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王司马

蒲松龄 〔清代〕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新城的王大司马名叫霁宇,在镇守北方边关时,曾经叫匠人铸造了把长杆大刀。刀宽超过一尺,重百钧。每次到边防上巡察时,就派四名兵士扛着这把大刀。他的仪仗随从到了那里,就把大刀放在那里的地上,故意让北边的人去提。他们用力去摇撼,大刀却一动不动。王司马暗中用桐木照着铁刀的样子做了一把木刀,宽窄大小一模一样,用银箔贴在刀上,时常骑在马上舞动大刀;北边各个部落的远远见了,没有不吃惊骇怕的。王司马又叫人在防线的外边埋上苇箔作为界墙,横向十余里长。形状好像篱笆墙一样,故意散布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的敌兵把苇箔全部拔掉放火烧了。王司马又命人设置上篱墙。接连烧了三次以后,他就叫人在苇篱下埋上火药石块设上引信。北方兵又来焚烧苇墙,火药石块猛然爆炸,北兵死伤很多。北兵逃走之后,王大司马又像以前那样设置上苇箔墙,北兵远远地望见就退走了。因此对王司马服服帖帖,敬若神明。
后来王司马退休回家了,边塞上又有敌兵侵犯的警报,朝廷召他再去镇守边塞。王司马这时已经八十三岁了。他极力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进宫向皇帝当面辞行。皇帝劝慰他说:“只是劳你躺着处理边防事务罢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每到一处,就躺在军中的营帐之中。北人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因而借着议和的名义。要来验证一下消息的真假。掀开帘子,见王司马神气安闲地躺在床上,就都向着床跪倒拜见,吃惊地退出去了。
注释:
[1]“新城王大司马”句:王象乾,见卷一《四十千》注。镇北边:从明 代万历二十年至天启、崇帧间,王象乾四度总督宣大、蓟辽军务,力主款抚, 边境以安。史称“居边镇二十年,始终以抚西部成功名”。参康熙《新城县 志》七本传。
[2]大杆刀:长柄大刀。
[3]按边:巡视边防。按,巡行。
[4]卤簿:扈从仪仗。汉以前汉帝王驾出用卤簿,以后下及王公大臣。卤, 护卫所用大盾。簿,谓扈从先后有序,皆载之簿籍。
[5]银箔,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银薄”。银纸。
[6]苇薄:苇帘;以绳编芦苇为之。薄,帘、席。
[7]炮石:古代炮车用机括发石。中旬谓在炮石下埋以机括和火药,燃发 后杀伤敌人,仿佛后世之地雷。按,此段叙述,康熙《新城县志》作“相地 穿坎,痊火器植木签以侍”。
[8]“后司马乞骸归”数句;天启中,王象乾以继母艰去官。天启七年, 明思宗即位,象乾即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行边。次年(即崇 帧元年)春陛辞赴任,时年八十三岁。事竟,复以疾乞休。祟帧三年,卒于 家,年八十五。见同上。
[9]烦卿卧治:意谓借助重望,不芳而治。卧治,安卧治享,即不劳而洽。 语出《史记·汲黯列传》。
[10]樟:通“帐”。指军中营帐。
[11]坦卧:坦然高卧。安卧。
[12]挢(jiǎo 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
[13]钧: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
[14]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
[15]火:用火烧。
[16]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
您可能感兴趣...
  • 布客

      长清某,贩布为业,客于泰安。闻有术人工星命之学,诣问休咎。术人推之曰:运数大恶,可速归。某惧,囊资北下。途中遇一短衣人,似是隶 ...

    730
  • 农人

      有农人耕于山下,妇以陶器为饷,食已置器垄畔,向暮视之,器中余粥尽空。如是者屡。心疑之,因睨注以觇之。有狐来,探首器中。农人荷锄 ...

    20
  • 章阿端

      卫辉戚生,少年蕴藉,有气敢任。时大姓有巨第,白昼见鬼,死亡相继,愿以贱售。生廉其直购居之。而第阔人稀,东院楼亭,蒿艾成林,亦姑 ...

    267
  • 馎饦媪

      韩生居别墅半载,腊尽始返。一夜妻方卧,闻人视之。炉中煤火,炽耀甚明。见一媪,可八九十岁,鸡皮橐背,衰发可数。向女曰:食馎饦否? ...

    205
  • 金永年

      利津金永年,八十二岁无子;媪亦七十八岁,自公绝望。忽梦神告曰:本应绝嗣,念汝贸贩平准,予一子。醒以告媪。媪曰:此真妄想。两人皆 ...

    29
  • 花姑子

      安幼舆,陕之拨贡生,为人挥霍好义,喜放生,见猎者获禽,辄不惜重直买释之。会舅家丧葬,往助执绋。暮归,路经华岳,迷窜山谷中,心大 ...

    818
  • 武孝廉

      武孝廉石某,囊资赴都,将求铨叙。至德州,暴病,唾血不起,长卧舟中。仆篡金亡去,石大恚,病益加,资粮断绝,榜人谋委弃之。会有女子 ...

    41
  • 西湖主

      陈生弼教,字明允,燕人也。家贫,从副将军贾绾作记室。泊舟洞庭。适猪婆龙浮水面,贾射之中背。有鱼衔龙尾不去,并获之。锁置桅间,奄 ...

    190
  • 义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 ...

    985
  • 义犬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  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 ...

    78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