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赏析
纠错
《八月的忧愁》被认为是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一九三六年,构思当是更早。——但不能简单认定此诗仅仅表达恬淡的心境和闲情逸致,在平静的叙述中,表达了抒情主体对命运、生活的思考和难以言说的幽怨。“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一句即透露了诗人的愁思之深:浪漫的理想与现实为什么竟有如此落差。在安静、幽美的田园风光背景下,潜藏着诗人深深地思考和难以解脱的愁绪。这种思考的过程即是女性生命意识觉醒的过程,但觉醒的过程充满苦恼与焦虑。面对生活的困顿与繁琐,女性显得微弱而无力、落寞而无奈。但在诗中,这种困惑、烦闷的表达是含蓄、节制的,平静而委婉的道来,具有古典诗词中的“幽怨”情致。
“水塘”、“鸭”,“高粱”等是传统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意象,意象组合构建了平静、寂寥的乡村生活场景。而“跳动的心”如柔和旋律中的一个跳跃而起的音符,悄悄打破了平静与和谐的氛围。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背景下,抒情主体原来有着并不平静的心境。甚至这“跳动的心”竟无法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其苦闷可想而知…但诗意并未就此放纵,紧接着诗歌的意绪又渐渐平静、舒缓下来:“雨洗过的天”、“山岗”、“转进村庄的羊”意象的组合恢复了恬静的乡村气息。这似乎是一次抑制,试图以生活场景的平静掩盖住内心的苦闷与躁动。但抑制并不成功,随后,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再次跳跃而出,“井”的意象出现,“…井,又像是心”。“心”当然代表一种情绪。——“愁绪”如此挥之不去,触景即生情,暗示了忧愁的难以释怀。但诗人并不张扬、纵容这种愁绪,而是不断克制。
第三节,“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潜台词好像是“虽然八月……”似乎暗示了诗人个体对八月的某种不满和无奈。但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幽怨,而用一句“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表达一种时间煎熬下的貌似淡然而持久、幽深的无奈和难以解脱的焦虑。虽受煎熬、迫不及待,但诗人也并不诅咒“八月”,只是“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似乎在无望的期盼着什么,充满幽怨的。
“水塘”、“鸭”,“高粱”等是传统山水田园诗中的经典意象,意象组合构建了平静、寂寥的乡村生活场景。而“跳动的心”如柔和旋律中的一个跳跃而起的音符,悄悄打破了平静与和谐的氛围。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背景下,抒情主体原来有着并不平静的心境。甚至这“跳动的心”竟无法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其苦闷可想而知…但诗意并未就此放纵,紧接着诗歌的意绪又渐渐平静、舒缓下来:“雨洗过的天”、“山岗”、“转进村庄的羊”意象的组合恢复了恬静的乡村气息。这似乎是一次抑制,试图以生活场景的平静掩盖住内心的苦闷与躁动。但抑制并不成功,随后,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再次跳跃而出,“井”的意象出现,“…井,又像是心”。“心”当然代表一种情绪。——“愁绪”如此挥之不去,触景即生情,暗示了忧愁的难以释怀。但诗人并不张扬、纵容这种愁绪,而是不断克制。
第三节,“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潜台词好像是“虽然八月……”似乎暗示了诗人个体对八月的某种不满和无奈。但诗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幽怨,而用一句“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表达一种时间煎熬下的貌似淡然而持久、幽深的无奈和难以解脱的焦虑。虽受煎熬、迫不及待,但诗人也并不诅咒“八月”,只是“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似乎在无望的期盼着什么,充满幽怨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 ...
- 764
-
深夜里听到乐声
《深夜里听到乐声》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用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这首诗描写的虽然只是普通的儿女情长,但是又仿若古人的“余音袅袅,绕心不绝”,细细读来,令人心感其伤。...
- 522
-
秋天,这秋天
《秋天,这秋天》是现代诗人林徽因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为纪念徐志摩飞机失事罹难两周年而写的。诗中记录了林徽因眼中的秋天,在她的眼中,秋天是特殊的,是情感的悲伤,是失去爱人的痛悼,表达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中,夹杂着面对现实,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之情。全诗通篇采用借景抒情,意象象征丰富,是情诗亦深透着绮瑰幽邃的挽歌意蕴。...
- 65
-
莲灯
收藏 89 15 《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3月《新月》杂志。此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表达了虽然个体渺小,但也要发光发热,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的情感。全诗以比喻象征贯穿,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精致,读起来既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有着希望,哲思隽永。...
- 287
-
一首桃花
《一首桃花》是近现代新月派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以“桃花”开篇,描绘了自然景物桃花之美;而后引入“春”,将春与花融为一体,拟作一位顾盼生姿的曼妙女子。诗人用笔巧妙,拟美人态,未用浓词艳藻,仅以舒缓、轻柔的语调写尽桃花婀娜妩媚之态。全诗满浸着诗人浓烈的爱美之情,故读来如沐桃风,身心喜悦。...
- 266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