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交游的情景,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可叹我在客乡滞留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的心绪,像大江大河那样流不断。西天的暮云渐渐消隐,湘水流向东北,那一川烟草,替人把愁意分担。水中的小洲连接着江岸,沙滩上栖息的白鹭分占着地盘。晾着渔网的小船边,渔人的饵线将鱼群惊散。风停了,酒店前的青旗不再招展;顺着帘钩向外眺望,一钩新月已爬上天空,那样的轻淡。小楼边飞过一行大雁,使我心中充满了悲秋之感。
注释
①潭州:地名,今湖南长沙市。
②汉江:汉水与长江。
③沧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草替人愁”,是脱胎于黄庭坚的“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但黄诗中未见人有愁意,“满川风月”也带不上几多愁容。曲中则不然,“暮霭西收,楚水东流”,“烟草”便更增添了苍茫悲凉的情味。且烟草本身就茫茫无际,以之作为代愁的载体,正说明了诗人愁绪的纷繁。
“鹭分沙”两句为潭州的江景,暗映题中的“泊”字。与岸相接的大片沙洲上,布满鹭鸟,从“分沙”两字来看,鹭鸟均已憩息,各据一方地面;渔舟晒网,可知也停止了一天的劳作,垂下香饵钓鱼,不过是业余再添点副业收入而已。这两句看似平静的闲笔,实是以外界的各得顺适来反衬客舟的飘零与寂寞。
耐不住客况的凄凉,诗人离舟登岸,径直上了酒楼。“风闲”是对“沽酒旆”而言,但也暗示了酒楼的冷清。“月淡挂帘钩”,又说明他在楼中独坐了许久。借酒消愁,是否如愿以偿,末两句从侧面作了回答。“秋,尽在雁边楼”,是叙景,是感受,甚而可说是从心底道出的一声呐喊。“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雁边楼”从来就容易惹起文人的愁思;而大雁又有传书的功能,所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雁字飞过潭州,却不会给诗人带来乡中的只言片字,徒然引起了他无限的家园之念。这种种愁绪,便汇作曲中的一个“秋”字,“尽在雁边楼”,则愁意在此处达到高潮。作者在另一首《庆东原·泊罗阳驿》中,有“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之句,可见他“万里悲秋长作客”的处境和“秋愁”,在该曲中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全曲以写景为主,尤其善于表现一种孤凄落寞的氛围。作者处处在抵御和掩抑客愁,但他笔下的景物却不时显示出感情的真面。
-
【越调】寨儿令
【春】水绕门,树围村,雨初晴满川花草新。鸡犬欣欣,鸥鹭纷纷,占断玉溪春。爱庞公不入城阃,喜陈抟高卧烟云,陆龟蒙长散诞,陶元亮自耕耘 ...
- 653
-
寨儿令·投闲即事
《寨儿令·投闲即事》是元代曲作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先借李白的《蜀道难》极言世道路途更为艰难,进而回首往事风尘,憧憬隐居生活。全曲富于用典,情感真挚。这首曲反映诗人感叹世路艰难,对投闲置散表示随遇而安的态度。...
- 212
-
寨儿令·戒嫖荡
《寨儿令·戒嫖荡》是刘庭信所作的一首元代小令,宫调是越调,曲牌是寨儿令。作者所写此题小令共十五首,这里所选为第二、第五首。 ...
- 848
-
寨儿令·鉴湖上寻梅
贺监宅,放翁斋,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诗来。猜,昨 ...
- 493
-
寨儿令·次韵怀古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休!来往愧沙鸥。...
- 5
-
寨儿令·次韵
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世味嚼蜡,尘事抟沙,聚散树头鸦。自休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嗏,不 ...
- 865
-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
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奈何?羽盖峨峨,虎皮驮驮,雁远暮云阔。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翠车前白橐驼,雕笼内锦鹦哥。他,强 ...
- 129
-
寨儿令·鸾枕孤
鸾枕孤,凤衾余,愁心碎时窗外雨。漏断铜壶,香冷金炉,宝帐暗流苏。情不已心在天隅,魂欲离梦不华胥。西风征雁远,湘水锦鳞无,吁,谁寄断肠书?...
- 324
-
寨儿令·汉子陵
《寨儿令·汉子陵》是元代散曲作家鲜于必仁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采用史家合传的写法,通过对严光和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吟咏,赞美了他们高尚的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要隐逸的意向。全曲颇多用典,对仗工整,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匠心,增添了曲词的艺术魅力。...
- 791
-
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是元代散曲家赵善庆所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描写了湘阴道中的景色,字句凝练贴切,设色浓丽,多用颜色语词摹绘秋景,笔调俊朗。全曲情随景迁,有明丽之景而无萧飒之气,透露出作者高洁清远之襟怀。...
- 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