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八月乘车夜过黄河桥甫筑成明灯绵亘无际洵奇观也

陈曾寿 〔清代〕
飞车度险出重扃,箭激洪河挟怒霆。
万点华灯照秋水,一行灵鹊化明星。
横身与世为津渡,孤派随天入杳冥。
地缩山河空险阻,朝来应见太行青。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飞驰的火车度过重重险阻,穿过崇山峻岭。黄河水奔涌咆哮,火车风驰电掣,轰隆隆地驶过铁桥。
万点华灯与秋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桥上灯火辉煌,在河两岸架起鹊桥,犹如秋空中闪烁的明星。
铁桥横跨两岸,为世人服务,普度众生。黄河单独一支奔涌向前,随着天奔流向渺茫无际的远方。
火车和铁路的出现好像把地面缩小了,险关阻塞也成白费。明天早晨应该能见到青翠的太行山了。
注释
⑴甫:始,才。绵亘(gèn):连绵不断。洵(xún):诚然,确实。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⑵飞车:飞驰的火车。重扃(jiōng):形容重山叠嶂。扃,门户。
⑶箭:喻疾驰的火车。激:迅疾,猛烈。怒霆(tíng):喻火车过铁桥时的轰隆声。这句是说火车如飞箭,挟雷霆而穿越洪波。也可理解为黄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⑷华灯:雕饰精美的灯,彩灯。
⑸灵鹊:即喜鹊。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这里以鹊桥比拟铁桥。化明星:形容铁桥上灯火辉煌。
⑹津渡:渡口。这里指桥,隐寓自己甘作普度众生的人。
⑺孤派:单独一支,指黄河。派,江河的支流。杳冥(yǎo míng):渺茫无际。隐寓个人孤身奋斗。
⑻地缩:由于铁路建成,交通方便,好像把地面缩小了。空险阻:险关阻塞也成白费。
⑼太行:太行山。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乘火车夜渡黄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献身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首联破题。“飞车渡险出重扃”,起句就不凡,用流畅疾越的节奏,一下子平铺开“洵奇观也”的画卷。风驰电掣般冲出重山叠嶂的火车,正朝着黄河天险飞扑而来;而波涛翻滚的大河正怒吼着横拦在那里,这是多么扣人心弦的壮观景象。一下笔,诗人就把“险”的气氛造足了,使人的心震慑起来。两句同是渲染,但分量重在对大河的描写上。“箭激”“洪”“怒霆”,都是在暗写一个“险”字。极写黄河之险,是为了反衬黄河大桥的伟绩。这两句都是写实。
如果说前两句是情急辞重的话,那么接下来两句陡然变得轻快舒缓了。诗人以抒情的笔触,明丽的语调,借用民间传说,形象地描绘了大桥上点点灯火,流露出赞美和喜悦之情。先用白描笔法写实:“万点华灯照秋水”,继用形象的手法抒情:“一行灵鹊化明星”。形象璀璨,情意隽永。明写华灯,暗写大桥,一桥筑成,使黄河天险顿时变成了美丽壮观的画卷。这正如天上的灵鹊把阻断的银河一下子接通了一样,令人钦羡和赞美。借鹊桥故事比喻黄河大桥的筑成,再用华灯、明星、灵鹊互比,使天上人间融为一体,让天上古老的传说故事,与人间巧夺天工的伟绩相互托比,使黄河铁桥夜景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
颈联两句借大河和大桥寓托自己的志向,拓展了诗意。“横身与世为津渡,孤派随天入杳冥。”诗人想要像大桥那样只身横在大河上,为世人服务;像黄河那样,孤单而不休止地向茫茫的远方奔去。前句影射自己要献身作普度生民的人,后句影射自己只身奋斗永不停息。颔联两句是借景寓情,这里是借物咏志,情景始终交织在一起,而情志又始终蕴含在景中。景象层层扩展,情志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也愈见深沉。
“地缩山河空险阻,朝来应见太行青。”这是直接赞颂大桥筑成的功业。由于大桥筑成,铁路畅通,往来便利,好像大地缩短了距离。即使是像黄河这样的险阻,如今也徒然无存了。末句紧应“地缩”,从旅行时间的缩短来补赞一笔:夜临黄河,朝到太行,可看作是对“地缩”的形象注释,也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首律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节奏起伏,迭宕有致。这与诗人心情的变化是相关的。首联两句情急笔促,节奏因而疾速。颔联两句写诗人在悦赏,用笔舒朗,节奏随之悠缓下来。颈联两句写诗人的凝想,用笔沉郁,节奏变得顿挫而又回转。尾联两句心悦情驰,行文欢快,节奏明快轻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作者为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家居武昌。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进士后在北京历任刑部主事、学部郎中等职。宣统元年(1909),作者曾因事返回武昌,该诗是从武昌乘火车回北京途中经过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时所作。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建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黄河上出现的第一座大铁桥。诗人乘车过桥,见到桥上壮观的夜景,感系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八月乘车夜过黄河桥甫筑成明灯绵亘无际洵奇观也》是近代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作者乘火车北上途经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火车风驰电掣,穿过崇山峻岭,轰隆隆地驶过黄河大桥的景象。桥上华灯璀璨,如同鹊桥连通两岸,缩短了空间的距离,抒发了作者对这一奇观由衷的赞美和欣喜之情,也寄寓了献身于世的理想。全诗对古老黄河和新兴铁桥的描绘融为一体,并巧妙运用比喻,借七月初七灵鹊搭桥的传说和“万点华灯照秋水”的实景描述,形象地展现了夜晚铁桥的奇丽景色,写出了古典诗的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您可能感兴趣...
  • 湖斋坐雨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0
  • 牵牛花·其三

    一枝颜色费评夸,冷翠光中晕淡霞。绝世幽情容一现,能如我意是秋花。...

    8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