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舟中二绝

江湜 〔清代〕
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其二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
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飘浮不定的人生本来就像一叶孤舟,现在又被一艘孤舟载着离家远行。
却羡慕船主人带着妻子儿女以船为家,到哪都不会有思念亲人的愁绪。
其二
我乘船向西边行进风却往东吹,我的心也随着风飘回了家中。
请风不要猛摇庭前的树,我恐怕被家人知道行船中被风阻滞。
注释
⑴浮生:谓飘荡浮泛不定的人生,语本《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⑵更:又。出游:离家远行。
⑶却:还。羡:羡慕。舟人:船夫。挟(xié)妻子:带着妻子儿女。
⑷家:用作动词,安家。
⑸凭:请。撼:摇动,这里是吹动之意。
⑹阻风:被风阻拦不能行船。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两首诗一首写身之出游,另一首写心之返家,内容不同,但都别出心裁,写得饶有生趣而又情真意切,表达了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第一首诗的开篇便是一个让人感慨良深的比喻。诗人曾经从事海运业,成年累月别妻离子出入浪涛之间,将自己的一生比作飘浮无定的孤舟再恰切不过了,也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深味其中的辛酸凄楚。人生落到如孤舟飘泊的境地,已经是大堪悲哀了,而眼下,“更被孤舟载出游”,譬喻的“孤舟”被真正的孤舟载着去渺茫的江海上“出游”,孤寂悲哀的感觉再深一层,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是颇为巧妙的。接下来诗人却宕开一笔,将目光从自我的小天地中投放到自己之外的世界——吸引他的是船主人的生活。船主人的家就在船上,他的妻儿就在他身边,再不会有离家思亲的愁苦。此情此景,真令诗人“羡”杀。海天之间飘游的这叶孤舟其实并不孤,真正孤的是诗人自己。人总有在“同病相怜”中寻求平衡的本能,如果说以孤舟自喻的诗人在刚开始还能从这艘孤舟中得到一些同病相怜的安慰,那么当他发现孤舟并不孤时,心里的平衡被打破,一个“羡”字把他心中的孤寂痛苦加深了不少。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仿佛已经把对家的留恋写尽了,诗人身向西行,风却朝东面吹去,吹着他的心飞回家去。诗人的回归愿望已在幻想中得到了满足,似乎不应继续倾吐思念之苦了,但后两句仍是出人意料——诗人的心飞回家中原来不是出于想念亲人,而是为了关照风不要把庭前树摇动得太厉害,因为如果让家人知道自己被风阻遏一定会为自己担心。诗人宁愿自己受惊吃苦也不愿让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虽然自己在外并不平安,却仍要家里相信自己一帆风顺,无私的关爱溢于言表。但这是诗人的主观愿望,是诗人一厢情愿的幻觉。风会撼动庭前树,家人也会知道诗人被风阻滞,诗人也深知这些,因而他执着的单纯幻想中透着他的关怀可望而不可及的忧伤。
这两首诗的措辞无甚奇,但颇具巧思。前一首每句都有一“舟”字,后一首每句都有一“风”字,含义却不尽相同。前一首,首句之“舟”是虚,二、四句之“舟”是实;后一首,一、四句之“风”在眼前,二、三句之“风”在想象中;前一首,二,四句同是实在的“舟”,却一个载“我”飘泊,一个是“舟人”的安乐窝;后一首二、三句,前之“风”携“我”心去,当谢之,后之“风”欲撼“我”树,又憾之。这两组相同的字却不是“随意命笔”,分明是诗人着意安排的文字游戏。他大概也只能沉浸于这种游戏中,才能排遣孤独之苦、思乡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两首诗是咸丰二年(1852)赴安徽途中在船上所作。诗人曾经从事海运业,长年孤身出入闽、浙海域,多与舟船打交道。远航途中,诗人在船上触景生情,写下这两首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舟中二绝》是清代诗人江湜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身之出游,诗人羡慕船主人携妻带子,以船为家,享受天伦之乐,表现了自己的孤苦无依和对家的眷恋。第二首则写心之返家,诗人航行途中遇风阻滞,首先想到的是家中的亲人,不想让家人为此担惊受怕,表现了对家人的体贴关切和思念之苦。第一首巧用对比衬托,第二首巧从对面落笔,同时两首诗中各有重复出现的“舟”与“风”字,而意蕴不同,体现出诗人较高的艺术技巧。全诗情词凄婉,真挚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您可能感兴趣...
  •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