻求慰藉。“生命是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 2
-
有感
《有感》是明代诗人张以宁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奉使安南时所作。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听命于皇帝,奔劳于北方诸州;后两句写自己年事已高,仍要奉使安南。全诗三处地名,南北对照,以其鲜明的反差突出了主旨,兼以用典和比喻,抒发了作者勤劳王事、头白奔命的感慨。...
- 1
-
有感
群儿鞭苔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流地。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 2
-
有感五首
《有感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政论诗。这五首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抒发了作者在当时复杂时势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情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全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 3
-
有感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 3
-
有感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 2
-
有感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 447
-
弃妇
《弃妇》是现代诗人李金发所写的一首现代诗。诗人用大量的意象,象征弃妇幽隐悲苦的心理,表现她的孤寂的生存。而弃妇,亦可以代指弃儿,可以是被这个世界或者被他人所抛弃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孤独寂寥生存的个体或灵魂。...
- 231
-
琴的哀
《琴的哀》是现代诗人李金发于1925年11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分为三节,第一节用自然现象的“风”、“雨”渲染一种凄凉抑郁的情境氛围;第二节诗情逆转,表达了感情的另一面;第三节诗情由高昂激越又转入痛苦幽怨。...
- 998
-
里昂车中
《里昂车中》是现代诗人李金发创作的一首新诗。全诗五节,第一节写诗人对车厢内的观察;第二节、第三节写飞驰而过的窗外的景色;第四节写自己伏窗而望时所产生的内心感慨;第五节表达了诗人对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的愤懑和不平。此诗写得层次分明,集中凝炼,表现出诗人捕捉生活形象的敏感和艺术概括的能力。...
- 73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