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沙洲白蘋丛生,岸上尽是黄芦,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寒气袭人。渔夫收起钓竿回家转,离乡在外的游子推开船篷观看。浪涛汹涌,凌空搏击,一盏孤灯闪烁着明亮的光焰,料想那鼋鼍正出没其间。此情此景虽让人消愁解闷,但哪里是自己的家乡?
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普天乐:曲牌名,基本句式为三三、四四、三三、七七、四四四。
⑵潇湘夜雨:北宋画家宋迪所作组画《潇湘八景》之一。潇湘,二水名,主要流经湖南境,潇水为湘水的支流。但“潇湘”亦可作清湘解,《水经注》:“潇者,水清深也。”
⑶“密云”二句:两句互文,即“密云乱雨,堆冷飞寒”。
⑷鼋鼍(yuán tuó):两种大型水生动物。鼋,大鳖。鼍,扬子鳄。
⑸家山:家乡。
沙洲白蘋丛生,岸上尽是黄芦,乌云密布,暴雨倾盆,寒气袭人。渔夫收起钓竿回家转,离乡在外的游子推开船篷观看。浪涛汹涌,凌空搏击,一盏孤灯闪烁着明亮的光焰,料想那鼋鼍正出没其间。此情此景虽让人消愁解闷,但哪里是自己的家乡?
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普天乐:曲牌名,基本句式为三三、四四、三三、七七、四四四。
⑵潇湘夜雨:北宋画家宋迪所作组画《潇湘八景》之一。潇湘,二水名,主要流经湖南境,潇水为湘水的支流。但“潇湘”亦可作清湘解,《水经注》:“潇者,水清深也。”
⑶“密云”二句:两句互文,即“密云乱雨,堆冷飞寒”。
⑷鼋鼍(yuán tuó):两种大型水生动物。鼋,大鳖。鼍,扬子鳄。
⑸家山: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古代的诗歌作品多有题画的取材,这首《普天乐·潇湘夜雨》题材就是取自北宋画家宋迪的组画《潇湘八景》中的一幅画《潇湘夜雨》。此曲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潇湘八景》原画南宋时曾陈列于长沙八景亭中,元人恐怕并未见过,所以各自发挥的构思都不相同。不同的是作者并不以真实的画卷为粉本,而纯凭自己的想象构思出命题的画面。
首四句写景,从地面直到天空,自然是为了构筑一片“潇湘”的空间。这里写到了洲、岸、白蘋、黄芦,唯独没有提及潇湘本身的水面,但从“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来看,可知这段广阔的画域是被题目中的雨所占据和了。“冷”“寒”同义,但作者分用了“堆”“飞”的炼字,就不使人觉得合掌,相反,烘染出了潇湘雨景的一派惨冷的气氛,而这正是作者着意的目标。至此,题面的“夜”字尚未能显示。作者并不直接写夜色,而是巧妙地插入了人物活动来予以暗示。一是“渔人罢钓归”,出没风雨的渔民结束了营生而赶回家中,显然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一是“客子推篷看”,点明“客子”,且在船舱之中,推篷自然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在雨夜中担心前程的合乎情理的举动。这一“看”,为作者铺陈夜景留出了从容的余地,而客子的视野中,也确实出现了“浊浪排空孤灯灿”的险恶场面。“浊浪排空”,是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诚为潇湘洞庭的典型场景。而“孤灯灿”,则是江上“罢钓归”渔人中的落伍者。这三字的出现,不仅直扣“夜”字,且以排空巨浪与扁舟孤灯形成情势悬殊的对照,而使“客子”怦然心动,产生了“想鼋鼍出没其间”的忧虑。这两句描写夜景,而又掺和着“雨”的影响,使前时的惨冷气氛更为浓烈。在客子心目中,天涯沦落,固然易于引起对江上孤舟命运的关心和同情;但“孤灯”一旦冲出了浊浪和鼋鼍的包围,即可安返家中,而自己则不能。这样,结末三句随之生发的感想,尤其是“何处家山”的一问,就具有特别撼动人心的力量。
曲中的白蘋、黄芦、浊浪、孤灯这些意象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带有浓厚的清冷典雅气息。“白蘋”“黄芦”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物,渲染了一种萧索的气氛。“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既是对自然界冷暗的真实描写,同时也是作者内心黯淡凄苦的形象外化,营造了一种萧索凄清的意境。“浊浪排空孤灯灿”,外面浊浪排空波涛汹涌而屋内孤灯粲然,一强一弱的对照更放大了这种凄清孤独的情感。
首四句写景,从地面直到天空,自然是为了构筑一片“潇湘”的空间。这里写到了洲、岸、白蘋、黄芦,唯独没有提及潇湘本身的水面,但从“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来看,可知这段广阔的画域是被题目中的雨所占据和了。“冷”“寒”同义,但作者分用了“堆”“飞”的炼字,就不使人觉得合掌,相反,烘染出了潇湘雨景的一派惨冷的气氛,而这正是作者着意的目标。至此,题面的“夜”字尚未能显示。作者并不直接写夜色,而是巧妙地插入了人物活动来予以暗示。一是“渔人罢钓归”,出没风雨的渔民结束了营生而赶回家中,显然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一是“客子推篷看”,点明“客子”,且在船舱之中,推篷自然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在雨夜中担心前程的合乎情理的举动。这一“看”,为作者铺陈夜景留出了从容的余地,而客子的视野中,也确实出现了“浊浪排空孤灯灿”的险恶场面。“浊浪排空”,是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诚为潇湘洞庭的典型场景。而“孤灯灿”,则是江上“罢钓归”渔人中的落伍者。这三字的出现,不仅直扣“夜”字,且以排空巨浪与扁舟孤灯形成情势悬殊的对照,而使“客子”怦然心动,产生了“想鼋鼍出没其间”的忧虑。这两句描写夜景,而又掺和着“雨”的影响,使前时的惨冷气氛更为浓烈。在客子心目中,天涯沦落,固然易于引起对江上孤舟命运的关心和同情;但“孤灯”一旦冲出了浊浪和鼋鼍的包围,即可安返家中,而自己则不能。这样,结末三句随之生发的感想,尤其是“何处家山”的一问,就具有特别撼动人心的力量。
曲中的白蘋、黄芦、浊浪、孤灯这些意象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带有浓厚的清冷典雅气息。“白蘋”“黄芦”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物,渲染了一种萧索的气氛。“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既是对自然界冷暗的真实描写,同时也是作者内心黯淡凄苦的形象外化,营造了一种萧索凄清的意境。“浊浪排空孤灯灿”,外面浊浪排空波涛汹涌而屋内孤灯粲然,一强一弱的对照更放大了这种凄清孤独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普天乐·愁怀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 4
-
普天乐·布袍穿
布袍穿,纶巾戴。傍人休做,隐士疑猜。鬓发皤,心神怠。拱出无边功名赛,我直待要步走上蓬莱。神游八表,眼高四海,其乐无涯。...
- 699
-
普天乐·闲居
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鹔高低。...
- 379
-
普天乐·洞壶中
洞壶中,红尘外。友从江上,载得春来。烟水间,乾坤大。缓步云山无遮碍,胜王家舞榭歌台。酒斟色艳,诗吟破胆,其乐无涯。...
- 808
-
普天乐·秋日
喜归休,中年后。放怀诗酒,到处追游。罗绮围,笙歌奏。正值黄花开时候,把陶渊明生纽得风流。霜林簇锦,云山展翠,烟水横秋。...
- 924
-
普天乐·秋江忆别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 194
-
普天乐·仗权豪
《普天乐·仗权豪》是元代散曲作家滕斌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反映了作者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鞭挞权豪,讽喻丑类,劝诚世人。语言直率而诙谐,鞭辟入里,寓意深邃。...
- 676
-
普天乐·柳丝柔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 734
-
普天乐·翠荷残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 662
-
普天乐·朔风寒
《普天乐·朔风寒》是元代散曲作家滕宾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激愤,流露出了作者的归隐之心。 ...
- 357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