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崆峒

谭嗣同 〔清代〕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众峰高耸,吞没天边北斗星,山河辽阔,剑气迷蒙泛紫红。
隔断人世,烟雾缭绕云似海,划开层岭,一条天路通云空。
松枝四射,伸向天空似龙斗,石生青苔,又如群兽齐奔腾。
举首四望,桃花满谷红烂漫,不必再去,武陵源头寻迷津。
注释
1. 崆峒:西北的名山,在今甘肃平凉,为泾水发源之处。
2.斗(dǒu)星:北斗星。
3.莽荡:旷远迷茫。剑气:云气。
4.尘寰(huán):人世间。
5.“划开”句:崆峒山岭对峙,如门耸立高空,可直通苍穹。
6.拏(ná):伸手取。这里指松树伸出枝条。
7.挟:带。
8.武陵源:即桃花源,亦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叙的不知人间事、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因入桃花源避乱者为晋太原中武陵郡渔人,故又称武陵源。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作者自家乡浏阳(今属湖南省)赴兰州父亲任所,途经平凉游崆峒山,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崆峒》是近代政治家谭嗣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山之高和山之奇;颔联写山势之高,并用“隔断尘寰”加以渲染;颈联写崆峒山的松与石,松如“龙斗”,石似“兽奔”;尾联说崆峒山下桃花满谷,远远胜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此诗写景状物,多面展示,形象活脱,富有气势。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自己的人格、理想、抱负、境界,通过对山的描绘,喷吐出来。所以,此诗与其说是写崆峒,不如说是在写诗人自己。
首联先遥看崆峒。“斗星高被众峰吞”,起句即气势非凡。“斗星高”由唐诗《哥舒歌》的“北斗七星高”凝练而成,相传七星和北极星高距天中,而崆峒正位于斗极的座下,几乎可以把它一口吞没,这崆峒有多么高峻,也就尽可想象了。“吞”字极有力,一举点活了“众峰”,它们个个伸长了颈,张大了口,腾腾欲上,咄咄逼人。这自然不是单为写景,“斗星”位于天极,向来是神秘的“天”和神圣的帝王的象征,诗人却要将其“吞”没,这极具有挑战性。此诗当然不是什么“诗谶”,但崆峒这种气吞斗牛的姿态,与日后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冲决气概,真有神似之处,这里的“众峰”,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莽荡山河剑气昏”,变换角度,形容山之特立孤高。在崆峒面前,延伸的是无穷的山河大地,在山河的尽头地平之处,是昏暗欲坠的剑气。山河在横向延伸得越远越广,崆峒在纵向就越显得高峻;剑气越是昏昏,崆峒的形象越是昭昭。这句纯用比衬,与上句合看,有虚实相生之妙。值得重视的是,“剑气”象征着“王气”,诗人却直言其“昏”,不能光耀“山河”,其挑战的矛头所指,也是很鲜明的。
颔联是在登山途中。“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这里说的虽是绵邈如海的云、充作山门的岭,但却把云海那隔断尘世人寰的高洁、把山岭那划破天庭的壮烈,突出在每一句的最前头,因为那些才是与他的人格相感应的。这两句用词亦极有力,丝毫不逊色于上联。云海本来只是遮掩了尘寰,诗人却说成是隔而断之、与尘寰完全不相见,亦完全不相连;山岭本来只是高人天中,诗人却使它们如利斧、如长剑,要在混沌冥顽的“天”上强行划开一条路来,措词雄壮有力。当然这中间有诗人摒弃一切俗见的决心,有诗人敢于开拓的志向,也是非常鲜明的。
颈联是山上的具象。“松拏霄汉来龙斗”,只见山上的群松,不止是常言的“傲立苍穹”而已,它们更如有利爪,紧紧地在天上抓着、摇撼着神圣不可侵犯的“霄汉”,天上的群龙为卫护天庭,而卷人恶斗。“石负苔衣挟兽奔”,那微不足道的青苔,诗人却看成了厚厚的、被石块沉沉地背负的“苔衣”,但这巨石虽然负重,却绝不凝滞,它们在山中奋力地翻滚,敢与天斗、不惧“天威”;肩负重任、奋勇向前;这,无疑也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尾联诗人登高回望之际,不能再抑制被崆峒所催生起的豪情,他忍不住要直抒了。“回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诗人终于自身跃入了诗境。他穿过了云海攀上了山岭,礼赞了高处的青松与巨石,向前,已经够满足了,回望,又看到了新的境界。那远近起伏的山谷中,开满了鲜红的桃花,一片灿烂的、旺盛的、热烈的光彩。这或许是对诗人敢于“吞”、敢于“划”、敢于“斗”、敢于“奔”的最好慰藉, 或许正是诗人吞划、斗、奔所期待的硕果。无论是何者,都令诗人精神焕然,积极向上,他断然否定:不,那里不是遁世者的“武陵源”,决不会去寻问通向“武陵源”的道路。
这是一首劲气贯注,具有挑战气概和饱满劲力诗作,与谭嗣同个性中那种“冲决网罗”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此诗中的崆峒山是诗人自身人格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
您可能感兴趣...
  • 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1
  •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0
  •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
  • 谭嗣同传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 ...

    922
  • 望海潮·自题小影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0
  • 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临终语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8
  •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1
  • 邠州

    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蹊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

    59
  • 儿缆船并叙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60
  • 出潼关渡河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

    13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