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天沾草,萧萧牧马群。
鼓鼙喧绝檄,部落拥将军。
仆病炊无木,悭僧屐不分。
儿童生故晚,正诵美新文。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晨雨洒向远连天际的碧草,到处是马鸣风萧萧的马群。
军中鼙鼓喧嚣着充满部落,八旗部众簇拥威风的将军。
我的仆人病了无法来做饭,僧侣吝啬连雨具不肯借人。
年幼的儿童本又下生较晚,正在诵读赞美新朝的诗文。
注释
①萧萧:形容马鸣叫的声音。
②鼓鼙(pí):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一说骑鼓。
③绝徼(jiǎo):部落、边疆。
④悭(qiān):悭吝、吝啬。
⑤屐(jī)不分:瞠雨水的木底鞋不肯借人,此处的屐,代指雨具。
⑥美新文:赞美新朝的诗文。这里的美新文,指赞美大清的诗文。
晨雨洒向远连天际的碧草,到处是马鸣风萧萧的马群。
军中鼙鼓喧嚣着充满部落,八旗部众簇拥威风的将军。
我的仆人病了无法来做饭,僧侣吝啬连雨具不肯借人。
年幼的儿童本又下生较晚,正在诵读赞美新朝的诗文。
注释
①萧萧:形容马鸣叫的声音。
②鼓鼙(pí):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一说骑鼓。
③绝徼(jiǎo):部落、边疆。
④悭(qiān):悭吝、吝啬。
⑤屐(jī)不分:瞠雨水的木底鞋不肯借人,此处的屐,代指雨具。
⑥美新文:赞美新朝的诗文。这里的美新文,指赞美大清的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楼雨》是清朝诗人杜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描写清廷贵族圈江南良田为牧场,破坏农业的情景;后四句写国破家亡后的困顿以及儿童毫无失国之痛的感受。全诗苍朴沉郁,骨力坚卓,情调悲噎,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比沉痛心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清廷贵族圈江南良田为牧场,破坏农业的情景。清军改变不了游牧习俗,无数良田被糟蹋成无边牧场,透过清晨雨帘,只见青草芊绵伸向远方直接天幕,清军的一群群战马在草甸上萧萧嘶鸣。士兵好像在长白山下遥远的草原边疆线上,擂响大鼓小鼓,一片喧闹之声。极远的边境,一座帐篷护卫着将军。只二十字概括了满族的骑射生活、八旗制度以及将军们的跋扈。
后四句写国破家亡后的困顿以及儿童毫无失国之痛的感受,情调更悲噎。诗人经历明末沧桑巨变,自家乡流落南京,卜居鸡鸣寺山下,茅屋数椽,不蔽风雨,生活贫苦至极;加上清朝贵族破坏江南农业生产,他的生活陷入绝境:夏则缺粮,冬则无柴,所谓“往日之穷,以不举火为奇;近日之穷,以举火为奇”。“仆病炊无术”是真实写照。这阴霾的雨天,无米下锅,寺僧又极悭吝,不肯将木屐等雨具借出,诗人就无法外出告贷,只得全家挨饿了。酸楚悲叹,凄恻感人。可怜儿童生得太晚,不能体味亡国之苦,读的却是歌颂清朝的文章。这两句极沉痛,说儿童们不知门外茫茫草地原是一片良田,当然更不会知道江南人民遭受大屠杀时的场景了,而诗人瞻念前景真不寒而栗。
诗的前四句描写清廷贵族圈江南良田为牧场,破坏农业的情景。清军改变不了游牧习俗,无数良田被糟蹋成无边牧场,透过清晨雨帘,只见青草芊绵伸向远方直接天幕,清军的一群群战马在草甸上萧萧嘶鸣。士兵好像在长白山下遥远的草原边疆线上,擂响大鼓小鼓,一片喧闹之声。极远的边境,一座帐篷护卫着将军。只二十字概括了满族的骑射生活、八旗制度以及将军们的跋扈。
后四句写国破家亡后的困顿以及儿童毫无失国之痛的感受,情调更悲噎。诗人经历明末沧桑巨变,自家乡流落南京,卜居鸡鸣寺山下,茅屋数椽,不蔽风雨,生活贫苦至极;加上清朝贵族破坏江南农业生产,他的生活陷入绝境:夏则缺粮,冬则无柴,所谓“往日之穷,以不举火为奇;近日之穷,以举火为奇”。“仆病炊无术”是真实写照。这阴霾的雨天,无米下锅,寺僧又极悭吝,不肯将木屐等雨具借出,诗人就无法外出告贷,只得全家挨饿了。酸楚悲叹,凄恻感人。可怜儿童生得太晚,不能体味亡国之苦,读的却是歌颂清朝的文章。这两句极沉痛,说儿童们不知门外茫茫草地原是一片良田,当然更不会知道江南人民遭受大屠杀时的场景了,而诗人瞻念前景真不寒而栗。
展开阅读全文 ∨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