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

赵岩 〔元代〕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燕卷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
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富丽华美的宫殿里温暖如春,暗香浮动,因等候燕子归来高卷的珠帘迟迟没有放下。在夕阳残照中,芳草萎萎的园亭西边,我偶尔在这里漫步浏览。看到十二只粉蝶儿轻捷飞舞:
一只贪恋不舍地在花心盘旋,一只要把无限春光抢占,一只舞动翅膀上下翩跹,一只在我的衣襟间左右轻点,一只掠过青草潇洒飞动,一只穿越朱帘嬉戏飞翔,一只追过杨花在西园中休憩,一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只用粉翅把暮烟驱散,一只伏在花蕊上缠绵。还有一只,正和他的祝英台在梦中相恋。
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喜春来过普天乐:中吕宫带过曲,由《喜春来》与《普天乐》两个小令曲牌组成。
⑵暖香浮细:香气弥漫。
⑶翡翠帘深燕卷迟:因等候燕子归来珠帘高卷而未放下。
⑷间(jiàn):间或,偶尔。纳履:穿鞋,引申为步行其间。
⑸搀:抢夺,抢占。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搀,犹抢也,即抢夺之抢。”
⑹翩翻:翩翩飞舞。
⑺西园:本指汉武帝上林苑,在诗词中多作为苑囿的泛称。
⑻祝英台:用“梁祝化蝶”的典故。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期:约会。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曲分《喜春来》与《普天乐》两段。前段《喜春来》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景物,先室内,后室外,为此篇的描写主体——十二个粉蝶的出现,艺术地再现了一个优美无比的环境。“琉璃最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两句对仗工整,辞藻华美,显示出这个溧阳李氏是富贵人家,富丽堂皇,幽香暗浮,帘幕低垂,整个环境显得十分深沉而幽静。“夕阳芳草小亭西”一句,写作者的视线由室内移向室外,而句意则顿为三层。夕阳迟迟,时为黄昏,此一层;芳草萋萋,又当晚春,此二层;“小亭西”为第三层,点明了作者目力所注视的方向。正是在这典型的江南暮春景观的衬托下,出现了此篇的描写主体。“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此句写作者于酒后俯仰之间,无意中猛然瞥见了那十二个上下翻飞的蝴蝶。于是,读者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住,进入了一种期待的心理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喜春来》四句实是全曲的引子,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周遭环境,起到引入主题的作用。
元人散曲中写蝴蝶的篇章甚多,但常用“庄生梦蝶”的典故喻指浮生;专咏蝴蝶的,如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用夸张笔法,似有所影射。赵岩这首带过曲,纯用赋法,将一群蝴蝶作为表现的对象,作逼真细腻的刻画,则是十分少见的。
后段《普天乐》共十一句,分写十二个蝴蝶的种种逗人姿态。要在如此短的里写出蝴蝶的“众生相”,既不能有重复,又要互有呼应映衬,确乎不易。作者多角度地观察,笔法又有虚实、明暗的变化,使全篇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有趣的群戏舞图。例如,“一个恋花心”是实写蝴蝶的采花活动,“一个搀春意”却是虚写。蝴蝶居然有意抢夺大好春光,这里虽未作具体形态描绘,但作为艺术意象,这样写诗意似更浓郁,在蝴蝶身上传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翩翻粉翅”写蝴蝶凌空翻飞的姿态,“乱点罗衣”又写蝴蝶款款依人,十分活泼可爱。“掠草飞”是低飞,“穿帘戏”是高飞。这几句,时虚时实,或高或低,无不相映成趣。下面两句“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又有或幻或真的笔法変化。蝴蝶与杨花同是暮春出现之物,而且在古代诗词中往往都与“西园”相关。如李白《长干行》“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不恨此花(指杨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赵岩此曲,巧妙地将杨花当成蝴蝶的陪衬,写它们一前一后地互相追逐嬉戏,终于蝴蝶赶过了杨花在西园里歇息安睡了。这当然是艺术想象,是为“幻”。其中好像还融入史达祖“惊粉重、蝶宿西园”(《绮罗香·咏春雨》)的句意,使意象的内涵更趋丰富。这个蝴蝶好生贪睡,另一个也颇有灵性,作者写它紧随游人、不离左右的逼真姿态,形象惹人爱怜,是为“真”。
全曲最妙的是结末一句:“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巧用梁祝化蝶的典故,有画龙点睛之妙。梁祝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载籍,元人散曲中也时有涉及。清人邵金彪作《祝英台小传》,记载较为详明,据说,梁山伯忧愁而死之后,“英台乃造梁基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绣裙绮祸,化蝶飞去。今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俞樾《茶香室四钞》引)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心理上,蝴蝶双宿双飞已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显然,此曲末句中的“祝英台”,是另一个蝴蝶的代名词了。末句一笔兼写两个蝴蝶,明写一个,暗喻一个,确实文人弄笔,狡狯如此。这样写,能引起读者斟酌思索的兴趣,体现出曲尚奇巧的特点。若在诗词中这样写,就不免堕入油滑纤巧了。不仅如此,作者写两个蝴蝶“梦里为期”,由物及人,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生发出对人间爱情的由衷赞美,这是对所描写对象的一种超越,赋予了艺术意象以激发读者联想的动人魅力。五代张泌诗云:“幽窗漫结相思梦,欲化西园蝶未成。”(《春夕言怀》)这是由人及物,从人间的相思欢娱不成,引发出对自然界蝴蝶双宿双飞的艳羡,其思路虽然相反,而作为比兴象征的心理依据却是一样的。
这首散曲并没有深厚的意蕴,它不过是文人茶余酒后写作的游戏文字。但是,作者笔下的那十二个蝴蝶是如此活泼可爱,体现出大自然中那活跃的生命力量;作者的爱物之心,从文字间沛然涌流,表明了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作家。全曲富于戏谑意味,而并不流于庸俗佻薄。特别是那接连不断的十一个“一个”,都是曲中衬字,增添了曲子活泼的韵味和轻快的节奏感,和所表现的内容情趣正相适应,令人击节叹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赵岩是南宋淳祐年间丞相赵葵的后裔,据说才思敏捷,酒醇后可顷刻赋诗百篇,为时人所推美,并成为侯门文学侍从。但一生郁郁不得志,每日饮酒至醉,直至病死。今存赵岩散曲,仅此《喜春来过普天乐》一首,载于《至正直记》。《至正直记》卷一“赵岩乐府”条中介绍了此曲的写作背景。据记载,赵岩遇居溧阳后,“尝又于北门李氏园亭小饮,时有粉十二枚,戏舞亭前,座客请赋今乐府,即席成《普天乐》。”可见这首散曲的内容并非出于虚拟,而是即席赋景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是元曲作家赵岩创作的散曲。这是由《喜春来》与《普天乐》两支小令组成的带过曲,为即席赋景之作。《喜春来》的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景物,为描写主体的出现,艺术地再现了一个优美无比的环境;接着,出现了此曲的描写主体:十二个粉蝶。《普天乐》共十一句,分写十二个粉蝶的种种逗人姿态,体现出大自然中活跃的生命力量,也体现了作者的爱物之心。全曲构思奇妙,富于戏谑意味,而并不流于庸俗佻薄,用接连不断的十一个“一个”作为衬字,增添了曲子活泼的韵味和轻快的节奏感,和所表现的内容情趣正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赵岩
字鲁瞻,号秋巘。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寓居溧阳(今属江苏省)。生卒年不详。宋代丞相赵葵后代。早年遭遇鲁王(雕阿不刺,弘吉刺氏贴木之子)诬谤而退居江南。赵岩长于诗,在太长公主前曾立赋八首七律,大受赞赏,得公主赏赐甚盛。而其出门即将金银器皿“皆碎而为分,惠官中从者及寒士”(元·孔静斋《至正直记》卷一“赵岩乐府”条)。赵岩又好酒,人称“醉后可顷刻赋诗百篇,时人皆推羡之”。然一生潦倒,晚年醉病而卒,遗...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