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清代〕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散花楼上,听得远处胡笳轻唱,天色也已近黄昏,城下捣衣声一下接一下单调地重复着,回荡在这清冷的蒹葭浦,在离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手把酒杯真想劝您留下啊。此去路途遥远,别怕寒云遮断您的行处。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
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⑵清笳:谓凄清的胡笳声。唐杜甫《洛阳》诗:“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城下杵(chǔ):指捣衣之声。杵,捣衣所用的棒槌。
⑶蒹葭:蒹和葭都是水草,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⑷寒云:寒天的云。
⑸黄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黄茅,茅草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⑹村社: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送别词。
散花楼,单听名字便引得无数遐想。天女散花,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维摩诘住处有一位天女,每听到有人说法的时候就会现身,把天花散向众菩萨和佛的大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萨身上时便都会坠落,但是落到那些大弟子身上时却不会掉下来。那些大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将花拂去。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就是说存有分别心是不如法,说明大弟子们还有畏惧生离死别之心。等修行完成后,五欲不再有,“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在离别心不当存的散花楼送别,不止是巧合。“天若有情天亦老”,好友间若无别绪,又何来离愁呢?秋花惨淡的时节,本就易惹人伤感。张见阳此时奔赴千里之外,话别时酒入愁肠,更著凄凉。
“刀尺”二字历来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制衣,那么“刀尺又催”便是赶制衣物之义了。古时士兵武器和粮食由朝廷供应,衣物往往是自备。每到秋冬交替时,家人便要为远方的征夫或游子准备寒衣。因此便有了这“万户捣衣声”。宋贺铸也曾在他的词中提到,“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瑟瑟秋风中的捣衣声藏于游子密密缝的身上衣,藏着远征游子对故土的眷恋,藏着故园亲友的不舍和思念。
留君不住,临别定有金玉之言相赠,“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江华属楚地,故诗中言“楚国连烽火”。彼时,江华时局不稳,纳兰对友人颇为牵挂。临别不赘言“一片冰心在玉壶”,无“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也没有“天涯若比邻”的宽慰,而像是至亲一般希望他保重身体,二人的友情由此也可见一斑。
词中所说的村社应该是指秋社日。古有春秋二社,秋社日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秋分前后。此时的农家已经完成了收获,所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秋社祭神的习俗最早始于汉代,宋代的村社有食糕、饮酒、女归宁的习俗,至今一些地方还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等传统纪念活动。
纳兰从小便生活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官场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和金钱权力间血淋淋的勾当让他压抑已久,这也使得他更加渴望自由,向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向往朴实的田园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村社神鼓在他眼里便成了自由惬意生活的写照。
“夕阳村社迎神鼓”,是他劝慰友人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似他给自己的一个期许,“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惜,纳兰的归去来兮终究只是个没有见过阳光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纳兰性德所送之人是张见阳。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本为内务府包衣,进士及第后先授江华县令,官至庐州知府。张见阳与纳兰结为异姓兄弟,是纳兰的知心故交。康熙十八年(1679年),纳兰性德的挚友张见阳被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纳兰为其送行,并作此词。
纳兰性德之于张见阳,并非泛泛之交。江华曾一度为吴世瑶所占据,清军刚收复江华不久后张见阳即被派去任职。纳兰深知此时的江华战火未息,民生艰难,且江华历来是多民族交汇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张见阳所得并非美差。然而作为朋友,纳兰不断勉励张见阳要莫惧寒云,要在满目疮痍中成就一番大业。他在与张见阳的书信中写道:“古来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愿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传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宠。”纳兰年轻时也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而他囿于皇宫中难以施展拳脚,便将自己的目标寄托于好友。
纳兰对张见阳不仅有着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关怀着他。他曾作五律遗友人:“楚国连烽火,深知作吏难。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古时官员到各地赴任,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纵使比不得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但翻山越岭在所难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个中酸楚不需多言。而纳兰似对行宿黄茅山店这般羁旅生活有着别样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词,是作者在送张见阳出任湖南江华县令离京时所作。此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游的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鼓励之意。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
您可能感兴趣...
  • 蝶恋花·见说随帆瞻九面

    见说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日渐飞金碧颤。晶光返射湘江练。谁遣迷云生绝巘。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 ...

    509
  •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6
  • 蝶恋花·春暮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7
  •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3
  •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2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1
  •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2
  • 蝶恋花·几度兰房听禁漏

    几度兰房听禁漏。臂上残妆,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溜。不见些时眉已皱。水阔山遥,乍向分飞後。大抵有情须感旧。肌肤拼为伊销瘦。...

    3
  • 蝶恋花·梨叶初红婵韵歇

    梨叶初红婵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4
  •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5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