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倒了房屋,生活困迫实在可怜。大水冲了田园,两手困难得没办法动。陆地上水灾为患,秋收时又遇风灾。水灾连接旱灾,农家哪一天有活路?墙壁破洞与邻居相连,灾年哪有能力修补?往常的灾情不像这次苦,万事由天做。又无糊口的粮,哪有遮身的布,这几桩事不由人不叫苦!
注释
1.玉江引:曲牌名。属南曲。
2.堪:足以,实在。生计蹙(cù):生活艰难,无法维持。蹙,紧迫,困窘。
3.杌(wù):动。
4.水平铺:水灾为患。
5.秋禾:秋收。风乱舞:指风灾。
6.相仍:相连。
7.墙壁通连:指墙壁破洞与邻居相连。
8.穷年:灾年。
9.今番:这次。
10.做:临朐方言读作“zù”,正好与前后韵脚相叶。
倒了房屋,生活困迫实在可怜。大水冲了田园,两手困难得没办法动。陆地上水灾为患,秋收时又遇风灾。水灾连接旱灾,农家哪一天有活路?墙壁破洞与邻居相连,灾年哪有能力修补?往常的灾情不像这次苦,万事由天做。又无糊口的粮,哪有遮身的布,这几桩事不由人不叫苦!
注释
1.玉江引:曲牌名。属南曲。
2.堪:足以,实在。生计蹙(cù):生活艰难,无法维持。蹙,紧迫,困窘。
3.杌(wù):动。
4.水平铺:水灾为患。
5.秋禾:秋收。风乱舞:指风灾。
6.相仍:相连。
7.墙壁通连:指墙壁破洞与邻居相连。
8.穷年:灾年。
9.今番:这次。
10.做:临朐方言读作“zù”,正好与前后韵脚相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曲是冯惟敏广为传诵的一首小令,也是海浮曲中最能反映现实民生的篇什之一。具体作于何时,已难确知,据清代临朐人张敦仁的《临朐编年录》记载,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大水,弥河涨溢,漂没墙屋”。弥河是临朐境内较大的一条河流,正好流经冯惟敏的家乡冶源,可知此曲所写即此年的情景。当时冯惟敏正在镇江任府学教授,或许是他在得知家乡情况后写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曲描写了天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勾画出农村遭遇水灾房屋坍塌、田园冲毁,以致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开篇“倒了房宅”,可知水灾之大,使百姓只好流离失所;而大水又“冲了田园”,连赖以谋生的庄稼也不复存在了,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丧失,使灾民无处安身,也无田可种。接下来继续写灾后的惨状,“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本年的收成又泡汤了。想想水旱相继,百姓的日子什么时候不知何时才能富足。大水过后的残墙败屋,也不知怎么才能修补。作者此时已完全站在乡亲百姓的立场上,把灾后百姓的困苦心境刻画得非常真实。“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一句话含蕴丰富:平常没有天灾时日子也不好过,如今却是难上加难。作者没有明言“往常时”的“苦”,但不难猜到——那是“人祸”,即官府的百计诛求。而如今,则是人祸加天灾,百姓生计无疑是雪上加霜。只能是食不果腹(“无糊口粮”),衣不蔽体(无“遮身布”),这样的生活由不得不叫苦。
这首曲子写民生之艰,直抒胸臆,一气贯通,略无隐讳,用语则十分本色,句句用韵。然当时论者,如王骥德认为海浮等人“直是粗豪,远非本色”(《曲律》),王世贞也认为“本色过多,北音太繁”(《曲藻》),以南曲衡北曲,均非海浮知音。
开篇“倒了房宅”,可知水灾之大,使百姓只好流离失所;而大水又“冲了田园”,连赖以谋生的庄稼也不复存在了,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丧失,使灾民无处安身,也无田可种。接下来继续写灾后的惨状,“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本年的收成又泡汤了。想想水旱相继,百姓的日子什么时候不知何时才能富足。大水过后的残墙败屋,也不知怎么才能修补。作者此时已完全站在乡亲百姓的立场上,把灾后百姓的困苦心境刻画得非常真实。“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一句话含蕴丰富:平常没有天灾时日子也不好过,如今却是难上加难。作者没有明言“往常时”的“苦”,但不难猜到——那是“人祸”,即官府的百计诛求。而如今,则是人祸加天灾,百姓生计无疑是雪上加霜。只能是食不果腹(“无糊口粮”),衣不蔽体(无“遮身布”),这样的生活由不得不叫苦。
这首曲子写民生之艰,直抒胸臆,一气贯通,略无隐讳,用语则十分本色,句句用韵。然当时论者,如王骥德认为海浮等人“直是粗豪,远非本色”(《曲律》),王世贞也认为“本色过多,北音太繁”(《曲藻》),以南曲衡北曲,均非海浮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