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

纳兰性德 〔清代〕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
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又是一年春来到,翻飞的蛱蝶犹带着丝丝寒意,而和暖的春风已经开始呵护绽放的花蕊了。就在春风吹绿的时候,伴随着莺啼燕唤,浸入心田的却是阵阵凄凉。令人悲怆的是,佳人已去,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折磨中度过。
夜晚时分,朦胧的月色里柳丝飘拂,词人似乎看见妻子的身影飘然而至,耳畔还有玉钗撞击的声响,但这终究只是他的梦而已。而这梦,则是他唯一的寄托了。
注释
①南歌子:词牌名,源于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双调,二十六字,开篇例用对句。
②樱桃:樱桃属的乔木和灌木。
③翎(líng):翎毛,鸟翅和尾上的长羽毛,这里指翅膀。
④冥(míng)冥:形容高远、深远,此处谓绿荫渐渐浓密。
⑤素影:月影。
⑥香丝:指柳条,又指美人的头发。
⑦绮(qǐ)棂(líng):饰有花纹的窗棂。
⑧迢(tiáo)递(dì):连绵不绝。
⑨索向:须向、该向。
⑩绿窗:绿色纱窗,代指女子所居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词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词人春游时看见妩媚的春光,感怀佳人,于是词人有感而发便写下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词的上片描绘春日景象,并就其景象,叙说观感。起拍二句,先是说天气,再是说景物。开头两句看似写花、写蝶,却又更像写人、写心。“暖护”二句写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用“樱桃蕊”和“蛱蝶翎”来表示暖和寒,便不单调,显得笔酣墨饱。“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这一句便是彻底表达纳兰这一刻的心神激荡,他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词境若现,生动地写出春景清丽可观之处。“不信”二字,下得痛切,亦是无可奈何。结拍二句,人物和啼莺并列。从樱桃和蛱蝶的细微变化,一直到满耳莺啼,为布景。
词的下片格式不变。首二句为重拍,不换头,但换意。二句说素影和香丝,谓残月飘动素影,柳条抚弄着窗格,春天已来到窗前。承续上片,所说仍为自然物象。居中一句,由自然物象转向社会事相。为煞拍寻梦,提供依据。煞拍二句,以“索向绿窗寻梦”,作一决断,表明自己的归宿,末句“索向”照应上片“不信”句,只有寻找失去的旧梦,以此寄托余生,可见依然是“一生憔悴”。写得意苦词哀,凄惋欲绝。 词的下片,词人转写眼前之景,结篇处,词人说出自己的愁苦,难以释怀,只能从睡梦中寻求解脱,将愁情推向高潮,令人叹惋。
纵览全篇,从白天到深夜,景色里寓有春愁和隐忧、缠绵凄凉,该词极为传神地写出词人内心的情态,词情清婉,哀苦不露,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