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西湖梦寻自序

张岱 〔明代〕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及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如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于徐,唯吾旧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中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
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这一生不得其时,阔别西湖二十八年,然而西湖没有一天不进入梦中,而梦中的西湖,实在未曾离开我一天。之前甲午年、丁酉年我两次去西湖,如涌金门前明吏部尚书商周祚的楼外楼,右佥都御史祁彪佳的偶居,东阁大学士钱象坤、翰林院修撰余煌的别墅,以及我自己家的寄园,那一带的湖边庄园,只剩下瓦砾,那么我梦中所存的西湖记忆,反而在现实中没有了。到了断桥一望,昔日的那些桃柳风光,歌楼舞榭,就像洪水淹没,不剩下什么了。我赶紧快快走开,因为我为西湖而来,现在见到像这样的情景,反而不如保留住我梦中的西湖安全无恙。因此也想到,我的梦和李白的不一样,李白梦见天姥山,像神女名姝,梦的是未曾见过的,这个梦也虚幻;我梦见西湖,像庄园亲眷,梦的是原来就有的,这个梦也真实。现在我租住于他处已经二十三年了,梦中还在故居,当年的小仆,现在已经白头了,梦中还是孩童。旧的习惯没有改变,老的心态难以脱出,而今而后,我只能对着冷清的斋室和草榻,只有我的旧梦保留,一派西湖的景色,还没有改变。子辈诘问起来,偶尔向他们说说,都是说梦话。因此作下《西湖梦寻》七十二则,留之于后世,作为西湖的影子。我就像海上归来的山里人,盛赞海产美味,同乡人都竞相舔他的眼睛。唉!美味的食物,过了舌头就成空了,就算舔眼睛又如何能满足这种馋呢!
这一年是辛亥年七月十六日,四川蝶庵老人张岱题。
注释
1.不辰:不得其时。辰,时刻,时运。
2.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丁酉:清顺治十四年(1657)。
3.商氏之楼外楼:指前明吏部尚书商周祚之楼外楼。
4.祁氏之偶居:指右佥都御史祁彪佳之偶居。
5.钱氏、余氏之别墅:指东阁大学士钱象坤、翰林院修撰余煌之别墅。
6.寄园:张岱自己家的寄园,包括前几处地点都在湖山佳绝处,与水光互映,堪称盛景。
7.断桥:在杭州西湖白堤上,原名宝祐桥,唐时称为断侨。“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
8.弱柳夭桃:此处既指自然景色,又指歌楼舞女。
9.恙:病,损伤。
10.李供奉:指李白。李白天宝初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11.天姥(mǔ):天姥山。李白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僦(jiù)居:租赁。
13.傒(xī):古代指被役使的人。
14.总角:童年时代。《诗·齐风·甫田》:“总角丱兮。”
15.“余但”二句:《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张岱取意于此,名其庵为蝶,其榻为蘧。于徐:纡徐,从容宽缓的样子。
16.曹:辈。
17.魇:说梦话。呓:梦话。
18.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
19.舐(shì)眼:用舌舔眼睛。这是一个奇特的比喻,意谓乡人知其见到过多种美味,便想舔他的眼睛来感受那些美味。
20.金齑(jī)瑶柱:泛指美味食物。金齑,吴中以菰菜为羹,菜黄如金,故名。瑶柱即江瑶柱,又名“海月”,一种贝类,壳大而薄,前尖后宽,呈楔形,其肉极为鲜美。
21.辛亥:即清康熙十年(1671)。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2.古剑:指四川。张岱先祖原住四川,故而自称蜀人。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序文阐明了作书之缘起旨趣,其本身也是绝妙文字,可视为体味全书内容及张岱本人思想意绪的纲领。
纵览这篇自序,以特定场景的西湖为基点,连通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的岁月流动行程,但其最终归结并贯穿时间空间概念的却为一个“梦”字。这自然是缘因身经“国破家亡”的惨祸后,痛定思痛,情绪上有了相对平静,再感念兴衰盛败,实不胜今昔之叹,迷惘悲悼之馀,便觉一切恍惚如梦,皆无所把握凭据,这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作书主旨趋向相同,都属于饱历沧桑、忧患馀生者迟暮之年的深沉感受,非复意气犹盛的少年人以一时得失荣辱而发出的愤激语。所以,就“余生不辰”的带有浓重宿命意味的一笔开端,然后从容叙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无日不局眷念苦思的心情及繁华消歌、往日的园林楼阁皆化作瓦砾废墟的严酷现实。这里所提到的这些庄园,都堪称盛景。张岱就在这里消磨过无数良晨花夕,融入他美好的青春韶华,是一生中最为留恋的岁月,无怪乎“无日不入吾梦中”了,而《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也有这方面的大量记载。劫后得偶存,如今幸而再至西湖,讵料时异势迁,几于天翻地覆,“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但文中没有正面描写此时的哀痛愁怨,只紧扣“梦”字生发,说“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如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由之坐实前面“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的断论,今昔兴废存亡巨变的强烈刺激,便不言自明。下面接着就以他的“西湖梦”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较,认为李白并不曾实到天姥山,仅只是因诗寄兴,聊作一时乐而已,故“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自己则大不然了,这些舞榭歌楼、饮宴游赏的盛景盛事虽现在已无多存留者,但却皆是往时所习闻熟见亲历的,是以“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其实,这梦境真幻的比较还只属表层现象,那涵隐于深层未尽言者,则为背景历史和动机归旨的本质差异。李白之游天姥,无论是否成行,都是当国家强盛富庶、个人英年勃发之际的一次旅行乐事,目的在于寻求、赏玩大自然之美和自我心灵的愉悦超脱,充满着朝气和幻想;张岱却是于国难易代后,值生命迟暮之年,凭借回忆聊为宽解自慰,表现了一种对业已消逝的往事那执着的、却又无可奈何的悼念留恋,格调悲凉感慨。因之,他始终浸沉在这个梦中,并不因岁月流迁有所淡漠,甚至是隔之愈久,反到思之愈笃:“今余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庵岑寂,蘧榻于徐,唯吾旧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确实,在无穷的寂寞荒凉里,一个行动呆滞迟缓的老人,靠着往昔的美好记忆去温暖那枯竭的心,聊以了此残生,这正是张岱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这里没有呼天抢地的激愤号啕,但泪尽继之血,看似平淡的口气里,实在是潜涵着最深沉的、永远也不能消释的悲痛,犹如孔尚任《桃花扇》传奇里哀叹南明覆亡时所说的“残山梦最真,旧境难丢掉”,它确实刻骨铭心。
以上似乎可视作一大段落,着重在“西湖”今昔对比的描述和“梦”的感受,下面的一小段则叙明“梦寻”一书的制作缘由与由此而生的慨叹。
“儿曹诘问,偶为言之”,但他们已不肯相信往昔西湖的繁盛是真实的了,却认为“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才一代之差,便已如此,再往后又该怎样。所以“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供人踪迹凭吊,给西湖以永久的纪念。不言而喻,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也全在其中,决无湮没之虞了。至此,笔锋又一转,以过来人的身份,比喻说“梦寻”一书像“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眼”,然而这也只不过是一种“聊胜于无”式的心理饥渴的暂补,其实,“金齑瑶柱,过舌即空”,那美好的往昔已永远消逝不返,“舐眼”无改于严峻的现状。至此,才真是枯木死灰,欲哭亦无泪了。又,末尾自署籍贯曰“古剑”,是张岱先祖原住四川,故亦时题之。
总之,此文虽痛感西湖今昔之变,寄寓家国兴亡之悲慨,但却全就一“梦”字立意著笔,娓娓叙来,并无一毫剑拔弩张气,而淡语浅言皆有深致,是以既委婉又沉郁,让人体味不尽、哀不自已,正是张岱散文的典型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珠环翠绕,过着富贵温柔的生活。优裕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诸多艺术爱好,诗文、戏曲、音乐、绘画、园林无所不通……然而将近50岁时,清兵南下,打破了他的诗酒生涯。他誓不投靠满族新统治者,避兵嵊县山中,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以著述自娱。这篇序文叙述了创作《西湖梦寻》之缘由:“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别余”,而今“仅存瓦砾,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因此,他“惟梦是保……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他不愿从梦中走出去体味那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只想留连于梦的虚幻世界,徜徉于理想的精神家园。他满腔的喟慨和对往日盛事那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就付诸笔墨,饱含泪水撰成了《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总五卷,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作者时年75岁。全书包罗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方方面面,万象纷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西湖梦寻自序》是明末文学家张岱为自己的著作《西湖梦寻》创作的一篇序文。这篇自序以西湖为基点,回忆了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的岁月流动,其中着重描述了西湖今昔的对比和“梦”的感受,叙明了《西湖梦寻》一书的制作缘由与由此而生的慨叹。全文痛感西湖今昔之变,寄寓了家国兴亡之悲慨,但却全就一“梦”字立意著笔,娓娓叙来,并无一毫剑拔弩张气,而淡语浅言皆有深致,是以既委婉又沉郁,让人体味不尽、哀不自已。
展开阅读全文 ∨
张岱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您可能感兴趣...
  •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 ...

    580
  • 炉峰月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 ...

    930
  • 岳王坟

    西泠烟雨岳王宫,鬼气阴森碧树丛。函谷金人长堕泪,昭陵石马自嘶风。半天雷电金牌冷,一族风波夜壑红。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

    0
  • 玛瑙寺长鸣钟

    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

    1
  • 虎丘中秋夜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 ...

    204
  • 琅嬛福地记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 ...

    210
  • 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

    492
  • 陶庵梦忆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 ...

    616
  •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1
  • 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 ...

    89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