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点绛唇·天池僧舍

陈继儒 〔明代〕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从深山传出缓慢低沉的钟鼓声,寺门前的黄叶零落满地,寺僧独自晚归。晚鸦纷纷回到林里栖宿,群群鸦影映在高出墙头的竹子上,显得很零乱。
寺的两边山势很是险峻,发出阵阵长啸来,空谷里也发出回声来。松树经过雨的洗涤,格外清洁;炊烟断断续续地从林中升起,杯底映出秋山的绿色。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等,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2.沉沉:形容钟鼓响彻之声。
3.影乱:乱影。乱,零乱。
4.长啸:撮口作声。
5.清籁(lài):自然界中清越的声响。又称“天籁”、“地籁”。柳永《女冠子·断云残雨》:“动清籁、萧萧庭树。”
6.松如沫:形容雨后的苍松如经沭浴,显得格外清洁。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如沐,雨后如洗。
7.杯底秋山绿:杯底映出秋山的绿色。化用苏轼《书林逋诗后》中的“呼吸湖光饮山绿”。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一生不仕,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明史·隐逸传》说他“与黄冠(道士)、老衲(和尚)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大概在某个秋日黄昏,词人逗留山间佛寺,为记述所见的凄冷萧疏景色而创作此词,同时借以抒写其超旷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词上片扣住“僧归”、“鸦宿”,四句词文就像四个镜头,有机地组成了一幅静寂萧索的僧寺图景,描写出山寺秋螟的萧疏寂寞。“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远处传来报时的钟鼓声,时届黄昏,在暮色苍茫中,一僧人独自返归山寺,晚鸟还巢;秋风飒飒,寺门前落叶纷纷,一片空寂萧瑟。“沉沉”二字形容钟鼓声的杳渺疏落,传达出山寺秋暝寂寥的氛围,又与“长啸”、“清籁”互相映带。“寺门落叶”,西风萧飒,暗写秋,与结句明写“秋山”相联络。一暗写,一明点,一前一后,脉络连贯。“归僧”用一“独”字,不仅点明僧人孑然一身,也表现了他孤寂的心绪,用得准确、精炼。“晚鸦”之“宿”,用一“初”字,交代此时正值黄昏冥漠,点明时间。“影乱墙头竹”,墙边翠竹在风中摇曳,疏影交错,姿态横生,给人以清寂的感受。从一个“乱”字中,可见竹之萧疏,如密密麻麻的一片竹林,就不能“乱”了。
下片主要写人的活动,借以宣泄其情怀。“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词人放目秋晚山寺周围的萧疏景物,临风长啸,其旷放的声音传入空阔的山谷中,与深山里的林泉清籁融汇在一起,悠扬缥缈地回荡着,“长啸”、“清籁”,孰此孰彼,浑然不分,很好地表现了词人的超旷情怀。主体之人和客观之物,通过心灵的过滤、净化,完全统一起来。同时,此处的写声有与上片的写景很好地配合起来。“松如沐,炊烟断续。”山里松林青翠欲滴,山中人家晚炊的烟气袅袅升起,若有若无,断续错落。这两句刻画景物生动细致,颇得山野情趣。其中,“如沐”两字写雨后景物清新,更添秋意,与唐代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同一情致。“炊烟断续”,有炊烟,必有人家,能见炊烟,必为远景。“断续”,忽有忽无,忽浓忽淡,人家的晚炊,已近尾声。“杯底秋山绿”,写词人凭阑独酌,临风把盏,闲眺山容秋色,青青的群山映入清澈的杯中。清新美好的山景与词人潇洒的情致吻合无间,其眼中之景实呈现为其心中之情的外化形态。一个“绿”字,写出了雨后秋山的青翠。词人凭栏独酌,闲眺山容,雨后群山,色浓如黛,这些内容一句写完,人的活动和客观景物高度结合,双管齐下,丰满而简洁。
全词以画写词,词中有画,境界空阔,笔力清健,气格高妙,以钟鼓起,以杯底、秋山结,已见出清旷洒脱的情怀,中间连用落叶、归僧、晚鸦、竹影、空谷、苍松、炊烟等意象,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和以远衬近、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把大范围的山林远景与小范围的僧寺近景结合起来描绘,突出了僧寺之景;并以静为主,结合动景旁衬,以突出静景,表现秋日黄昏僧寺的萧索和闲静。
展开阅读全文 ∨
陈继儒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中国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诸生出身,二十九岁开始,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次皇诏征用,皆以疾辞。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
您可能感兴趣...
  • 点绛唇·细草空林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19
  •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我辈情锺,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0
  •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853
  •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沈 同:沉)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199
  •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7
  • 点绛唇·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万金欲买初无价。种花*罢。似为芳枝下。花重宫城,好个风人雅。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

    5
  • 点绛唇·赠妓

    风度高闲,水仙花露幽香吐。等闲尊俎。细听黄金缕。命薄秋娘,梦断霓裳舞。黄梅雨。燕俦莺侣。那解芳心苦。...

    467
  • 点绛唇·高柳蝉嘶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798
  • 点绛唇·台上披襟

    《点绛唇·台上披襟》是北宋文学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登台当风披襟,一抒胸中郁闷;瞬间又见飞絮粘于蛛网,暗喻滞留外地,身不由己。下片远眺芳草连天,慨叹春去不归而黯然伤神;耳畔黄昏歌鼓,更增独居异乡之愁苦。全词写词人登高伤春,景中含情,节奏明快而不失凝重。...

    0
  • 点绛唇·野岸孤舟

    野岸孤舟,断桥明月穿流水。雁声嘹呖。双落行人泪。去岁吾家,曾插黄花醉。今那是。杖藜西指。看即成千里。...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