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浪淘沙·雪中过邯郸

朱德 〔近现代〕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由北京乘火车赴广州。同行者有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等同志。华北大雪,喜兆丰年。

飞雪满山川,净化平原。融融暖气却春寒。嫩绿新苗逢瑞雪,万姓同欢。
乘兴百人团,巡视江南。长征弹指十余年。景物全新惊世变,天上人间。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注释:
①邯郸:地名,中国华北城市。位于河北省南端,战国时期,曾经为赵国都城。
②融融:温暖之意。却:去,使退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1949年10月1日,经过28年血与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打倒了黑暗的蒋家王朝,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东方屹立起来。经历了战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又面临在千疮百孔的战争废墟上重建国家的考验,而这种考验枷开始就显得异常严峻。重建的工作刚刚起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即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华狂潮。先是经济封锁,企图孤立和阻挠新中国的经济重建,把这个新生的东方布尔什维克国家扼杀于摇篮之中。经济封锁失败之后,又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直接出兵中国的台湾省,以武力相威胁。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中国毅然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使新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也迅速得以恢复,人民政权更加稳固。
到1954年,在短短的5年间,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中国共产党人依然面临着建设国家的各种考验,然而他们始终充满着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和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1954年,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朋友,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当时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朱德,在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等均陪同下,离开北京,南下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省视察工作。途经河北省邯郸市时,正逢华北大地,瑞雪纷纷,随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浪淘沙·雪中过邯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朱德是老帅中著名的诗人,他的词的数量不如他的诗多。他的词风和诗风一样,节奏明快,通俗晓畅,不事雕琢,有较高的成就。这词是很能体现他词风的一首。像其他革命领袖的诗词一样,朱德的诗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独有的恢宏气魄和俯瞰世界的大无畏气概,格调昂扬向上,充满革命激情。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华北大地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象。起首一句:“飞雪满山川,净化平原”排空直入,点明主题。一个“满”字把瑞雪之胜写到极处,“平原”又点出了降雪的地点。全句不刻意雕琢修饰,全似信笔拈来,却把雪景描绘得极为真切。这一句,是写景之词,从客观角度描写瑞雪的壮美,为接下来的笔墨铺垫。“融融暖气却春寒”一句,作者的主观情绪已悄然浸润于客观视角。面对娇娆的茫;茫白雪世界,作者禁不住心旷神怡,暖暖春意顿生于心,使人似乎忘却外面世界的隆冬寒意。这从另一个角度,即作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上反衬出皑皑白雪的赏心悦目。接下来的“嫩绿新苗逢瑞雪,万姓同欢。”—句,作者的欢快心绪更是跃然纸上。在封建文人笔下,“雪”,常常是“肃杀”的同义语,表达的也常常是个人的惆怅与失意,感喟的也多是世间沧桑与炎凉。而对于一个心系人民,心系国家,以天下人之忧而忧,以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家,睹喜兆丰年的瑞雪,其心中自然会生出与民同乐同庆的欢快与兴奋。“雪”是作者提笔的触点,而绝不限于写雪,写一种景物,而是把强烈的思想感情溶注其间,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景物也不仅仅只是具象,而成为寓深刻内涵于其中的意象。这是作者的一贯风格。故而,写万民同庆同喜瑞雪兆丰年,实质上,是反映了新中国诞生初期,举国上下喜逢盛世的一种普遍心态。
上阙写雪,三句中句句不离雪,而每句递次生情,客观描绘渐少,而主观情绪愈来愈浓。下阙三句,句句抒情。上下两阙貌离而神合,细细品味,却有水到渠成,异常自然顺畅之感。
下阙乘上阙写雪之兴,泼墨抒情。起首一句,“乘兴百人团,巡视江南”点出邯郸遇雪的情由,承上启下。“乘兴”两字写出此次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去南方视察工作,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接下来的“长征弹指十余年”一句,是作者任思绪自由驰聘,不禁回首往事,浮想联翩。中国革命以举世注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为转折,到作者视察新中国诞生后的南方,其间也不过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一切似乎都在弹指一挥间。此句起到衬托作用,以时间短暂衬托出下句世界变化之快,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末句“景物全新惊世变,天上人间”,是全词抒情的最高潮,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山依旧,水依旧,人依旧,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全国取得了胜利,建国后的短短几年里,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也成了国家的主人,旧山河换了新颜,恰似换了人间。这一句中“天上人间”是化用了宋代著名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何似在人间”一句,作者完全剔除了苏轼思想中人世难,出世更难,只得安于现实的无奈情绪,而以更洗炼的笔墨,抒发出昔日人们可望而不可得的人间仙境已经来临,作者心中欢喜与豪迈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把全词的情绪推向顶峰。朱德的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情景交融,借景生情的手法,景与情的承转清晰自然。化用词句,恰当贴切,而有新意。有虚有实,虚实相生。
展开阅读全文 ∨
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
您可能感兴趣...
  • 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9
  • 浪淘沙·昨夜

    昨夜立空廊。月地流霜。影儿一半是衣裳。如此天寒如此瘦,怎不凄凉。昨夜枕空床。雾阁吹香。梦儿一半是钗光。如此相逢如此别,怎不思量。...

    814
  •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2
  •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2
  •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借景抒情,由描述野宿孤寂入手,抒发无限怅惘之情。下片写身世之感和此刻的凄清孤独,寒夜难眠。全词质朴无华,既衬托了离情的哀伤,又使所抒之情柔而有骨,真挚感人,充分体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119
  • 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

    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岁寒濡呴慰劳生。断尽愁肠谁会得?哀雁声声。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冰。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

    166
  •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

    《浪淘沙·有得越中故人赠杨梅者为赋赠》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作者重在赋杨梅及感怀故人寄赠之意;下片借前人作比,叹自己之老景凄凉,并由食杨梅,想到了自己亡妾生前的种种情景。...

    0
  •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0
  • 浪淘沙·帘幕燕双飞

    帘幕燕双飞。春共人归。东风恻恻雨霏霏。水满西池花满地,追惜芳菲。回首昔游非。别梦依稀。一成春瘦不胜衣。无限楼前伤远意,芳草斜晖。...

    2
  • 浪淘沙·有感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