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卒未去虎隶来,催纳捐欠声如雷。
雷声不住哭声起,走报其翁已经死。
长官切齿怒目嗔:“吾不要命只要钱!
若图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
促呼捉子来,且与杖一百。
“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
呜呼,北城卖屋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凶狠如虎的士卒接踵来,催民纳税吼声大如雷。
吼声未停哭声起,有人秉报这家老父已吊死。
长官切齿睁眼大训人:“我不要人命只要白银!
如若人死就宽容而减免,恐怕这县里也不会有活人!”
吏卒催捉这家儿子来,暂且给儿子狠打一百板。
“你‘陷父不义’罪恶大,快解下吊死父亲后把捐欠交足。”
唉,北城有人卖房人死尸腐蛆虫爬出屋,西城又报告吊死了三五个!
注释
1.经死:自经,上吊自杀。
2.捐欠:所欠的赋税。捐,旧时税收的名目。
3.嗔(chēn):睁大眼睛瞪人。
4.宽减:指减免赋税。
5.促呼:急促呼喊。
6.足陌:古时以百钱为陌,实足一百叫足陌,以不足百数的钱作百钱用叫短陌。这里是指交清税款。
7.虫出户:指人死未葬,尸腐出蛆。
凶狠如虎的士卒接踵来,催民纳税吼声大如雷。
吼声未停哭声起,有人秉报这家老父已吊死。
长官切齿睁眼大训人:“我不要人命只要白银!
如若人死就宽容而减免,恐怕这县里也不会有活人!”
吏卒催捉这家儿子来,暂且给儿子狠打一百板。
“你‘陷父不义’罪恶大,快解下吊死父亲后把捐欠交足。”
唉,北城有人卖房人死尸腐蛆虫爬出屋,西城又报告吊死了三五个!
注释
1.经死:自经,上吊自杀。
2.捐欠:所欠的赋税。捐,旧时税收的名目。
3.嗔(chēn):睁大眼睛瞪人。
4.宽减:指减免赋税。
5.促呼:急促呼喊。
6.足陌:古时以百钱为陌,实足一百叫足陌,以不足百数的钱作百钱用叫短陌。这里是指交清税款。
7.虫出户:指人死未葬,尸腐出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清咸丰四年(1854年) 起,贵州苗民起义绵延不绝。六年(1856年),湄潭、瓮安一带,兵燹益炽,湄潭起义军曾攻入遵义,至十一年(1861年), 战氛未靖。清朝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国库空虚,于是向人民加紧勒索,以致民不堪命。郑珍一生局促不得意,这使他对西南地区普通百姓的困苦生活有比较真切的了解和同情,诗人感于时事,就见闻所及,写下一些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经死哀》即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经死哀》是清代文学家郑珍所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叙写如狼似虎的差役强征捐税,逼死人命的残暴现实,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虐无道、残酷狰狞,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在艺术上别出心裁,以小见大,从侧面反照正面,都很有特色。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为开头四句,述写一平民因无力交纳捐税而被逼自杀的惨状。官府顿繁急迫地催讨捐税,差役登上门来凶狠暴虐地咆哮怒骂,雷鸣般的骂声尚未停止,户主的儿子噙泪报说,他父亲已上吊自尽了。“走报” 一词,用得生动而含蓄,“其翁” 在内室辗转筹措、傍徨无计的窘态,走投无路、引颈悬梁的惨象,俱在不言之中作了交代;“其子”在堂前喏喏支应,受逼不过进入内室查看,陡然发现其父离开人世的惊惧伤动,也在不言之中作了刻划。有人认为,“走报句”是差役向长官秉报。此解亦通,但韵味稍减。一拨未去一拨又来的差役不住地“他纳捐欠”,既表明当地民贫财竭,早已承受不了捐税的重负,也表明官府惟是财敛,依然苛酷地催逼不已。“其翁” 正是在官府的催逼之下,不得不走上了绝路。
第二层为中间八句,述写“其翁”自尽之后,“其子”又遭杖贵的情形。前一层主要写受害的百姓,这一层主要写害民的长官。听到“其翁”的死讯,长官不但毫无恤悯之意,反而切齿怒嗔,直言不讳地表示,不管死多少人,捐税一点也不能减免:“若图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其语气之刻毒,面目之狰狞,令人不寒而栗。堂上坐着的长官如此冷酷绝情,无怪乎横行乡里的隶卒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百姓的痛苦即此可知。非但如此,长官还急忙下令捉来“其子”痛加杖责,不仅继续“催纳捐欠”,而且反诬一口,把“其翁”被逼自尽的责任推到“其子”身上:“陷父不义罪何极, 钦解父悬速足陌!”这两句意谓:你这做儿子的不能及时完税,致令老父自杀,真是犯下了“陷父不义”的弥天大罪;要想把你父亲的尸身从房梁上解下来入土安葬,就必须尽快交纳积欠的捐税。明明是官府逼人致死,却要家破人亡的百姓顶罪。其手段之凶残,用心之阴狠,实足令人发指。“且与” 隐含之义谓痛加杖责才只是开了个头,更严厉的惩罚还在以后。“其翁” 已自杀身亡,“其子” 的生路又在何处,这不能不令人悬念。
第三层,即“鸣呼”及其后面的二句,括写在官府残酷盘剥之下,百姓死者相继的悲惨现实,实际暗示了“其子” 的苦难命运。“北城卖屋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北城、南城,均为泛指,意谓“经死”者非只“其翁”一家,而是所在多有,接连不断。“虫出户“,指被逼身亡的百姓,因家属交不起捐税,被迫卖屋抵债,此时久悬未解的尸身已腐臭多日,蛆虫一直爬到屋外残酷的事实,强烈的悲恸,吐露出诗人的哀伤,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呜呼”的感叹之声,仿佛不是出自作者之口,而是由读者的心中迸出。
就这样,全诗由个别事例入手推出广阔的背景,以“经死”为线索贯穿全诗,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在朴实真切的记写之中融入深厚真挚的感情,以“哀”字作为全诗的基调,突出了谴责“苛政”的旨意。除精心结构和饱含感情这两点外,强烈的对比也是此诗的鲜明特点。官府的凶残与百姓的妻苦,是最基本的对比,他如隶卒的骂声与百姓的哭声等,都是令人难忘的对比。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为开头四句,述写一平民因无力交纳捐税而被逼自杀的惨状。官府顿繁急迫地催讨捐税,差役登上门来凶狠暴虐地咆哮怒骂,雷鸣般的骂声尚未停止,户主的儿子噙泪报说,他父亲已上吊自尽了。“走报” 一词,用得生动而含蓄,“其翁” 在内室辗转筹措、傍徨无计的窘态,走投无路、引颈悬梁的惨象,俱在不言之中作了交代;“其子”在堂前喏喏支应,受逼不过进入内室查看,陡然发现其父离开人世的惊惧伤动,也在不言之中作了刻划。有人认为,“走报句”是差役向长官秉报。此解亦通,但韵味稍减。一拨未去一拨又来的差役不住地“他纳捐欠”,既表明当地民贫财竭,早已承受不了捐税的重负,也表明官府惟是财敛,依然苛酷地催逼不已。“其翁” 正是在官府的催逼之下,不得不走上了绝路。
第二层为中间八句,述写“其翁”自尽之后,“其子”又遭杖贵的情形。前一层主要写受害的百姓,这一层主要写害民的长官。听到“其翁”的死讯,长官不但毫无恤悯之意,反而切齿怒嗔,直言不讳地表示,不管死多少人,捐税一点也不能减免:“若图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其语气之刻毒,面目之狰狞,令人不寒而栗。堂上坐着的长官如此冷酷绝情,无怪乎横行乡里的隶卒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百姓的痛苦即此可知。非但如此,长官还急忙下令捉来“其子”痛加杖责,不仅继续“催纳捐欠”,而且反诬一口,把“其翁”被逼自尽的责任推到“其子”身上:“陷父不义罪何极, 钦解父悬速足陌!”这两句意谓:你这做儿子的不能及时完税,致令老父自杀,真是犯下了“陷父不义”的弥天大罪;要想把你父亲的尸身从房梁上解下来入土安葬,就必须尽快交纳积欠的捐税。明明是官府逼人致死,却要家破人亡的百姓顶罪。其手段之凶残,用心之阴狠,实足令人发指。“且与” 隐含之义谓痛加杖责才只是开了个头,更严厉的惩罚还在以后。“其翁” 已自杀身亡,“其子” 的生路又在何处,这不能不令人悬念。
第三层,即“鸣呼”及其后面的二句,括写在官府残酷盘剥之下,百姓死者相继的悲惨现实,实际暗示了“其子” 的苦难命运。“北城卖屋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北城、南城,均为泛指,意谓“经死”者非只“其翁”一家,而是所在多有,接连不断。“虫出户“,指被逼身亡的百姓,因家属交不起捐税,被迫卖屋抵债,此时久悬未解的尸身已腐臭多日,蛆虫一直爬到屋外残酷的事实,强烈的悲恸,吐露出诗人的哀伤,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呜呼”的感叹之声,仿佛不是出自作者之口,而是由读者的心中迸出。
就这样,全诗由个别事例入手推出广阔的背景,以“经死”为线索贯穿全诗,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在朴实真切的记写之中融入深厚真挚的感情,以“哀”字作为全诗的基调,突出了谴责“苛政”的旨意。除精心结构和饱含感情这两点外,强烈的对比也是此诗的鲜明特点。官府的凶残与百姓的妻苦,是最基本的对比,他如隶卒的骂声与百姓的哭声等,都是令人难忘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 1
-
晚望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 35
-
邯郸
尽说邯郸歌舞场,客车停处草遮墙。少年老去才人嫁,独对春城看夕阳。...
- 497
-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 513
-
白水瀑布
《白水瀑布》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诗人观赏黄果树瀑布的奇景而作。...
- 288
-
渡桶口
门前溪水如奔马,流入乌江到此津。我向津共问江水,朝来应见白头人。...
- 462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