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阶前两蚁穴,东西相望。天将雨,蚁背穴而斗,西蚁数赢什伍。东蚁败,乘势蹙之,将傅垒矣。东蚁纷奔告急,渠出穴如潮涌,济师可三倍,逆诸础下。相齮者,相捦者,胜相嗾者,败相救者,相持僵毙不动者,沓然眩目。西蚁伏尸满阶,且战且却,又有蚁自穴中出,乡东蚁若偶语者,盖求和也。东蚁稍稍引退,西蚁亦分道收尸。明日视之,则西蚁徙穴益西,无敢东首者矣。
夫蚁,知相若,力相等,两陈交锋,数多者胜,蚁似能用其众者,然倏忽之间而胜负异焉,则一胜乌足恃哉?余以是知天道好还,而盛衰之不常也。
其二
余院中蓄两鸡,其一赤羽高足,其一白羽朱冠。每晨起争食,鼓翼怒目,蹲相向着良久。俄闻肃然有声,方丈之内,风起扬尘,腾蹴奔啄,皆血淋漓染翮距,犹不退,然白羽气少惫矣。余惧其两毙也,呼僮执之,分系于庭之槐。一日,邻鸡啄食其旁,赤羽余怒未泄,乘间自断其系,与邻鸡斗疾力,负重伤,损一目,创半月不愈。余命并释白羽。自是赤羽遇敌即逃,而白羽竟称雄院中,食必厌所欲乃已,寻哉!
赤羽一挫其威,至令弱敌增气,可为好斗者戒也。然使白羽不获邻鸡之力,则无以雄其侪。吁!蕲胜敌者,可无助乎哉!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其一
阶梯前有两个蚁穴,东西相对。天快下雨时,两穴蚂蚁在穴外发生争斗。西穴的蚁取得数次胜利。东蚁大败,西蚁乘胜追击,东蚁奔走告急,蚂蚁即如潮水般从穴中涌出。数量是西蚁的数倍。双方的蚁有的在互相咬着,有的捉紧对方,有的打胜在互相示意,有的战败互相救助。战场上一片混乱。阶梯上充满西蚁的尸体,西蚁边战边退。此时,东穴又涌出蚂蚁,西蚁好像在对东蚁说话,大概是在求和吧。东蚁稍后退,西蚁收拾同伴的尸体,从另一边退去。
第二天,看见西蚁把蚁穴搬到更西边去。它们也不敢把头向东望。东西穴的蚂蚁智力相当,力量也相等,两阵交锋时,参战蚂蚁的数量多就能取胜。蚂蚁似懂得以数取胜的道理。而一瞬间,胜负局面却能扭转,那么一时的胜利又有何骄傲呢?我通过东西蚂蚁相斗的事知道天道循环,盛和衰并不是恒久不变的。
其二
我院子里养了两只鸡,其中一只赤红色羽毛腿很长,另一只白色羽毛朱红色冠子。每天早晨两只鸡(都要)争抢食物,(它们)张开翅膀怒瞪着眼睛,蹲在地上相互对视很长时间。突然间就听到肃杀的声音传出,院子内乱风四起、尘土飞扬,(它们)腾身、怒踢、追奔、猛啄,鲜血淋漓都(已经)浸染了羽毛和脚爪,仍旧互不退让。然而那只 白鸡气短(很容易)疲惫。我担心两只鸡都会死掉,就让童仆抓住它们,分开来绑在院中的槐树上。一天,邻居家的的鸡在它们旁边啄食,红鸡怒火仍未平息,乘机自行断开系绑自己的绳子,和邻居家的鸡奋力恶斗,身负重伤,一只眼睛被啄瞎了,伤口过了半个多月都没有愈合。我让童仆松开白鸡,从此之后红鸡遇到敌人就逃走了,而白鸡就在院子中称王称霸,吃食总是吃到不想再吃为止。真奇怪啊!
红鸡一败之后损伤了自己的威风,以至于让弱小的敌人增强了气势,(这)可以让(那些)好狠斗勇的人引以为戒。假使白鸡不能借取邻居家鸡的力量,那么就没有办法在它的同类中称雄,(那些)呼吁祈求胜利的人,怎么可以没有帮助呢!
注释:
蹙(cù):迫促。
傅垒:接近阵营。傅,通“附”。
济:增益。《左传·桓公十一年》:“盍请济师于王?”
逆:迎。础:柱子下的石墩。
齮(yǐ):咬。
捦:同“擒”。
嗾(sǒu):怂恿,指使。
乡:通“向”。偶语:相对私语。
东首:头向着东。
知:通“智”。
陈:同“阵”。
天道好还:天道,主宰人类的上天意志。好还,会反复,回返。语出《老子》。后以“天道好还”为“恶有恶报”的同义词。
肃然:峻急,肃杀。
翮(hé):羽毛。距:雄鸡足后面突出如趾的尖骨,斗时用来刺击,亦指鸡爪。
泄(xiè):止歇,消散。
创(chuāng):创伤。
厌:通“餍”,饱,满足。
侪(chái):辈,类。
蕲:通“祈”,求。
其一
阶梯前有两个蚁穴,东西相对。天快下雨时,两穴蚂蚁在穴外发生争斗。西穴的蚁取得数次胜利。东蚁大败,西蚁乘胜追击,东蚁奔走告急,蚂蚁即如潮水般从穴中涌出。数量是西蚁的数倍。双方的蚁有的在互相咬着,有的捉紧对方,有的打胜在互相示意,有的战败互相救助。战场上一片混乱。阶梯上充满西蚁的尸体,西蚁边战边退。此时,东穴又涌出蚂蚁,西蚁好像在对东蚁说话,大概是在求和吧。东蚁稍后退,西蚁收拾同伴的尸体,从另一边退去。
第二天,看见西蚁把蚁穴搬到更西边去。它们也不敢把头向东望。东西穴的蚂蚁智力相当,力量也相等,两阵交锋时,参战蚂蚁的数量多就能取胜。蚂蚁似懂得以数取胜的道理。而一瞬间,胜负局面却能扭转,那么一时的胜利又有何骄傲呢?我通过东西蚂蚁相斗的事知道天道循环,盛和衰并不是恒久不变的。
其二
我院子里养了两只鸡,其中一只赤红色羽毛腿很长,另一只白色羽毛朱红色冠子。每天早晨两只鸡(都要)争抢食物,(它们)张开翅膀怒瞪着眼睛,蹲在地上相互对视很长时间。突然间就听到肃杀的声音传出,院子内乱风四起、尘土飞扬,(它们)腾身、怒踢、追奔、猛啄,鲜血淋漓都(已经)浸染了羽毛和脚爪,仍旧互不退让。然而那只 白鸡气短(很容易)疲惫。我担心两只鸡都会死掉,就让童仆抓住它们,分开来绑在院中的槐树上。一天,邻居家的的鸡在它们旁边啄食,红鸡怒火仍未平息,乘机自行断开系绑自己的绳子,和邻居家的鸡奋力恶斗,身负重伤,一只眼睛被啄瞎了,伤口过了半个多月都没有愈合。我让童仆松开白鸡,从此之后红鸡遇到敌人就逃走了,而白鸡就在院子中称王称霸,吃食总是吃到不想再吃为止。真奇怪啊!
红鸡一败之后损伤了自己的威风,以至于让弱小的敌人增强了气势,(这)可以让(那些)好狠斗勇的人引以为戒。假使白鸡不能借取邻居家鸡的力量,那么就没有办法在它的同类中称雄,(那些)呼吁祈求胜利的人,怎么可以没有帮助呢!
注释:
蹙(cù):迫促。
傅垒:接近阵营。傅,通“附”。
济:增益。《左传·桓公十一年》:“盍请济师于王?”
逆:迎。础:柱子下的石墩。
齮(yǐ):咬。
捦:同“擒”。
嗾(sǒu):怂恿,指使。
乡:通“向”。偶语:相对私语。
东首:头向着东。
知:通“智”。
陈:同“阵”。
天道好还:天道,主宰人类的上天意志。好还,会反复,回返。语出《老子》。后以“天道好还”为“恶有恶报”的同义词。
肃然:峻急,肃杀。
翮(hé):羽毛。距:雄鸡足后面突出如趾的尖骨,斗时用来刺击,亦指鸡爪。
泄(xiè):止歇,消散。
创(chuāng):创伤。
厌:通“餍”,饱,满足。
侪(chái):辈,类。
蕲:通“祈”,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杂记》原是寓言式的小品。第一章写蚁斗,揭示了恃众穷兵黩武终将失败的道理;第二章写两只“窝里斗”的鸡,影射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讽刺了为压倒政敌而乞外力助外力的卑劣行径。语言精炼而含意殊深。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