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懒画眉·春闺即事

沈仕 〔明代〕
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杨花季节春风吹卷着残芳,漫天梨花又将绽放。一天天相思令人断肠,心中的愁闷越发加重了。偶然间仿佛听见心上人说话的声音透过纱窗,她禁不住浑身激动突然紧张,细看原来不是他,是架上那只讨厌的鹦鹉学着他说话。
注释
1.懒画眉:曲牌名,属南曲。
2.酿梨花:逐渐的让梨花开放。梨花是二十四番花信中较晚的二番,即春分节三信中之一。
3.浑身:全身。乍:炸的借字,炸裂的意思,冲动的意思。
4.鹦哥;即鹦鹉。舌柔软,经过训缴、能作人语。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此曲堪称沈仕小令的代表作,开卷微吟,春风扑面,绮丽典雅,余韵未尽,有欲罢未休之感。作者以女子一刹那的错觉来表现对心上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言简义丰,意内言外,把一个怀春少女的情思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可谓是典型的“沈青门体”风格。
开头点出时间,东风劲吹,梨花飘香,女主人公已经有好几日没有和心上人相会了。莺歌燕舞,骀荡春光,不禁引起多情少女的绵绵相思。于是,这姑娘的相思之情顿时转化为郁闷之情。突然,隔着窗纱,她仿佛听到有人在说话——“不觉猛地浑身乍”。听到人语,姑娘浑身上下都颤抖起来,刚才的百无聊赖,顷刻间被这话语吹得烟消云散。那种惊喜、亢奋的感觉如同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姑娘马上打开纱窗一看,又顿时呆傻了:“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这无疑是一个特写镜头,很像影片中亟待抢拍的“蒙太奇”。作者抓住闺中少女偶然间听到鹦哥学语,误以为情人到来的情感的表现,十分传神地描摹出热恋中少女的心灵冲动。“不觉猛地浑身乍”一语最为传神,是全曲警句及精髓所在。翻遍唐诗宋词元曲,没有那首能像此曲一样,把一个少女的热恋之情写得如此激切、如此透明、如此淳厚。她错把鹦鹉学舌当作情人之语,实在是爱得太深、太傻、太痴、太苦了。
到了清代,曹雪芹也写了一只鹦鹉让一个痴情少女泪如雨下的故事,这个女孩就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潇湘馆里那只鹦哥能学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便让林黛玉“那眼泪如断线之珠直滚下来”。可能曹公也是受了沈仕的启迪。
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沈仕笔下这位少女的这份真诚、痴心、呆气的爱。“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主人公把鹦哥当成他,自然是因为鹦哥模仿了他的语言和声调。由此可见,这个“他”曾与女主人公朝夕相处、关系密切,甚至连鹦鹉都已熟悉并模仿他的声音。可是,眼下的少女听到的只是鹦哥的声音——鹦哥尚且不能忘记他的言语,女主人公自然更加难以脱卸这相思之苦了。
用简洁的口头语言表现绵密细腻的情致,构思精巧而不乏情趣,是这首小令沁人心脾、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女子闺中闲愁,是大胆的文人常写的题材。沈仕在散曲流派中以“青门体”轰动当时,以写艳冶绵丽的作品见称,有似诗中的“香奁体”和词中的“花间派”,此曲即是其中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懒画眉·春闺即事》是明代散曲家沈仕创作的一首散曲。曲的前两句从美丽的春景引入,写出少妇的相思;三至五句写少妇忽然听到人语浑身激动,却发现是鹦鹉学舌而不是情郎。全曲用简洁的口头语言表现绵密细腻的情致,构思精巧而不乏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沈仕
(1488—1565)浙江仁和人,字懋学,一字子登,号青门山人。身本贵介,志则清真,野服山中,浪游海外,诗篇雅调,人称江湖诗人第一流。好古名画,摩挲有得,援笔挥洒,风神气韵绝妙。有《青门诗集》、《唾窗集》。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