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苞 〔清代〕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憔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三里就靠近了,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离开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原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或解为小人害他的朋友,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注释
1.咸曰:都说。
2.畸(jī)人:奇特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móu)于天。”《释文》:“司马彪云:‘不偶也。不偶于人、谓阙于礼教也。’”这里泛指不寻常的人。
3.摽(biāo):把持。
4.不则:否则。
5.蹊径:小路。
6.华严寺:山上佛寺名。所供者为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普贤、文殊二菩萨。
7.能仁寺:山上佛寺名,所供为释迦牟尼佛。
8.舆(yú)者:抬轿的人。
9.姑:姑且,暂且。
10.何伤:有什么妨害。
11.先路:在前头领路。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2.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苏轼《后赤壁赋》:“履谗岩,披蒙茸。”
13.委:丢下,扔下。
14.惑:迟疑,怀疑。
15.帷余足迹是瞻:但看我的脚印。意即跟着我的脚印走。《左传·襄公十四年》有“惟余马首是瞻”的话,这句是对《左传》的模仿。
16.怨詈(lì):怨恨和谩骂。
17.征:证实。
18.榛(zhēn)芜:荒芜,废弃。
19.孔:指孔子。
20.孟:指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性善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儒家尊为“亚圣”。
21.程:指宋朝的程颢、程颐、理学家。
22.朱:将宋朝的朱熹,理学家。
23.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24.寤(wù):醒悟。同“悟”。
25.即:即使。
26.暴:对别人施加恶行、欺侮。
27.过客:指别人。
28.创惩:惩罚。
29.小人毒正:小人害他的朋友。《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郑注云:“正,当为匹字之误也。匹,谓知识朋友。正音匹。”毒,害。
30.侧目:不正眼相看。形容仇视的样子。
31.严光:姓庄名光,字子陵。史家避汉明帝讳改作严光。东汉会稽余姚人。青年时是刘秀的朋友并同学。刘秀称帝,召为谏议大夫,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
32.管宁:字幼安,三国北海朱虚人。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馀年。魏文帝、明帝都曾征召过他,并授与官职,他都坚辞不就。
33.匿迹:躲藏起来。
34.销声:不把声名张扬出去。
35.身试:亲身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篇游记写于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是作者同鲍侄游览大龙湫后,为记述游览大龙湫瀑布的经过而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篇游记,记述游览大龙湫瀑布的经过。大龙湫瀑布,在浙江乐清县的雁荡山中。瀑布飞洒三百丈,为雁落山的奇观。瀑布旁有许多唐宋时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作者雁荡山之游,同时也寻找到了大龙湫瀑布。
这篇散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文中突出了一个“寻”字,极少描写所寻游的山水,通过记叙在寻游大龙湫瀑布的过程中,舆者诳言路途险远难行,老僧识破舆者,指引道路等情节。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领悟到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的大道理。“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孔、孟、程、朱皆困于众斯舆”的感叹,是文章结尾缘事明理的地方,作者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这正是方苞散文创作的特定模式,即不管写事写物,都要从所写事物本身发据出某种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又总是与他所推崇的儒家说教和程朱理学相联系。
雁荡一绝的大龙湫瀑布,前人记游所写已多,写出新意已难。作者避开写瀑,而写寻瀑,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游记最后也是用了“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文章结枃谨严,虚实精当,风格雅洁,叙事不失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方苞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您可能感兴趣...
  • 狱中杂记

    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3
  • 左忠毅公逸事

      《左忠毅公逸事》所处时期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左光斗当时就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写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记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3
  • 七夕赋

    《七夕赋》是清代散文家方苞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以遥望星空发端,悄然引出牛郎织女,入笔自然。中间两段,对照描写天上佳期与人间别怨,时空交错,悲喜相融。状天上七夕相会的动人情景,境界优美而崇高;叙人间七夕乞巧风俗与思妇游子相思之苦,情致缠绵而哀婉。最后以歌作结,非但深化了七夕欢会的意义,也使人的感情拔俗而升华。...

    46
  • 汉文帝论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 ...

    176
  • 孙征君传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 ...

    657
  • 白云先生传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 ...

    443
  • 辕马说

    《辕马说》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辕马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担当“辕马”的任者,应该“德与力”兼备,需择德才兼备者充任,而不要让“驽蹇者”、“狡愤者”滥充其间,败坏政事。这篇散文质朴简明,切实而有深意,表现了方苞散文雅洁淳厚的特点。...

    989
  • 逆旅小子

    《逆旅小子》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对“逆旅小子”不幸遭遇的描写,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作者对百姓的同情,而且对官吏玩忽职守表示了不满。方苞主张为官应该能除民众的疾苦,否则同贪官污吏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官吏不能尽职,朝廷就应严加督查。这篇散文记叙中穿插议论,叙事脉络清楚,文笔洗练冷峻。...

    745
  • 游雁荡记

    《游雁荡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不侧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是借游抒怀,笔墨集中在游山的两点心得体会的阐发上:一是雁荡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愚僧俗士的雕像题字所玷辱,故而保全了远古的容色;二是雁荡山岩深壁削,气象森严,令人萌发“严恭静正”之心,与天地的精神相互融合。这篇散文构思巧妙,品味深刻,笔墨清新,饶有情趣。...

    515
  • 陈驭虚墓志铭

    《陈驭虚墓志铭》是清代散文家方苞为陈驭虚撰写的墓志铭。这篇文章用简洁的笔墨,勾画了一位奇人形象,他医术高明,但蔑视权贵,不给权贵治病,不与他们结交;权贵们欲驾驭他,图谋让他作医官,他却称病折磨自己而死。文章既刻画了陈驭虚反抗权贵的鲜明人物形象,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制度腐败、环境污染疾疫流行的社会现实。...

    69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