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沅湘

魏源 〔清代〕
是落叶耶是红雨?潇潇瑟瑟打窗户。
一更两更三更雨,如听离骚二十五。
渔翁家住桃源曲,江水一年香一度。
江碧不如村酒渌,女儿每被桃花妒。
东风飘出五溪里,流到湖边舟不止,隔烟呼人问矶沚。
洞庭春涨水连天,远岸青山欲上船,江空月落舟茫然。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那纷纷飘下的是落叶呢还是落花?潇潇瑟瑟地轻轻敲打着前边窗户。
一更两更三更雨一直下个不停,好像在听《离骚》二十五篇如怨如诉。
老渔翁他家住在桃花源的深远处,每当桃花盛开江水也每年香一度。
江水碧绿可比不上村酒清洌明透,红红笑脸的村女却惹得桃花嫉妒。
船帆趁着东风顺流飘出了五溪里,飘流到了大湖边船儿还不能停止,云遮雾障急呼问人何处有泊船址。
洞庭湖春潮涨波涛汹涌水连着天,远岸的青山一晃一晃像要登上船,江空月落船儿渺茫地不知向哪边。
注释
⑴沅湘:指沅江。这首诗是组诗《三湘棹歌》的第三首。作者自注:“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棹歌,摇桨时所唱的歌。
⑵耶:助词,表示疑问语气。红雨:指落花。
⑶潇潇瑟瑟:象声词,指风雨声。
⑷《离骚》二十五:据《汉书·艺文志》,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有作品二十五篇,《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⑸桃源:东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叙述了武陵渔人误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生活安乐幸福。渔人在桃花源受到盛情款待,将要离开时,人们嘱咐他不要把桃花源的秘密外传。曲(qū):曲折深远处。
⑹渌(lù):清澈。
⑺五溪:指武陵五溪,在沅江上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潕溪、酉溪、辰溪其一焉。”
⑻矶沚(jī zhǐ):借指能够泊船的地方。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沚,水中的小洲。
⑼茫然:渺茫,模糊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这篇七古为怀乡之作,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诗的一开头出以问句,打在窗户上发出阵阵声响的是落叶还是红雨?诗人真正听到的只能是雨声,那种疑是秋之黄叶陨或春之红花落的感觉,出自他的艺术想象。而“潇潇瑟瑟”四字,让人捉摸不透是什么季节,以引出后文。“一更两更三更雨”以数字记时的连续性写雨势绵绵不断,不落俗套。“如听《离骚》二十五”是说诗人听着雨声,忽然感到好像在听屈原朗诵楚辞。屈原作品据西汉刘向、刘歆校定,共二十五篇,而《离骚》又是其代表作,故以“《离骚》二十五”指屈原所写的楚辞,语甚新奇。两句四处出现数字,用得都很精妙。
接着,诗人直接写到了沅湘的风土人情。“渔翁”二句,可以使人想起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数语。“桃源”既是实指,即沅水下游的桃源县;又是虚指,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桃花源。渔翁在此,一年一度看江中桃花片片,嗅江上春波飘香,真足以“怡然自乐”。这两句还告诉人们:前面所说的“雨”是春雨,但也不妨认为是“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江碧”二句,说沅水不如村酒清,桃花不如村女艳,看似是贬低沅湘景物,实际上却是以抑为扬,通过赞美“人杰”来显示“地灵”,更令人感受到沅湘的自然美与风俗美。
“东风”三句笔承上文,写江上的航船被春风由上游的五溪,一直吹送到下游的桃源,再流到洞庭湖边,要隔着湖上的雾气,呼唤船夫问一问何处是岸,何处有岛。这里的诗致落在“飘”,落在“舟不止”,落在“隔烟”呼问,诗句流转自如,自然天成。
最后三句接写洞庭湖的景色,而以诗人的感叹结尾。湖上春水高涨,水天一色,水涨船高,远岸的青山似乎要跨上船来,诗人笔墨,栩栩如生。在这里沅水已到终点,诗人的神游也将终结,“舟茫然”实际上是诗人的心茫然。这几句中,“远岸青山欲上船”与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二》的“水枕能令山俯仰”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代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评魏源诗说:“其雕镌造化,捶险凿幽之笔,能使山无遁形,水无匿响”,《沅湘》一诗可以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该诗大约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道光二十七、八年间,魏源游历了东南沿海七个省份,历时半年余,行程八千里,其间曾到过广东。作者自注中有“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之句,云水在广东乐昌,毗邻湖南,故该诗当是诗人由湘入粤途中所写,以抒发对故乡山水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沅湘》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写暮春时节落花打窗,雨声潇潇,如听楚辞。渔翁家住桃源,江水一年一度浸透着桃花香。村酒比碧水还要清洌,村女的美丽胜似桃花。春风吹拂,航船自沅江顺流而下直到洞庭湖,只见春水上涨,渺茫一片。全诗描绘了沅江春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图景,洋溢着诗人对故乡山河秀丽的赞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触,把沅江景色和传说中的桃源仙境结合在一起。诗中写景纯用白描,动静相间,文字口语化,意境清新,形象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您可能感兴趣...
  •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5
  •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这首诗写于道光二十七年,是魏源晚期的作品。诗人富于改革豪情,早在二十多岁时,就曾向“嵯峨万古”的太行山立下“何不借风雷,一壮天地颜”的奇志。就是在年近五十的幕僚生涯中,他也无法忍受满清政府的腐朽暮气,面对钱塘大潮喊出了“倒驱江海回暮涛”的壮愿。诗人热爱山水,一生行迹遍及半个中国,在游浙江天台山时写下多首诗篇,该诗是其中之一。...

    1
  • 晓窗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1
  • 蒸湘

    溪山雨后湘烟起,杨柳愁杀鹭鸥喜。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浓于酒更碧于云,熨不能平剪不分。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篙篙打碎碧玉屏,家家汲得桃花井。...

    173
  • 寰海十章·其一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75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