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杭大宗逸事状

龚自珍 〔清代〕
乾隆癸未岁,杭州杭大宗以翰林保举御史,例试保和殿。大宗下笔为五千言,其一条云:“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是日旨交刑部,部议拟死。上博询廷臣,侍郎观保奏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上意解,赦归里。
大宗原疏留禁中,当月不发抄,又不自存集中,今世无见者。越七十年,大宗外孙之孙丁大,抱大宗手墨三十余纸,鬻于京师市,有茧纸淡墨一纸半,乃此疏也。大略引孟轲、齐宣王问答语,用己意反复说之。此稿流落琉璃厂肆间。
乙酉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召见,问:“汝何以为活?”对曰:“臣世骏开旧货摊。”上曰:“何谓开旧货摊?”对曰:“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上大笑,手书“买卖破铜烂铁”六大字赐之。
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大宗自丙戌迄庚寅,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课诸生肄“四通”:杜氏《通典》、马氏《文献通考》、郑氏《通志》,世称“三通”。大宗加司马光《通鉴》云。
大宗著《道古堂集》,海内学士见之矣,世无知其善画者。龚自珍得其墨画十五叶,雍正乙卯岁自杭州如福州纪程之所为也。叶系以诗,或纪程,纪月日琐语。语汗漫而瑰丽,画萧寥而粗辣,诗平淡而屈强。同里后学龚自珍谨状。
同里张熷南漪、王曾祥麐徵皆为杭大宗状,此第三状,详略互有出入。自记。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乾隆癸未年,杭州杭大宗由翰林院编修保举为监察御史,在保和殿进行例行笔试时,他呈交了一份洋洋五千字的奏疏。其中一条的内容为:“我大清朝一统天下已很久了,朝廷用人,应不再存有满汉之成见。”此日皇帝下旨,将杭大宗交刑部议罪,刑部拟议为死刑。皇帝征询大臣意见,侍郎观保上奏道:“此人是个狂生,早在很久前做秀才时,就已大发不切实用的议论了。”皇帝这才平息了怒气,赦免了杭的死罪,将其罢官逐回乡里。
大宗奏疏原稿留在皇宫之中,当月没有发邸抄,自己也不敢存在文集之中,当世就无人见到了。过了七十年,大宗外孙的孙子丁大抱着大宗的三十几页手稿在京师市面上出售,其中有一页半的淡墨茧纸,即此奏疏的草稿。大概引申孟轲、齐宣王的问答之语,加上自己的意思反复阐说。这道手稿流落在琉璃厂的商家手里。
乙酉年,高宗南巡江浙。杭大宗前来迎驾,得到召见。皇帝问道:“你现在怎么过活呢?”大宗回答:“臣世骏开旧货摊。”皇帝道:“何谓开旧货摊?”大宗回答:“收购些破铜烂铁,摆在地上卖给别人。”皇帝大笑,亲手书写了“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赐给他。
癸巳年,高宗再次南巡,大宗又来迎驾。名帖呈上,皇帝看看身边人,问道:“杭世骏还没死么?”大宗回到家,当天晚上就去世了。
大宗于丙戌到庚寅这几年在扬州安定书院主讲,教导学生修习“四通”。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郑樵《通志》为世称的“三通”,大宗又加上司马光《资治通鉴》,合称“四通”。
大宗著有《道古堂集》,海内学人都已见过,但世人不知他还善于绘画。龚自珍得到他的十五幅墨画,是雍正乙卯年由杭州到福州沿途而作。每幅上都有题诗,有的记述行程,有的则是记述月日的平常语。其语汪洋恣肆,瑰丽不凡,其画清深萧疏,粗放老辣,其诗则平淡生拗兼而有之。同乡后学龚自珍谨为此状。
同乡人张熷、王曾祥都曾为杭大宗写过事状,这已是第三状了,详略与前二状互有出入。自记。
注释:
⑴杭大宗:杭世骏(1696-1772),大宗为其字,号堇甫,又号秦庭老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史学家、诗人,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中举人,1736年(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编修,1743年(乾隆八年)因上书言事触怒高宗,几遭不测,后被罢官还乡。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道古堂诗文集》等。状,传记体裁的一种,又称行状、事状、行述等,以纪事为主。
⑵乾隆癸未岁:杭世骏因疏议获罪在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癸亥)二月,不在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此或为笔误。
⑶翰林:指杭氏时任翰林院编修。御史:此指考选监察御史。
⑷部议:刑部拟议罪名。
⑸观保:(??—1776),字伯容,号补亭,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公元1737年(乾隆二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文恭。有《补亭先生遗稿》。诸生:生员的统称,即所谓秀才。
⑹意解:怒气消除。
⑺禁中:皇宫禁城中。
⑻抄:指邸抄。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始于唐朝,别称为邸报、阁钞等。内容以官方同意发布的皇帝诏旨、大臣奏疏和有关官吏赏罚升黜等方面的信息为主,只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辗转传阅。
⑼鬻:售卖。
⑽茧纸:蚕茧所制之纸,细薄耐用,为纸中精品。
⑾孟轲、齐宣王问答语:见《孟子·梁惠王下》,大略阐述“王道”、“仁政”之思想,其中谈到“进贤”之道,大宗疏言有“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贤才虽多,较之汉人,仅十之三四”等语,应本其意。
⑿琉璃厂:又称琉璃厂甸,在北京南城,书肆文物店尤集中。
⒀“乙酉”二句:指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高宗第四次南巡到江浙一带。纯皇帝:即高宗弘历,“纯”为谥号。
⒁癸巳岁: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按:乾隆南巡六次,无三十八年之行,此或记忆之误。
⒂丙戌: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庚寅: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
⒃肄:修习。杜氏:唐代杜佑。马氏:元代马端临。郑氏:宋代郑樵。“三通”皆为历史典制等的考据类编。《通鉴》:即《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以国家盛衰、生民休戚为主旨。大宗以此为弟子授业亦表现了他自己的经世思想。
⒄叶:同“页”。
⒅雍正己卯岁: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时大宗受聘任福建乡试同考官,故云从杭州往福州。如,到,往。
⒆汗漫:汪洋恣肆。萧寥:清深萧疏。屈强:同“倔强”,生拗不驯。
⒇张熷:字曦亮,号南漪,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中举人。有《南漪遗集》。王曾祥:生卒年为1699—1756,字麐徵,号茨檐,康熙(清圣祖年号,公元1662—1722年)末诸生,有《静便斋集》。二人皆仁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为人作传,一如为人画像。有形似者,有神似者。形似者虽五官身段俱佳,而神气索然;神似者虽小有差讹,而神完气足。两相比较,当然以后者为高。这篇文章剪裁杭世骏的几件逸事,不能说每一件都禁得起严格的核实,但正如画像者要从所谓“颊上三毫”处添写出来方可传神,此文刻画的杭世骏小像也正是神明奕奕、光彩照人的。
除最后一节说明性的文字,这篇文章记述了杭世骏的六件事情,其前四件又均摹写杭氏与高宗皇帝之关系,由皇帝大怒到“意解”,由第一次“迎驾”时嘲弄式的调侃、赐字,到最后一次“迎驾”时闪烁着刀光剑影的平淡一问,再到“返舍,是夕卒”的结局。一个当世才人的一生如同被凝固于几张形神兼备的摄影之中,令人感慨,也令人不寒而栗。原来在所谓的“盛世”里,知识阶层的命运仍是照旧被雄猜之主玩弄于股掌上的。大宗那一晚的去世,是吓死,是自尽,抑或有人秉“圣意”将其处死?惟其不言,才饱含深意,使读者震慑和寻味。用笔之妙,如绵里藏针,芒刺在骨。相比之下,后两条补充杭世骏的经世理想与过人才情,也不是闲笔,而系“顾见全人”式的补充,合而观之,才能领略杭氏的“全龙”而不是一鳞半爪。龚自珍精研《春秋》,对夫子“微言大义”的真髓他是领会得很深,也运用得很妙的。
这篇文章与《乙丙之际著议第九》相比较,《乙丙》篇议论纵横,气韵沛然,如干将出匣,锋芒四射;此篇则全取客观视角记事,无一字评论,乃如龙泉挂壁,寒意夺人。二者路数不同,而各极其妙,对读之当对龚自珍散文的艺术魅力有更深的悟解。
展开阅读全文 ∨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
您可能感兴趣...
  • 己亥杂诗·其四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1
  • 说京师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 ...

    97
  • 湘月·天风吹我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1
  •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春不祝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2
  • 已亥杂诗·其一百三十五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家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1
  • 已亥杂诗·其一百七十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0
  • 投宋于庭翔凤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969
  • 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6
  • 己亥杂诗·其二十八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1
  • 己亥杂诗·其五十四

    科以人重科益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本朝四十九科矣,搜集科名意在斯。...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