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声声弄清秋,红色的美人蕉露珠未干。秋花凋零,不要倚高楼。寒月多情怜惜客人离家远,常伴我身边停滞在幽州。
小苑里充满边愁,金戈铁马回忆充满旧日游。问五湖四海,有没有扁舟?梦里江水声和着眼泪呜咽,频频撒向那故乡处流淌。
注释
⑴玉笛擫(yè):即擫玉笛,吹笛时以手按笛孔,即吹笛、弄笛。擫,以指按。
⑵晚香:秋花。
⑶幽州:古地名,在河北北部,这里借称北京。
⑷小苑入边愁:此句化用杜甫《秋兴八首》诗:芙蓉小苑入边愁。边愁:本指安史之乱,这里借指清兵渡江后在南方发生的战乱。
⑸金戈:武器,借指兵事、战事。旧游,旧日游地,这里指词人故乡苏州。
⑹五湖扁舟:传说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螽助越王勾践雪耻灭吴后,携西施归隐,乘扁舟泛五湖自乐。
此词的首两句从听党、视党方面入手写景,交代时令。开篇即以笛声造成了一种思乡的氛围,红蕉的出现也并非随意,旨在象征作者的“舒卷有余情”的情怀。下面再回过头来交代作者是站在高楼上听见笛声和看见红蕉的,但这种交代却是从对止的否定落笔:“晚香残、莫倚危楼”。清秋,景色衰败,秋花残落,是不能倚楼眺望的,但词人仍不作正面叙写,而是把自己的缕缕情思融入“寒月”。把“寒月”拟人化后,以其生动的爱怜来写自己的孤独和伤感,从侧面回答了“莫倚危楼”的缘由。
下片转入对故园思念的直接叙写,过片则以“小苑”、旧游之地来概说故乡有兵戈之事。而扁舟五湖游的梦想既是反映了作者的故园之思,也借范蠡功成辞官游五溯之事,暗示了作者的归隐之意。词的最后总题,将抽象的思乡情绪化为诗的具体意象。“梦里江声”是指在住地睡梦中听见的江流声,以及它引起的更多的关于江南水泽乡国的回忆。
全词上片以写景抒乡思,下片抒乡思写情怀,贯串着一种“忧愁拂郁之思”。
-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枫老树留声,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背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 5
-
唐多令·吴江中秋
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忆故家、西北高楼。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 人在塞边头。断鸿书寄不。记当年、一片闲愁。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 745
-
唐多令·九月留城书怀
雁阵晓来霜。鸦村夕照黄。满人间、风景凄凉。幸有菊窗堪一醉,争又滞、水云乡。沽酒也三行。邀风与较量。便明朝、吹送归航。趁得老盆新熟信,日日是、我重阳。...
- 0
-
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
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慢绾乌云新浴罢,裙拂地、水沈香。歌短旧情长。重来惊鬓霜。怅绿阴、青子成双。说著前欢佯不采,飏莲子、打鸳鸯。...
- 2
-
唐多令·寒食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 5
-
唐多令·秋暮有感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 4
-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 4
-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 6
-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 7
-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 ...
- 81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