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使者半垂珰,岁敛金钱入尚方。
车马故应愁蜀道,兵戈犹自哭辽阳。
百年府藏元非乏,四海人心可重防?
多少廷臣上封事,还谁折槛劝君王。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天下的关卡税使一半是垂珰的宦官,每年征收来的金钱都用来制造精巧器物供皇家赏玩。
车马行人因此而悲愁生活艰难不亚于蜀道,边寨战争频仍,战士还在悲伤哭泣思念家乡。
百年以来,国库本来并不匮乏,但如果搜刮过重,一旦人心骚动,怎么可以严防的了?
朝中有多少大臣在为民为国上书奏事,又有谁能像朱云那样折断栏杆去直谏劝导君王。
注释
1.关河:天下水陆关口要津。垂珰(dāng):指宦官。珰,本是汉代宦官充任武职者的冠饰,后来即成为宦官的一种标志。
2.尚方:即“上方”,秦汉官名,为少府属官,掌制作御用刀剑及玩好器物。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历代因之,唐有中、左、右三尚署,分掌有关诸制作。明废,其职掌分归工部下属各司。这里借旧称,表示敛钱供皇帝造淫巧器物享乐。
3.愁蜀道:为路途艰难而发愁。出自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此用其意。
4.辽阳: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沈俭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此用其意。按,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至二十六年(1598年)间,倭寇乱朝鲜,明朝出兵干涉,伤亡数十万,此句当指其事。
5.府藏:国库。元:同“原”。
6.重防:严加防范。
7.折槛:据《汉书·朱云传》记载,槐里令朱云请诛安昌侯张禹,激怒成帝,欲斩朱云。朱云手攀殿槛,槛折。左将军辛庆忌急谏救之,得免死。后成帝命修槛时保存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此用其意。
天下的关卡税使一半是垂珰的宦官,每年征收来的金钱都用来制造精巧器物供皇家赏玩。
车马行人因此而悲愁生活艰难不亚于蜀道,边寨战争频仍,战士还在悲伤哭泣思念家乡。
百年以来,国库本来并不匮乏,但如果搜刮过重,一旦人心骚动,怎么可以严防的了?
朝中有多少大臣在为民为国上书奏事,又有谁能像朱云那样折断栏杆去直谏劝导君王。
注释
1.关河:天下水陆关口要津。垂珰(dāng):指宦官。珰,本是汉代宦官充任武职者的冠饰,后来即成为宦官的一种标志。
2.尚方:即“上方”,秦汉官名,为少府属官,掌制作御用刀剑及玩好器物。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历代因之,唐有中、左、右三尚署,分掌有关诸制作。明废,其职掌分归工部下属各司。这里借旧称,表示敛钱供皇帝造淫巧器物享乐。
3.愁蜀道:为路途艰难而发愁。出自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此用其意。
4.辽阳: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沈俭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此用其意。按,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至二十六年(1598年)间,倭寇乱朝鲜,明朝出兵干涉,伤亡数十万,此句当指其事。
5.府藏:国库。元:同“原”。
6.重防:严加防范。
7.折槛:据《汉书·朱云传》记载,槐里令朱云请诛安昌侯张禹,激怒成帝,欲斩朱云。朱云手攀殿槛,槛折。左将军辛庆忌急谏救之,得免死。后成帝命修槛时保存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此用其意。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关河使者半垂珰,岁敛金钱入尚方。”首联两句开宗明义,和盘托出宦官为皇上横征暴敛的事实。这里,“半垂珰”不仅标明了这些皇帝派来的税监使者的宦官身分,也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些宦官飞扬跋扈的骄横气派。当时,这些宦官仗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势力,打着皇帝的招牌任意敲诈,公开抢劫,甚至随意处置地方官吏和捕杀老百姓,气焰十分嚣张。那些在水陆交通要道蛮横敲诈勒索的宦官,每年都把大批搜刮来的金钱运送到皇帝的府库中去。面对这一事实,作者愤而不平,下面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车马故应愁蜀道,兵戈犹自哭辽阳。”自从李太白写下了那首有名的《蜀道难》以来,人们都常常以蜀道来代指艰险的路途。“车马故应愁蜀道”,实际上是责怪那些倚势横行的宦官和奢侈荒淫的皇帝,责怪他们本来应该想到这样长途运输劳民伤财,而他们却全然不顾。不仅如此,“兵戈犹自哭辽阳”,当时,东北的战事给人民带来的伤痛还没有停息。十六世纪末,日本侵略军两次大规模进攻朝鲜,明王朝接受朝鲜政府的请求,派兵由东北渡过鸭绿江,进行了连续七年的援朝战争,终于击溃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巨额的军费开支却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一个“哭”字,深刻地表现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在这样的危难时期,已经不能够再给他们增加负担。
下面颈联两句“百年府藏元非乏,四海人心可重防”,则是进一步向皇帝进行劝谏。长期以来的搜刮掠夺,府库中的积蓄本来就已经不少了,再继续横征暴敛,势必引起天下民心生变,这才是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事情。《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曾提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忠告。防民之口,尚且如此,要防民之心,更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作者提出的这一忠告不是没有根据的。当时,由于这些税监的胡作非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临清商民不堪税监马堂的凶残,纵火烧毁了他的官署,几乎把他打死。武昌市民包围了税监陈奉的住所,捉住他手下六名爪牙投入长江。苏州的税监孙隆随意增加织机税银,结果引起罢工罢织。“四海人心可重防”,实际上是告诫皇上,如果再继续掠夺挥霍,激起民心生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多少廷臣上封事,还谁折槛动君王。”现今皇上荒淫透顶,已没有多少廷臣上书劝谏,尾联这两句是感叹当时朝廷无人能向皇上忠言直谏,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虑。
臧懋循的这首七律,“不堕七子之习”盲目拟古,而是着眼于现实。在朝野上下无人敢于直谏的情况下,直斥时弊。可以说这就是一首“冒死以闻”的谏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卓越的胆识和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真不愧为人们所称道的“磊落之士”。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使事贴切,感时忧民之心充溢字里行间,是一首现实主义的七律佳作。
“车马故应愁蜀道,兵戈犹自哭辽阳。”自从李太白写下了那首有名的《蜀道难》以来,人们都常常以蜀道来代指艰险的路途。“车马故应愁蜀道”,实际上是责怪那些倚势横行的宦官和奢侈荒淫的皇帝,责怪他们本来应该想到这样长途运输劳民伤财,而他们却全然不顾。不仅如此,“兵戈犹自哭辽阳”,当时,东北的战事给人民带来的伤痛还没有停息。十六世纪末,日本侵略军两次大规模进攻朝鲜,明王朝接受朝鲜政府的请求,派兵由东北渡过鸭绿江,进行了连续七年的援朝战争,终于击溃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巨额的军费开支却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一个“哭”字,深刻地表现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而在这样的危难时期,已经不能够再给他们增加负担。
下面颈联两句“百年府藏元非乏,四海人心可重防”,则是进一步向皇帝进行劝谏。长期以来的搜刮掠夺,府库中的积蓄本来就已经不少了,再继续横征暴敛,势必引起天下民心生变,这才是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事情。《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曾提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忠告。防民之口,尚且如此,要防民之心,更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作者提出的这一忠告不是没有根据的。当时,由于这些税监的胡作非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临清商民不堪税监马堂的凶残,纵火烧毁了他的官署,几乎把他打死。武昌市民包围了税监陈奉的住所,捉住他手下六名爪牙投入长江。苏州的税监孙隆随意增加织机税银,结果引起罢工罢织。“四海人心可重防”,实际上是告诫皇上,如果再继续掠夺挥霍,激起民心生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多少廷臣上封事,还谁折槛动君王。”现今皇上荒淫透顶,已没有多少廷臣上书劝谏,尾联这两句是感叹当时朝廷无人能向皇上忠言直谏,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虑。
臧懋循的这首七律,“不堕七子之习”盲目拟古,而是着眼于现实。在朝野上下无人敢于直谏的情况下,直斥时弊。可以说这就是一首“冒死以闻”的谏诗,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卓越的胆识和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真不愧为人们所称道的“磊落之士”。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使事贴切,感时忧民之心充溢字里行间,是一首现实主义的七律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不顾国库匮乏,肆意挥霍。为了搜刮钱财,他派遣大批宦官去当税监。这些税监在水陆交通要道层层设立关卡,“重征迭税”,肆意劫掠,“大趟小监,纵横绎骚,吸髓饮血,以供进奉”(《明史·宦官陈增传》)。连斗米只鸡都要收税,市民百姓苦不堪言。《关河》一诗即是为此事而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关河》是明代文学家臧懋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揭露讽刺诗。全诗前两联从宦官充当关卡税使写起,表现了朝廷腐败,宦官当道,战士厌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末两联用递进法,慨叹没有直言进谏的官员,明王朝局势岌岌可危。全诗语气激烈,对仗工稳,使事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