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离台诗六首

丘逢甲 〔清代〕
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
其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其二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
其三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其四
从此中原恐陆沉,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其五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仇头斩尽再升天。
其六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作渔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即将要离开台湾内渡大陆,草草写了这几首诗,借以表达心中积累的愤懑,请妹婿张晓峰珍藏这几首诗,十几年后,有人会将它们视作玉璧那样珍重。台湾遗民丘逢甲书。
其一
宰相与敌签约割地丧权,孤臣我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像越国范蠡驾小舟离去,只能满怀悲愤回头望一眼台湾。
其二
即使我胸怀智谋才略,也只好暂时藏起来,更不用说曾担任未央宫宫廷侍卫的东方朔了。
如今的台湾好像当初的咸阳宫被火烧了一样,形势危急,我这个长满胡子的虬髯客究竟能成什么事呢?
其三
当年项羽要是重整旗鼓再战一回,结果怎样还不能知道呢!大好河山,需要伟大的人才出来领导维护。
有谁也愿意做一个乘势而起的英雄,在台海上树起义旗,率领义军轰轰烈烈大干一番呢?
其四
从此以后中国大陆的恐怕会不断陷入敌手,就像东周长期衰弱已非一日。
我有志难伸,报国无门,只好遁入深山冷静理智地观察当前局势,感概甲午中日一战,中国战败后必将处于多难之秋。
其五
我这次内渡并非是想要做个身居世外桃源、逍遥自在的神仙,做一个消尽了心中火一般的热情志气、奉行《道德经》的无所作为的人。
而是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剑侠,直到将仇敌杀尽才飞升登天去做神仙。
其六
混乱不安定的时代,要好好跟骨肉至亲团聚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兄弟正要分开离别使我内心悲痛酸楚。
为了侍奉双亲,我只能像打渔砍柴的人那样隐居,四处漂泊。
注释:
妹倩:妹婿。
拱璧:大璧。后用以喻极其珍贵之物。
海东遗民:丘逢甲自署“海东遗民”。海东,指台湾。
宰相:指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省割让予日本。
孤臣:丘逢甲自称
扁舟:小船。
鸱(chī)夷子:即鸱夷子皮。范蠡帮助越王破了吴国,后见越王义薄,乃扁舟游五湖,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黯然:感伤沮丧貌。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黠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虎韬豹略:虎韬,古代兵书《六韬》之一。泛指兵书。豹略,古代兵书《六韬》中有《豹略》篇,后因以《豹略》指用兵的韬略。
承明:汉官殿名。在未央宫内。
执戟郎: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因执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淮阴侯列传》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虬(qiú)髯(rán):蜷曲的连鬓胡须。隋末张仲坚,须赤而蜷曲似虬,号虬髯客。仲坚有雄才大略,见世方乱,欲起事争天下,会李靖携红拂奔经灵石,遇于旅舍,因与靖至太原得见李世民,识为英主,乃悉以其家所有赠靖别去。
底事:何事。
宫中一炬类咸阳:项羽在鸿门宴之后,率领大军进入咸阳,他看到秦宫的富丽代表秦皇的暴政,就放了一把火,把秦宫烧毁,大火烧了三个月。此处指日军之放火焚烧。《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项羽本纪》:“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朝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指重整旗鼓再战一回,结果怎样还不知道呢!
成名竖子:竖子,对人的鄙称,犹今言“小子”。《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义旗: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亦俗指义师。
中原:古称河南及其附近地区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指黄河下游为中原。此处指中国大陆。
陆沉:陆地无水而沉。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
东周积弱:东周,朝代名。周自平王东迁迄赧王,均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相继争霸。积弱,长期衰弱。
荆棘铜驼: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外。晋朝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日:“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喻世乱荒凉。
火气消除《道德》编:消除火气靠《道德经》。火气,怒气。《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分上、下两篇。因上、下篇首句各有“道”字与“德”字,故名。
升天:飞升登天。
团圆:亲属团聚,多指未妻或父母子女而言。
骨肉:身体。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渔樵:打鱼砍柴。渔人和樵夫。指隐居。
挂单:行脚僧就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游方僧投宿寺院把衣钵挂在名单下,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离台诗六首》是丘逢甲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离开台湾之前所作。1895年4月,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开后,台湾人民群情激质,丘逢甲等人一面上书表示对清政府丧权辱国不满,一面组成抗日义军,表示抗敌雪耻的意志。丘逢甲率领义军浴血奋战,新竹一仗与敌人拼搏二十余昼夜。终因弹尽援绝而败,丘逢甲本想收抬残部,据山死战,挽回局面,而部将谢道隆则劝他离台内渡。以待时机,东山再起、在离台前夕。诗人悲愤交加,心情难以平静,于是执笔赋诗以抒发内心的“积愤”。因为一时无法找到诗笺,将《离台诗六首》题写在《增补全图足本本草备要》后页空白处,交妹夫张晓峰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离台诗六首》是清代丘逢甲所作一组七言绝句。该组诗以精炼的诗歌语言,揭露了甲午战争、以为抗日保台失败的实质,表达了丘逢甲对清政府投降政策的愤怒、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透露了作者被迫内渡的矛盾心理,抒发了作者决心卷土重来的激情,表现了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该组诗多引史实典故,音情顿挫,气魄宏大,字字铿锵,可谓意激而言质,洋溢着英武伟烈之气,慷慨淋漓,具有阳刚之美,有一股内在的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
其一
该诗是《离台诗》的首篇:诗中的“宰相“系指李鸿章,“孤臣 “指诗人自己,这两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诗人以满腔的怒火痛斥李鸿章执行清王朝的投降路线,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丧权辱国行为,并以沉重的心情感叹自己无力挽回这一既成事实的局面。
“鸱夷子”即越国的范蠡,诗人将离台内渡比作隐居避世的范蠡,是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的。全诗以“回首故土意黯然”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离台内渡不禁怆然神伤之情。
其二
该诗可说句句用典,以历史典故来抒发丘逢甲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虎韬豹略” 是从古代兵书《六韬》《三略》脱化而来,加“虎”“豹”二字,乃是用虎、豹的力量形容丘逢甲胸藏深厚的智谋才略。“执载郎”用的是东方朔故事,有人讽刺东方朔说,尽管你有大智大谋、也不过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东方朔听后非常感慨地说,如今太平盛世,有才能的人也显露不出来了。诗人与东方朔比较,感到不必像东方朔那样用话来自我安慰,这是正话反说,因为诗人所处的并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动荡的乱世、这样说是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抑郁心情,不满意清政府的昏庸腐朽、投降卖国。
“至竟虬髯”中的“虬髯”,用的是隋朝张仲坚的故事。张仲坚有雄才大略。诗人以虬髯客自比,认为自己很有才能。但是如今的形势如同当年威阳官被火烧一样,台湾省陷落,祖国正处于被割据之中。由此诗人禁不住反问自己,我这个“虬髯客”究竟又能干些什么呢?全诗用典贴切,气势雄浑,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空怀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心情。
其三
该诗的一、二两句,诗人以热烈而诚挚的感情呼唤:江山也是需要伟人来扶持的,如果有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能率领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这样台湾人民是可能卷土重来的。 “卷土重来未可知”套用了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牧对项羽的自刎乌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战争的胜负是很难预料的,应当忍辱负重,以图卷土重来。丘逢甲借《题乌江亭》一诗,表达了他内渡后日夜思念“卷土重来“,复土雪耻的雄心壮志。三、四两句是以《阮籍传》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演化而来的。
该诗从批判项羽的乌江自刎,联想到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由此又联想到历史上不少伟人,原来都是乘时而起的“竖子”,希望有人也能乘时而起,在海上高举义旗,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立下收复台湾的不朽功绩,成为一个扶持江山的伟人,诗人借历史事迹表现了日夜难忘的忧国忧民思想。
其四
该诗一开始就以日趋衰落的东周王朝比作中日甲午之战后的中国,两者的“积弱”都已非一日,诗人以古喻今,对祖国的危亡处境表示出极大的忧虑,但因为他有志难伸,报国无门,只好被迫“入山冷眼时局”。末句“荆棘铜驼感慨深”引用《晋书·索靖传》的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预见甲午中日一战,中国败北,从此中国将处于多难之秋,以另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预见和忧虑。
其五
该诗中,诗人表示这次内渡并非真正想当一个身居世外桃源的“神仙”,做一个消尽火气、奉行《道德经》的无所作为的人,而仍然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剑侠之流,直到把仇敌杀尽,才升天成为一个超然世外的神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渡的打算和心愿,诗人内渡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如此,直到抱病参加孙中山的临时政府组织,归来不久即死,一直对革命事业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可说是“春蚕至死丝方尽”。
其六
该诗是组诗的结尾,他面对即将到来的亲人离别,又抒发了乱世团圆难的感慨和除父母之外,家人间的生离死别之情。从今后他再也不能和台湾人民一起战斗,而必须象渔父樵夫一样,为奉养双亲而到处漂泊,诗的结尾对今后的生活处境作了形象的概括,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一片到处漂泊的孤帆,真切哀伤,给读者留下余味无穷的悬念。
综述
综观《离台诗六首》,笔法雄健,于沉郁悲愤中露出一股豪迈气势。“仇头斩尽再升天”,充分表达出丘逢甲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诗中史实典故虽多,却都化炼成句,无生搬硬套之嫌,且给人以想象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您可能感兴趣...
  • 韩江有感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3
  • 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0
  •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3
  • 送颂臣之台湾二首

    残垒过南崁,孤城枕北江。鬼雄多死别,人士半生降。战气花间堞,夷歌柳外艭。伤痍犹满目,愁煞倚篷窗。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659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