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游大龙湫记

戴名世 〔清代〕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距离乐清六十里,有一村庄叫“芙蓉村”,村倚天滨海。我在辛巳年四月三十日,由芙蓉村越过丹芳岭,到达能仁寺。坐了一会,从寺门出来走一里许,有一道泉叫“燕尾泉”。水从大龙湫来,流成锦溪。锦溪的水流到这里从一块巨大的岩石落下,形成小瀑布。这块岩石中间高两边低,水分开从左右两边落下,像燕尾的样子。沿着锦溪走三四里,有一座峰屹立在水中,峰旁无倚傍,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远望似剪刀的样子,叫“剪刀峰”。到峰下行百余步,山峰又变成石帆的模样,张开在空中,叫“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山峰变成石柱的形状,一柱独撑,高出云表,叫“天柱峰”。左右尽是陡峭如削的石壁,奇形怪状,姿态独特,不能尽述。
又行百余步,路似乎到了尽头,忽然又转向另一边,兄到大龙湫,它堪称是天下第一奇观。水从雁湖流出,汇合众溪涧,形成巨大的深潭,潭水又深又黑,无法测量。深潭旁边有一道石栏,石栏中间凹陷,水从凹陷的地方泻下,远望像悬挂着的布,随着风的吹动化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远看,近看,斜看,正面看,形态变幻,各不相同:有时像珠,有时像球,像骤雨,像云,像烟,像雾;有时飘转而中间断开,有时左右分散坠落,有时直下如注,有时屈曲如蛇行。下面是一个深潭,观赏的人每每站在潭外,离瀑布数十步,瀑布的水忽然旋转飞舞,向人飘洒过来,洒落在人的衣襟之上,衣襟尽湿。忽然大水注下,声响如雷,忽然被风所阻,屈曲盘旋,横在半空,不再下落。那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而下,离石壁约一二尺许,下流数丈,就已势远力弱,飘飘蒙蒙,形状顿时起了变化。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是沿着山崖直落,就没有这种变态。潭外有座亭子,叫“忘归亭”;它旁边有座亭子,叫“观不足亭”。龙湫右侧的绝壁,叫“连云障”,连云障上有一个风洞,每逢洞口的树叶飞舞,就是洞中吹出了迅猛的大风。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的灵岩寺。水从石城峰众溪涧流来,汇合在霞障右边,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半截沿崖而落,半截悬空而下,形态的变化比大龙湫稍有不及。小龙湫下边偏西之处,水从石缝涌出,直上二尺许,形状如竖立的剑,望去光亮莹洁而摇动,也是一个奇观。
相传从大龙湫往上走数里,还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也是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从前山上有白云屯聚,云外住着两个僧人,住地偏僻,杳无人迹,现在不晓得这个地方在哪里了:
我性好山水,在游过雁荡山、看过大龙湫之后,就神思恍惚,好像已经乘云驾风,成仙而去。如今追忆那天游览的情景,将它记录下来,无法写得很详尽。
注释
[1]大龙湫(qiu秋):瀑布名,在浙江温州雁荡山。
[2]乐清:县名(今为浙江省辖县级市)。
[3]辛巳:公元1701年(康熙四十年)。
[4]能仁寺:在雁荡山,宋初僧人全了结庵于此。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建。
[5]蟹螯(āo熬):螃蟹大腿。
[6]云表:云外。
[7]峭削:石壁陡峭,有如月削.
[8]诡状:奇形怪状。
[9]涧:两山之间的流水。
[10]石槛(kān砍):指巨石横卧,如门槛状.
[11]毬(qiú求):又称鞠,圆形,皮制成,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品,玩时用足踢,谓之“踢毬”或“蹋鞠”。此处借以形容水从两高崖下泄的—种状态。
[12]裾(jū居),衣服大襟.
[13]遏(è谔):阻。
[14]溪:疑为“涡”字之误。“盘涡”形容水之盘旋。
[15]障:取“屏降”之意。
[16]石城:雁荡东谷诸峰之一。
[17]霞障:雁荡绝壁,高约六十丈,色彩斑烂,连亘百余丈。
[18]罅(xiá下):缝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此文通篇写景,中间不夹抒情,不发议论,在戴名世的“记”体散文中,也是一格,但为数不多,类似的还有《雁荡记》等。作品笔调清新健朗,能于平中见奇,对大瀑布的描写,有声势,有变化,或细或粗,或缓或急,连带而下,中间以“或”、“如”、“忽”等字相接,穷形极态,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 “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
您可能感兴趣...
  • 乙亥北行日记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 ...

    511
  • 慧庆寺玉兰记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 ...

    958
  • 与余生书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 ...

    209
  • 醉乡记

      昔众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 ...

    42
  • 河墅记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 ...

    838
  • 数峰亭记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 ...

    993
  • 穷鬼传

    《穷鬼传》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抒写当年曾附于韩愈的“穷鬼”如今又附于“被褐先生”(戴名世自称),遂使之“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游”,以致召笑取侮,“不容于天下”。...

    332
  • 先世遗事记

    《先世遗事记》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先交代了自己祖上的背景。然后由于佃户挖出的不义之财而引出的故事,说明了“有无望之福者,必有无望之祸”的道理,使人从主人公的行为美看到主人公的心灵美。文章运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用人物的实际行动表现人物,由点到面,使文章既完整又深刻。...

    612
  • 田字说

    《田字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写自己细致观察农民一年四季胝手胼足的辛苦劳动,并对农业劳动的重要有着充分的认识。从第二段起,他列举儒家经典,证明当政者和学者们都重视田家的劳动。最后说到自己,表面上说自己迂钝,“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实质上表示宁可洁身自好归庐种田,也不愿意迎合统治者同他们同流合污。...

    206
  • 鸟说

    《鸟说》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文中借小鸟的遭遇言世路之凶险,末段简洁的议论,暗藏锋镝,寓深意于文字之外,颇能发人深思。文章以三言两语,写小鸟的声色神情,宛然毕肖,表现了作者长于以白描手法状物绘形的特点。这篇散文简洁明快,亲切自然;发人生思,令人感叹。...

    83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