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纳兰性德 〔清代〕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醉倒在灯前久久不曾醒来。愁绪迷离如同春梦,最好不要变得太清晰,否则更教人伤感。窗外云淡淡,月溶溶,渐淅雨声教人伤怀。
人说情到浓时就会转淡,我如今真的已不再多情。又听到短亭、长亭外鸪鹧啼叫不停,更凭添凄凉无奈。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②一霎(shà):谓时问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
③春梦:春夜的梦,比喻转瞬即逝的好景。也比喻不能实现的愿望。
④鹧鸪(zhè gū):鸟名,体形似雷鸟而稍小,头顶紫红色,嘴尖,红色,脚短,亦呈红色。
⑤短长亭:短亭和长亭的并称,指送别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卢氏亡故后之次年即康熙十六年(1677年),纳兰对亡妻的思念还是不能忘怀,在一个雨夜试图用“醉”来逃避离情,心生感慨而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上片容若试图以醉来逃避离情的真实心态,凄楚之意顿现。“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孤灯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梦境与现实分割开来。在这首词上,容若做了一些词语上的技术处理,开篇句仿佛是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做到了情景交融,相互映衬。这句起篇,令整首词有了似醒似醉、似睡非睡的模糊意境。接下来一句“淡月淡云窗外雨”,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看上去朦朦胧胧似乎要落泪的样子,这真是将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也分明说道,这份悲愁无可替代。“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纳兰不愿面对现实,便要入梦逃避,但又无法安然地睡去,似梦非梦之中,离愁之意优如窗外细雨,淅淅沥沥,连绵不断。
下片引出人生感慨,实是自我解脱之语。“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人说若太多情,情意就会变得淡薄,而现在纳兰已经真的不再多情了。 “真个”这看似极平常极淡的两字,却是不寻俗之光亮,值得再三玩味,情深到无,还要加上“真个”两字强调,越读越有“愁多翻自笑,欢极却含啼”反语意味。而反语一旦读穿,比直语更让人心酸。“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可是窗外又传来鹧鸪啼鸣之声,不知那送别的短亭长亭之处是否有人驻足倾听。这句结语使得词的整体风格更显得冷清生动,孤寂格外分明。
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全词语言浅淡,明白如话,似醒似醉,意境飘摇。
展开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