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花史跋

陈继儒 〔明代〕
有野趣而不知水者,樵牧是也;有果窳而不及尝者,菜佣牙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达人贵人是也。古之名贤,独渊明寄兴往往在桑麻松菊、田野篱落之间。东坡好种植,能手接花木,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强也。强之,虽授以《花史》,将艴然掷而去之。若果性近而复好焉,请相与偃曝林间,谛看花开花落,便与千万年兴亡盛衰之辙何异?虽谓二十一史尽在左编一史中,可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有田野的乐趣却不知道内中的快乐,是樵夫牧童这些人;有瓜果却来不及品尝,是菜农商贩这些人;有花木却不能观赏,是达官贵人。古代有名望的贤人,只有陶渊明把兴趣寄托在桑麻松菊、田野篱笆之间。东坡爱好种植,能亲自嫁接花木果实,他的这种爱好是来自天性,不是能够勉强的。假如他生性不爱好种花,你去勉强他,虽然给他一本《花史》,他也会不高兴地把书扔掉,然后离去。若是果真性情与花相近,又爱好花的人,请与我一起偃卧在林间,仔细观察花开花落的情景,与千万年兴亡盛衰的历史又有什么不同?虽然说有正统的《二十一史》,但是只要有一部野史就可以全部包括了。
注释
1.樵牧:打柴放牧之人。
2.果窳(luǒ):果实。窳,此处通蓏,木实为果,草实为蓏。
3.牙贩:古时商贾买卖的中间人。这里指小贩。
4.渊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其寄情田园,鄙薄官场。寄兴:寄托情怀。
5.东坡: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6.性生:天性生成,自然禀赋。
7.艴(bó)然:发怒的样子。
8.偃曝:犹作息。偃,息;曝,露晒。
9.谛看:即谛视,仔细观察。
10.二十一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左编一史:指王仲遵所撰《花史左编》。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这是一篇花史的跋文。作者在这篇跋文中,阐述了一些有益的道理。
文章一开始,先从樵夫、牧人,被雇来种菜者和小贩等人为例,说明了一些人有条件,有机会却不懂得珍惜和利用。接着,又以历史上的陶渊明、苏东坡爱自然、好种植为例,说明爱好自然、喜欢种植都是出于人的天性。如果对此毫无兴趣,即使用强制的手段,也不能达到目的。最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阐述了天性不同、而强加予人是行不通的。如果天性相近,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自然与心灵契合的境界,就可以从花开花落中体会到朝代兴亡的道理。
文章针对花史而言,却表现了高于花史的认识意义。它阐明了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和在此前提下所达到的境界。前提之一,就是必须有条件和机会。然而,有了条件并不一定会有所成就。樵夫、牧人整天处于自然的情趣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他们却不知道享受其中的乐趣,被雇来种菜者和小贩们有机会尝到新鲜的水果,但他们却失掉机会,即使水果腐烂也来不及尝尝鲜。前提之二,就是必须出于天性、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即使有了条件和机会,如果天性相背,对此毫无兴趣,也不能有所成就。反之亦然。陶渊明、苏东坡之所以能在自然中得到乐趣,就在于他们能寄兴自然,“得之性生”。这两个前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两个前提,才有可能达到融会贯通,一而知百的境界——即有所成就。
从艺术上看,文章由浅而深,脉胳清晰,论证充分。最后以花开花落寓意时代交替,王朝兴衰,指出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是作者为《花史》一书所写的跋语。《花史》是记载花卉的专书,作者不详。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序》中说:“暇则抽架上《农经》《花史》,手录一二,则补咨询之所未备。”可见此书在明代流传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花史跋》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从时人不知各种乐趣谈起,引出陶渊明、苏东坡采菊种花,乐在其中,他们既有审美的情趣,又不为生计所累,还摆脱了尘缘俗务,所以能与花木为伍,尽情享受田野的乐趣。要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三者缺一不可。文章最后忽发奇想:看花开花落,可以悟出“千万年兴亡盛衰之辙”;读一部《花史》,犹如读一部《二十一史》。此文虽然短小,却收纵自如。作者意从花开花落中读出历史兴亡盛衰的踪迹,可谓惊人而又服人,撼动读者心魄。全文言简意深,寥寥数语中显示出作者品行风仪,奇思妙想。
展开阅读全文 ∨
陈继儒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中国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诸生出身,二十九岁开始,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次皇诏征用,皆以疾辞。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
您可能感兴趣...
  • 摊破浣溪沙·梓树花香月半明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300
  • 胜游记

      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 ...

    400
  • 游桃花记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 ...

    154
  •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1
  • 点绛唇·天池僧舍

    《点绛唇·天池僧舍》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扣住“僧归”、“鸦宿”来描写出山寺秋螟的萧疏寂寞,描绘了一幅静寂萧索的僧寺图景;下片主要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和客观景物高度结合,丰满而简洁。全词以画写词,词中有画,境界空阔,笔力清健,气格高妙。...

    75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