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传言玉女:词调来源于汉武帝时一掌故传说。《汉武帝内传》:“帝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舒在侧。忽见一女子着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乃为王母所使,从昆仑山来。’语帝曰:‘闻子轻四海之禄,寻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祷山岳,勤哉!有似可教者也。从今日清斋,不间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帝下席跪诺,言讫,忽然不知所在,帝问东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有删),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词名本此。
⑵ 低晴浅雨:低,下等的,次的。低晴,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晴得强度不够的的天气。浅,与深相对。浅雨,指雨下得不大,或下得时间不长的雨。
⑶清明: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春分、谷雨之间。古人因清明、寒食相距仅一二日,故常将其节日活动联在一起举行。唐宋时,清明节有插柳、扫墓、踏青、赐新头等习俗,还有斗草、荡秋千等游戏。《梦梁录.清明节》:“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论大小,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内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改火者,即此时也。”南宋高观国《夜合花》:“记年时,今日清明。隔花阴浅,香随笑语,特地逢迎。”
⑷江南:此处“江南”不是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区域,而是专指今江苏、安徽南部,浙江西部,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南宋吴潜《酹江月》:“重唱江南断肠句,为我满倾云液。”北宋贺铸《青玉案》:“碧云冉冉蘅皋路,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贺方回初在钱塘,作《青玉案》。鲁直喜之,赋绝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宋代词人贺铸,字方回,其《青玉案》词为黄庭坚(鲁直)所喜。全词从一美人离去发端,抒写自已的孤寂生活与幽恨闲愁。后世文士多以此化为“江南断肠句”之典,咏闲愁。贺铸所谓的“梅子黄时雨”,正是今苏南地区晚春初夏时的典型气侯。
⑸漾:原意为水轻轻波动貌,南朝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涟猗繁波漾。”初唐宋之问《宿云门寺》:“漾漾潭际月,飘飘杉山风。”这里指花朵,尤其指梨花在清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样子。
⑹阒(qu)寂:寂静无声。晚唐韩偓《曲江夜思》:“林塘阒静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
⑺绣屏绮陌:屏,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义。一指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用具的屏风。晚唐韦庄《望远行》:“俗别无言倚画屏。”一指挂在墙上作装饰用的条幅。一指当门的小墙。也泛指障蔽物。陌,田间东西小路。《史记.秦本纪》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这里的“绣屏绮陌”,主要指绣有华美图画的屏风和被花草簇拥的小道。一方面描写室内之物,一方面刻画室外之景。
⑻春人浓觅:春人,这里指“怀春之人”,这个“春”乃是由春天引发的离情别恨。浓觅,浓与淡相对。浓觅,执着的寻觅。
⑼翻:通“反”,“反而”之意。
词人开笔就写他要“多谢东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东风“吹送”来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园”春季的美丽景色。或者说,春天来临,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吹拂下,作者领略到异域他乡春天的美丽,而这又使词人不禁浮想联翩:他乡春天是如此秀丽,同在“东风”的化育下,“故园”春天的景色应该不会逊色,应该也象眼前的美丽景象一样秀色可餐,这眼前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也许就是“东风”“吹送”而来的远在千里之外“故园”的景色。词开笔第一句是抒情,也是议论。词的第二句则纯为写景之笔:“低晴浅雨,做清明时节”——在早春二月的“清明”季节,天气颇不稳定,时晴时雨。不过,这“晴”不是阳光灿烂的爽朗之晴,而那“雨”也不是痛快淋漓的潇潇大雨,而是小晴小雨。词上片最后写道:昨天夜晚我在月光下的点点花影中漫步,仰望天空,我似乎“认出”那挂在高高蓝天上的一轮明月就是普照此地也普照我“江南”故园的圆月。放眼看去,花影之上的一枝枝花朵,在轻轻摇曳,显得那么兴奋,那么欢欣。它们在月光笼罩下的身影也显得清纯素洁。那片片清纯素雅的花朵就是那春天的灵魂,它们就象那雪花一样是那样素雅,又是那样高洁!
如果说这首词的上片多有绘景之笔,在清美而动感的景物描绘中传递出词人的思乡念亲之情,那么,下片则重在抒情与议论,在坦诚的诉说中将他在异地他乡的孤寂感和盘托出。词下片开首就诉说道:“却问东风,怎都来伴阒寂?”语气无奈中有埋怨,埋怨中又有调侃,颇为传神地写出词人此时此刻寂寞而百感交集的心境。接着他又想象在“绣屛绮陌”的闺房中,有一个“怀春”之人,亦即怀有离情别恨的一个女子在苦苦的寻觅、等待,她在盼望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夫君或心上人早日归来。词最后则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结尾处浓墨重彩地写出他的孤苦与思亲念乡的心情:寂静的庭院紧锁着大门,那紧闭的大门闩锁着满院的孤寂,词人尽量消释他的孤苦与思亲念乡的情绪,然而随着春天的到来,他的孤寂与思亲念乡之“梦”,又无可奈何的油然而生。
这首词在写法上不用清代词人喜用的寄托与象征的手法,而是直抒其情,然所抒之情委婉而绵邈,并无叫嚣粗率之弊。在景物描写上也慧心独思,不落陈规,灵动而清美。如“昨夜花影,认得江南新月;一枝枝漾,春魂如雪”诸句,可以明显看出其对北宋词人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等词境的借鉴,但词人又别有心裁,借“花影”之“漾”和“江南新月”来抒发他的孤寂之感和故土之思,在动感中传递出浓浓的深情,在前人词境中推陈出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 7
-
粉蝶儿·春雨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
- 6
-
水调歌头·长镵白木柄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 4
-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 2
-
虞美人·胡蝶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 799
-
木兰花慢·杨花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疏狂情性 ...
- 59
-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槎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便 ...
- 333
-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 ...
- 574
-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 868
-
水龙吟·瓶中桃花
疎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看 ...
- 21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