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雨中泛舟三潭同沈确士作

厉鹗 〔清代〕
一雨湖山破清晓,云外诸峰殊杳杳。
问谁著眼到空濛,只有斜风吹白鸟。
斜风忽断縠纹铺,坏塔平林乍有无。
浓拖高柳三升墨,乱打新荷万斛珠。
画船低似荷花屋,瑟瑟梢梢间芦竹。
可惜今宵五月寒,不同我友三潭宿。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清晨一阵风雨打破了西湖的宁静,山峰云遮雾掩很难看得清楚。
有谁能想到要看看西湖雨景,大概只有斜风中飞翔的白鸟。
斜风忽然停止,湖面如平铺的绉纱,平林坏塔在雾中忽隐忽现。
雾中柳树象是用浓墨画成的,雨点打在荷叶上象是撒下万斛珍珠。
这只游艇比不上你的荷花屋,但比芦苇棚又稍胜一筹。
可惜五月的夜晚太寒冷,不能在艇上过夜欣赏雨中夜景。
注释
1.三潭:西湖著名风景点之一,在外湖中。同沈确士作:指这首诗的韵脚同沈确士的诗一样,但用韵的顺序却不相同。这在格律诗创作中叫同韵,或简称同。沈确士,即沈德潜,号归愚,江苏苏州人,作者友人。
2.一雨:一场风雨。 破清晓:打破了早晨的宁静。
3.殊杳杳:非常深远。这里指看不清楚。
4.著眼:看重。空濛:雨中山色。
5.白鸟:白鹭。
6.断:这里指停止。縠(hú)纹铺:铺开的绉。这里是用丝织品绉的纹理比喻湖面水波极细极微。
7.平林:湖边平地上的树林。乍有无:即乍有还无,忽现忽隐。
8.浓拖:用毛笔醮上浓墨在纸上平拖而过。
9.斛(hú):古代量器。容量原为十斗,后改为五斗。
10.画船:游艇。低似:比不上。荷花屋:可能指沈确士在杭州的住宅。元代文学家王冕在会嵇九里山隐居时,自题其居处为梅花屋。
11.瑟瑟梢梢:风吹草木所发出的声音。这里指四面露风。间:同闲,本意指病情好转,这里引申为胜过。 芦竹:指芦苇棚。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首和诗。一般来说,和诗不易写好,一方面要针对作者,另一方面又不能人云亦云,对同一景色或事件要写出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总的看来局限较大,不易发挥。若是一个开放不拘性格的诗人很有可能干脆打破这种束缚,但厉鹗是一个讲究规律、注重格式的诗人,他依靠自己精通言律、熟悉典故以及对西湖的深入理解,将这首和诗写得得体自然,既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也与所和之诗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游兴,也颇值得玩味。
“一雨湖山破清晓”,点明时间之早以及天气不好,而厉鹗却携友迫不及待来游湖。一方面是作者对西湖景色的熟悉,深知为时好景,另一方面也透出作者和西湖的亲密,拜访无时。一进西湖,两人便全然沉浸其中了,沈德潜惊叹:“佳人仿佛洗铅华。隔纱微窥明妆靓”,同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如出一辙,为西湖的美丽所折服,爱怜非常,都是新来乍见的激动。对于久居西湖的厉鹗来说,看到的是“云外诸峰”高缈寂杳,景清语静,似与其友相视,各自心领神会却不发一言。果然接下去,厉鹗描绘了一个他自己的西湖,苏轼说西湖是“山色空蒙”,更是“水光潋滟”、“雨亦奇”,一片灿烂新奇,厉鹗的“问谁著眼到空蒙”,则是注重迷蒙疏淡的景致,贯穿全诗。他选中的景物是斜风托起的白色水鸟,款款而飞;是微风吹在湖水上呈现的种种变化;是水气缠绕中柳的形象;是雨点敲打在新荷上的形象等等。别人看不见,注意不到的景致,在他的笔下细致生动地呈现出来:微波不绝的水面像一种有着细绉的轻纱铺展开来,斜风一吹掀起微浪,仿佛裁断了薄绉。注意此句透出的纤细的感觉,轻绉之薄,文理之细。斜风之弱,吹水之轻等等。以纱写水还觉不够再添一层,用湖畔景物——坏塔、疏林——在水中倒景的乍有乍无写湖水被吹乱的情景。以阴沉的天气为背景,柳树似水墨画就,一个“拖”字,见画师饱蘸浓墨一笔画就,又见墨迹涸向四周,树与树之间,树与它物之间一片深浅不一的墨色。注意此句露出的浓重的感觉。墨之黑、树之高,三升之多,“拖”之用力等等。五月荷尚年幼,被雨点乱打,叶上滚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此句值得注意的是动感,雨点纷纷,珍珠滚落。这四句纯写景的文字把我们带人寂静绝人烟的境界,体会到清淡疏离世外佳境,也体会到厉鹗的不动声色的细品之趣。“画船低似荷花屋”四句,是对沈德潜“听罢晚钟烟际宿,荷花深处著江南”的回答。听着瑟瑟梢梢打在竹叶上的雨声,倚在如荷花般的小舟上足以体会西湖晚间的情趣了。无需在天还正暖的季节,临风而宿。像前面一样,只有熟悉西湖的人才能明白湖上气候的变化。同时也表现厉鹗不恣意纵情的审美意识,滋味绵长而不浓烈、过分。
全诗透露出一种亲切、自然的人与湖光山色的交流,深沉的无需表现的挚爱。从诗的首句“破清晓”至诗尾“可惜今宵五月寒”可知作者清早即入西湖,至晚才流连而归。除了这两句点出时间之外,其余皆是写景,可见两个嗜湖如命的清士,忘情畅游的情景。撇开人物专意写景,最忌的是无生气的死景,无介入的空景,没有情趣的罗列。在厉鹗诗中只有白鸟、水波、倒影、墨柳、新荷,甚至只是如荷花屋的画船而不见乘船人,只有芦苇翠竹上的雨声而没有关注雨声的人。但细读之,句句背后是一位爱惜纤细、浓重以及有静有动等等一切景致的诗人,他能够感到自然的生命,又能够把自己融于其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于是景语又是情语,句句见人,句句见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诗作于雍正九年(1731),是厉鹗与好友沈德潜在五月的雨中,泛舟在西湖三潭上彼此唱和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雨中泛舟三潭同沈确士作》是清代文学家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八句写诗人与友人雨中泛舟三潭所见的美丽景色,山色空濛,斜风微浪;后四句写诗人游览后的感想。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句句见人,句句见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您可能感兴趣...
  • 清江引·菜贵戏作

    《清江引·菜贵戏作》是清代文学家厉鹗创作的一首散曲。曲的头两句介绍了秋天白菜的廉价可口;后两句描述了戏作此曲的缘由;最后一句写自己“空肚久”,说明自己的清贫,同时说明了当时贫苦大众的生活艰难。全曲幽默风趣,朴实生动。...

    807
  •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5
  •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2
  • 百字令·丁酉清明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凝想烟月当时 ...

    736
  • 百字令·秋光今夜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3
  • 晓登韬光绝顶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小阁俯江湖 ...

    757
  •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2
  •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0
  • 湖楼题壁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37
  •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