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分手的长亭,坐落在绿杨堤畔。饯行的别酒喝完,青山已经昏晚。他骑着马儿上路,我也坐车回转,低着头哭了一会,又连忙抬头遥看。一步步越离越远,一步步越离越远。今夜从醉梦中醒来,不知他去了哪边?
注释
①长亭:驿道上定点设立的供行人休歇的亭所,古人多于此送行。
这一带地方春色宜人,反衬出下文长亭送别的悲苦。次句则是分手前的饯筵,透现出一种默然沉重的氛围。“青山暮”三字具体交代了时间,夕阳西下,山色暮晚,增重了离别的悲怆,同时也隐示分手的最后时刻已经逼近,再无延挨的可能。第三句便是对这惨别一幕的叙写,“马儿”为男子所骑,“车儿”属女子所乘,直要待到“马儿离了”车儿方始行动。这两句使人想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而到了第四句,则专写了送行的女主人公在车儿启动归家时的情态。她忍不住痛哭失声,“低头”既是极度痛苦的自然反应,也是因为现场还有车夫的第三者。然而她很快又强抑悲声,“抬头觑”,因为马儿刚刚离去,还赶得及再多望情人珍贵的几眼。五、六句就是目送的情形。“一步步远了也么哥,一步步远了也么哥”,读者也仿佛看到车儿与马儿的距离渐渐增大,而马上的行人一步步消失在暮山之中。最后是女子归家后的借酒消愁,醉后醒来,却再也无法确知心上人到了何处。用前引《西厢记》[四边静]的后半印证,则是“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小令中说“梦回酒醒”,说不定在她梦里曾经觅见;但这样一来,酒醒后“人何处”的一问,就更是伤心断肠了。元散曲写离别,不曾像江淹的《别赋》那样镂词琢句,却善于运用典型的人物活动情节,抓住人们身历或常见的共同感受予以表现,故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栩栩如生,使人时时感受到曲中送行女子的心情与表情,证明了这种表现方法的成功。
-
叨叨令·道情
《叨叨令·道情》是元代散曲作家邓玉宾创作的一支散曲。邓玉宾存世作品中有四首《叨叨令·道情》,都是劝诫世人向道的。...
- 3
-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 3
-
叨叨令·悲秋
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零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睡不着也末哥,睡不自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靠。...
- 207
-
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
《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讲述的是千百年来,去京城求功名的总是络绎不绝,长安道上总是车马攘攘,可即便是有了功名,有了勋业,有了荣华富贵,都逃脱不了“荒冢一丘草没了”的命运。世事匆匆,人生短暂,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全曲前三句是写实,第四句用的却是虚笔。四句相对,把古今荣枯、虚虚实实联成一个层层递进的......
- 1013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 159
-
王恕廉介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 253
-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 ...
- 26
-
清江引·讥士人
《清江引·讥士人》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针对元代的文人做官丑态的描写,刻画了白吃饭的“米虫”式的士人的庸俗、道貌岸然和狐假虎威的讨厌相,表现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全曲语言幽默,意境深远。...
- 395
-
祝融取火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 ...
- 989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 ...
- 3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