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桂殿秋二首

龚自珍 〔清代〕
六月九日,夜梦至一区,云廊木秀,水殿荷香,风烟郁深,金碧嵯丽。时也方夜,月光吞吐,在百步外,荡瀣气之空濛,都为一碧。散清景而离合,不知几重?一人告予:此光明殿也。醒而忆之,为赋两解。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六月九日,夜晚梦到一个地方,长廊曲折,树木秀丽。临水的宫殿飘来荷花的香气,风烟浓郁,装饰豪华的楼台高大壮丽。当时正是夜半,月光照耀,在百步外,水气和雾水一扫而空,都成了青绿色。清丽的景色若隐若现,不知道有几重?一个人告诉我:这是光明殿。我醒来回忆起来,为此作下两首词。
明月之下的仙境无比洁净,不见人间的红尘。蓬莱宫殿幽静深远,四周没有与之相邻的房屋。从九天中汩汩流下的银河水,流入红色的蓬莱宫墙之内不为人所见。
惊醒之后,看见月色明丽。风中传来五更的钟声。我这一生,将去寻求光明殿的所在,谁知道隔着几万重朱门?
注释
1.桂殿秋:词牌名,此调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2.云廊木秀:指长廊曲折,树木秀丽。
3.水殿:临水的宫殿。
4.金碧:装饰豪华的楼台。嵯(cuó)丽:壮丽。
5.瀣(xiè)气:即沆瀣之气,水气和雾水的结合。
6.解:本为乐章的单位,这里指一首词。
7.红尘:人间尘世。
8.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后常用来形容理想境地或作者渴慕的地方。幽窅(yǎo):幽静深远的样子。
9.九霄:九天,天空最高的地方。派:江河的支流。一派,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10.红墙,宫墙。本句化用唐·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
11.月华:本指月亮四周出现的彩色光芒,这里指明亮的月光。
12.五更钟:五更是凌晨3点至5点,钟打五更,说明夜晚即将过去,拂晓即将来临。
13.光明殿:佛教用语,是佛和菩萨所居住的殿堂。这里借指作者寻觅的理想世界。
14.朱扃(jiōng):红色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词前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和词的由来,明确了词中某些名词所指和状写的主要对象。
第一首词涉及五种意象。明月,红尘、蓬莱、银河、红墙。在这五种意象中,“蓬莱”是中心,即小序中的光明殿。其它意象或衬托主体或转深词意。这些弥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自然意象和神话意象经过作者的加工,成为尽善尽美时理想境界。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描绘的是千里皓月照耀下的人寰之外,在远离尘世的净土上,有蓬莱仙境,它高洁幽远,神密莫测。作者似乎喜欢把自己的理想写成遗世独立,可望而难及。在《美人》一诗中,他曾写道。“美人清妙遗九洲,独居云外之高楼。”因而这首词以蓬莱借喻自已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找到了表现理想美的好形式。作者借蓬莱与玉帝无矛盾,就把海上仙山蓬莱搬到了天上。只有“蓬莱”一词再加上小序帮忙,就出神入化地创造出极美的意境。只有“读万卷书供驱使”(《已亥杂诗》跋尾),谙习佛道文吏典故的作者能为之。如果在词中细致描写景物,字句必多,不仅这首小词容纳不下,且词多意少,效果不佳可知。这两首词,词约意丰,容量很大,以“红尘”反衬“蓬莱”,美丑分明,作者的情和意尽在不言中,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借仙境和梦境以表情达意,这在作者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梦见城西阆苑春”(《已亥杂诗》笫209首),“是谁指与游仙路,抄过蓬莱隔岸行”(《小游仙词》第一首)。由于蓬莱不仅指道家仙境,还指蓬莱宫,即唐玄宗时的大明宫,可以领会到作者的追求切切实实在地上,在现实中。用“蓬莱”表现理想美,好处还在于,由于它是梦中眼前之景,又有兴的意味,以眼前景事喻心中之情,比兴密合无间,十分自然,历来写极美之情境必称蓬莱,已是约定俗成。虽然“词家从不觅知音”(《己亥杂诗》第18首),但今天读来还是为各种文化层次的人乐于接受的;情的极致必然是美的极致。虽然夜间所梦,未必全是白日所想,但情肠九曲之事往往变化着出现在梦中。最令有情人动心的是最有美感价值的。“蓬莱”所表现的理想境界对作者来说就是美的极致。
“九霄一派银河水,流入红墙不见人。”“九霄”是天的极高处。据说,天的纵剖面可分九层。银河就在九重天上。“红墙”,指蓬莱金阙的宫墙。这两句描绘了在九重天上的银河,自由地穿过蓬莱的红色宫墙流进宫内。那阻隔牛郎织女的银河,高耸的红墙,挡住了诗人的视线,无法见到宫里的奇葩异草、玉帝仙姝。词句的意思似与小序有矛盾,其实不然。理解词作寓意的关键在这里。小序中说,梦中看到了光明殿中的美景;词作中又写为银河红墙阻隔。小序说:“醒而忆之”。虽然序与词都是忆,但小序偏重记梦中景,而词作已含醒后情。梦中把理想变成短暂的现实,小序忠实记之,梦境消失后的忆梦不可避免地溶进了对理想的现实性的思考,体现在词作中。这两句由于作者用了象征手法,寓意不够明显。它们既有衬托蓬莱,构成整体意境美的作用,又有深一层的寓意。银河是星河,用科学的眼光看,只是无数星星的聚合,是静的。可是在作者笔下,它却流动起来。银河、红墙,使景物更加飘逸多姿,引发着想象力。有如摄影时选取亭台一角,柳枝几条,审美效果远胜大全景。这两种意象不仅衬托蓬莱,且可以联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而可以猜测作者的用意,那或许是象征自己追求的障碍。“流入红墙不见人”, “流入红墙”主语是银河,“不见人”主语是作者。银河可以自由地流进宫中,而自己只能隔河望墙,那红墙便联想到人间皇宫的宫墙。“不见长安见尘雾”般怅惘的心绪隐约可见。
以“蓬莱”为中心的意象群所构成的奇幻美丽的境界表现了诗人追求的明确和对理想的热爱。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写景,天高海阔,清奇瑰丽,写情,深婉缠绵,沉郁迷离。因为作者受常州词派影响较深,注重以大气真力创造自然高妙的境界,寄托真情实感。另外,“怨去吹箫,狂来说剑”(《湘月》)是作者性格的自我写照。他的词作的风格,体现着他的个性,有的偏重于前者的婉艳,有的偏重于后者的豪放。这首词兼具这两种风格。
第二首写梦醒后的感想。以月光、夜风,钟声渲染了一派凄清的气氛,表现了对梦境的追恋和对理想实现的期望。“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作者的美梦被五更的钟声打破了,被满天的夜风吹散了。披衣下床,仰望天空,在拂晓的清寒中,月光显得分外慷慨。梦中景,只剩她,似不忍离去,陪伴着作者。可这更加难忘那美丽的梦。此时,诗人也许正对月凝望,在寻找他的梦吧。月,可借以抒发离合、悲欢、今昔等对立的感情。两首词作都写到月。虽然残月如新月,但时空已变,美好的时光已成过去,心境毕竟不同了。
作者并不是被什么说不清楚的情感所折磨,不是为了望尽天涯路寻找目标而苦恼。“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紧承上文情绪,抑制不住极度渴望,直抒胸臆。同时也照应小序和第一首中的“蓬莱”,成为第一首主旨的旁证,是这两首词的点晴之笔。作者说光明殿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语气肯定,包含了万难不悔的情志。
在写这首词的十七年后,作者曾有“死我信道笃,生我行神空”(《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之得十五首》第一首)的诗句,仍然表示,死,也要坚信理想;活,就要高出恶俗,奋斗不息。词中的光明殿就名称看并非实指,与作者的诗作《行路易》中的仙都,玉京一样,都是借喻理想境界。既然登上光明殿的玉阶是今生今世的心愿,必定盼望早日遂心如愿。能估算出几时实现的愿望是浅近的,远大的目标,其奋斗历程是漫长的,道路是多险阻的。“知隔朱扃几万重”,“知”是不知,“朱扃”与上一首的红墙喻意相同。“几万重”是对物与心的双重夸张,写出了困难的极限,更能见出对理想境界的仰慕;,这句与第一首的最后一句呼应,是对前途障碍的认识,只是上一首以象征暗示手法来写,这首用比喻夸张手法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收入《无著词选》,在龚自珍长子龚橙(字孝珙)编定的《孝珙手抄词》中,此词小序文字有删改,首句为“庚午六月望,梦至一区。”可知此词作于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时龚自珍十九岁。
这一年龚自珍第一次参加顺天会试,只考得个副榜贡生。这样的地位很难施展他改革社会的政治抱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出现了第一次波折。在这两首《桂殿秋》词中,作者寄托了对理想的深情,执着的追求和与之俱来的怅惘渺茫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桂殿秋二首》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组词作品。这两首词是龚自珍的少年之作。第一首词写梦境中所见到的蓬莱宫殿,一幅清幽不沾人间俗尘的仙家景象,而银河水的“流过红墙不见人”,又隐约有其中秘境不可探求之意;第二首写醒来后对梦中仙境的追忆,即使是隔了几万重朱门,不可问津,诗人还是预备用一生来寻求。两首词文字清丽,意境缥缈,内容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
您可能感兴趣...
  • 桂殿秋·思往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8
  • 己亥杂诗·其四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3
  • 说京师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 ...

    97
  • 湘月·天风吹我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2
  •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春不祝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3
  • 已亥杂诗·其一百三十五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家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2
  • 已亥杂诗·其一百七十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11
  • 投宋于庭翔凤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992
  • 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23
  • 己亥杂诗·其二十八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4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