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蒸湘

魏源 〔清代〕
溪山雨后湘烟起,杨柳愁杀鹭鸥喜。
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浓于酒更碧于云,熨不能平剪不分。
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
篙篙打碎碧玉屏,家家汲得桃花井。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雨后溪边的山坡上升起了层层雾气,杨柳低垂像在发愁鹭鸥却满心欢喜。
船歌一曲唱出一派绮丽的绿色天地,回首遥望雾里的浯溪已经相距十里。
雨前正恼恨湘水波平船儿只能慢行,雨后又讨厌湘水汹涌船儿顺水奔腾。
湘水浓郁似酒青绿的颜色胜过彩云,波浪荡漾不能熨平更不能用剪离分。
江流回转山峦重叠行程还没到尽头,迎面又压过来衡山七十二峰的倒影。
船篙入水篙篙像打碎一座座碧玉屏,万户千家江边挑水美好如同桃花井。
注释
⑴蒸湘:即湘江。湘江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为蒸湘。这首诗是组诗《三湘棹歌》的第二首。作者自注:“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棹歌,摇桨时所唱的歌。
⑵湘烟:湘江水面的云气。
⑶愁杀: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鹭鸥:鹭鸶和水鸥。
⑷“棹歌”句:化用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
⑸浯溪:水名。源出湖南省祁阳市西南的松山,东北流入湘江。
⑹熨(yùn):用烙铁、熨斗把衣布等烫平。
⑺水复山重:化用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⑻七十二峰:指衡山祝融、天柱、回雁等七十二座山峰。
⑼篙(gāo):撑船竿。碧玉屏:青绿色玉石装饰的画屏。这里是说江水澄碧如玉屏。
⑽汲(jí):提取井水。桃花井:农历二、三月间,江水涨溢,时值桃花盛开,称为桃花水。此谓水清如井,故云“桃花井”。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自幼生长于潇湘洞庭,因而对于湘水有深厚的感情。诗前小序说:“予生长三湘,溯回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可知此诗意在歌颂家乡的山水,以浓艳的彩笔描绘了雨后的蒸湘。
雨后的溪山烟云缭绕,空濛迷离,犹如一幅泼墨山水。在这云水淋漓之中,蒸湘两岸的杨柳仿佛含愁带恨,唯恐被大水所吞噬。但这正是鸥鹭的好时光,因鸥鹭喜水,浩渺开阔的江水正是它们任情遨游的天地。开头两句从溪山落笔而引出雨后蒸湘的水势浩大,其实也都是舟行所见的景色。“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二句陡然而起,像是听到了由远处飘来了一声船歌,从景而逗出了景中之人。那行船如箭穿梭走,顺流而下,随着波滔而兔起鹘落,蓦然回首,已过了数十里之遥。湘水的魅力就在一个“绿”字,这在魏源的诗中是屡屡道及的,可见山水的青翠实在令人心醉。“棹歌一声天地绿”一句更将声音和色彩联系在一起,令诗意十分明快显豁。“雨前”四句便将笔墨放在形容湘水上。雨前的湘水平静如镜,平静得使人抱恨;而雨后的湘水奔腾咆哮,又奔腾得令人嫌闹。它比醇酒更浓,比碧云更绿,熨之不能平,剪之不能分。“雨前”“雨后”的对比,反衬出蒸湘水势的浩大与奔腾。这四句以通俗的口语写出雨后蒸湘的水势和色彩,诗句措辞不忌重叠,如“雨”“湘水”“于”“不”等字都两见,有意在反复用词中造成一种冲口而出、流畅奔泻的气势,一如江水的滔滔汩汩。其中的比喻与想象也十分生动而真切,很契合舟人棹歌的口吻。“水复山重”二句又遥接“回首浯溪”而来。一路行舟,经过无数重山曲水,衡山七十二峰的影子也都被行船压过。青翠的山色落在江中,把江水染成碧绿,因而舟人的篙子一点,便像是打碎了碧玉制成的屏风。两岸的居人在蒸湘中汲得清澄的春水,似乎还带着桃花的艳红与井水一般的清冽。最后四句从行舟江中写到两岸人家的汲水而饮,如悠扬不尽的棹歌,余音袅袅,消失在水天之际,给人留下了无限的留恋和向往。
魏源的诗往往雄肆有余而圆润不足,此首则能兼而有之,既雄劲奔放,又圆转自如。因为是拟写舟人行船时的棹歌,故通篇一气贯注,似伴着滔滔的江水、飞驶的行船自远而至,又随着舟人篙师的远去而渐渐消失。全诗语言淳朴,格调奔放,不拘于一般七言诗的规矩,如“浓于酒更碧于云”“压来七十二峰影”等句都突破了一般七言诗句前四后三的格式,但正由于诗中用字明快,音调流美,所以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全篇四句一韵,有强烈的节奏感;色彩浓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大约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道光二十七、八年间,魏源游历了东南沿海七个省份,历时半年余,行程八千里,其间曾到过广东。作者自注中有“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之句,云水在广东乐昌,毗邻湖南,故该诗当是诗人由湘入粤途中所写,以抒发对故乡山水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蒸湘》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写了湘江行舟所见:雨后江面云雾笼罩,鹭鸥自由自在地捕食;雨前水面平静,雨后水流奔放;湘江水绿如碧玉,映出南岳七十二峰的倒影。全诗歌颂了湘江沿岸水美山青的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热爱故乡山水的深情。诗人描绘景物巧妙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自然平易,流畅顺口,颇具民歌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您可能感兴趣...
  •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5
  •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这首诗写于道光二十七年,是魏源晚期的作品。诗人富于改革豪情,早在二十多岁时,就曾向“嵯峨万古”的太行山立下“何不借风雷,一壮天地颜”的奇志。就是在年近五十的幕僚生涯中,他也无法忍受满清政府的腐朽暮气,面对钱塘大潮喊出了“倒驱江海回暮涛”的壮愿。诗人热爱山水,一生行迹遍及半个中国,在游浙江天台山时写下多首诗篇,该诗是其中之一。...

    1
  • 晓窗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1
  • 沅湘

    是落叶耶是红雨?潇潇瑟瑟打窗户。一更两更三更雨,如听离骚二十五。渔翁家住桃源曲,江水一年香一度。江碧不如村酒渌,女儿每被桃花妒。东 ...

    957
  • 寰海十章·其一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75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