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游盘山记

袁宏道 〔明代〕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罴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余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往,谓导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僵,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尽载。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声,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上方,曰塔院也。
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方、寂子也。其官于斯而以旧雅来者,曰钟刺史君威也。其不能来,而以书讯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盘山外层是岩石,里面是肥沃的泥土。由于外层是岩石,所以陡峭的山岩高高耸立,望去如剑戟罴虎林立;因为里面是肥沃的泥土,所以果木繁茂。从石缝中钻出来的松树,高大盘曲,与岩石争起比高,树干被霜雪所压而不能伸展,所以旁生侧卧,往往有十多丈长。盘山正面峭削,难以承足;背面平坦,因此游人可以绕过背面登上山顶。山石都是下部尖细而上部阔大,所以大多石势飞动。那些层叠向上的,越叠越高,越高就越往外伸,高的往往有数十寻,那就必定半侧着伸出来,像半塌的桥,因而令登山者不寒而栗。山石之下到处都是奔流的泉水,泉水屈曲前行,与大大小小的石头碰撞,所以水声昼夜不停。
盘山高古幽奇,无所不尽其态。以下记述它最突出的方面:初进盘山的时候,看到了盘泉,接着看见悬空石,最高的叫盘顶。泉水奔流,又长又大,到这里便坠落成为小潭。白石翻卷而出,潭底全是金黄的沙,有小鱼数条,尾鳍、背鳍清晰可数;落花从潭面飘过,影子直落潭底,忽地与小鱼混在一起,使人分不清哪是小鱼,哪是落花的影子。游人高兴起来,脱去衣衫,将足微微浸入水中,忽然大呼畅快,便都跳进水里。水深没胸,稍稍逆流而上,越过三四块石头,水声更响,连人的说话声都听不见。间或拿梨子、李子掷向水中看看怎么样,见它们只是在那里盘旋奔舞罢了。悬空石数峰高耸,一边石壁青削到地,巨石粘空而立,仿佛有神气性情。亭子背靠石壁,下临绝涧,涧水之声由下传上,与松涛之声互相应和。亭旁是上方寺,这是盘山景色最好的地方。盘山的顶部如初生的竹笋,尖而圆,上面就是窣诸波,日光斜照,影落塞外。急风忽来,翻云扫海,我们不能站得太久,于是便往下走。下山的路径迂回荒僻,而且没有石级,叫做“天门开”。我们从髻石取道,路宽似巴掌,右臂为山石所阻,左边无处踏足,下面深不见底,行进间几次被大石挡住去路。我们事先与导游的和尚约定,遇到极危险的地方,便大笑。我们每逢听到笑声,便魂飞胆落。大家牵着藤蔓前进,在荆棘丛中探路,忽上忽下地改变着路向方才走过去。两块秀美陡峭的岩石耸立在那里,经过万古云气的侵蚀,岩壁全呈青翠之色。岩下有一块形状像棋盘的大石,面积大得可以在上面摆设几案筵席。我抚松下瞰,受惊之后才觉得喜悦——世间没有敢于拼命的人,又怎会发现这些奇异的景象呢?迎面有一个洞,嵌在绝壁之上,洞不很宽,一个僧人像猕猴般往上攀。我没有跟着攀登,对导游的僧人说:“上山时背后易出危险,用手爬行也可以攀到山顶。下山时眼看不到脚,那就危险了,怎么办?”僧人指着凸起的地方说:“有条很小的路,但岩壁陡而滑,不能踏足,从这条小路走过去虽然艰险,仍可攀至岩脊。绕过那边便是下山的路了。”僧人于是赤着脚,像蛇一般矫捷地攀了上去,然后放下布带,让我系在身上,由他往上吊,体格健壮的同伴用手将我的脚往上送;我腹部紧贴岩壁,岩壁滑腻而且外伸,升至半壁便觉得身子僵硬,两脚久久地缩起,体格健壮的同伴努力用手将我的脚往上送,最后便到了上边。等到上了岩脊,我们才指点着叫着互相祝贺,并且互相叮嘱要小心谨慎。
盘山山峰的名字不大美,这里就不一一记载了。这里的洞穴沟谷本来没有名字,现在才起了名字的,叫“石雨洞”“慧石亭”。石雨洞在盘山下部,途中听到涧水声,循声寻找就可以找到。距上方寺百步,岩石或纤瘦,或丰美,形态不一,生动得好像要说话一样。这儿下临飞涧,上有松树的枝叶像亭子般覆盖着,可以在这里靠石而睡,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这里结伴消闲,所以用“慧”字来称呼它。那奇异荒僻、形如蛇行的石泉,叫“红龙池”。那天然生成、大得可作寺庵的,是瑞云庵的前洞,其次便是盘山中部的后岭洞。那山崖秀美高耸,有一间废弃的寺院,叫“九华顶”,我们没有登上去,那里有许多佛寺,这里就不一一记载了。我们到过的有“千像”“中盘”“上方”“塔院”等寺院。游盘山的那天是七月初十。同游的有苏潜夫、小修,僧人死心、宝方、寂子。在这里做官、以故旧的身份来的,是刺史钟君威。不能来,托人捎来书信问候并送来蔬菜果品的,是郎中李酉卿。
注释
1.盘山:在今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jì)州区之间。
2.外骨而中肤:用骨骼与肌肤比喻岩石和泥土,形容盘山外表岩石而内蕴泥土。
3.剑戟(jǐ):都是兵器。罴(pí):熊的一种。罴虎:用《尚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喻武士。这句是说,盘山外观好像拿着兵器的武士耸立,威武森严。
4.“而松”句:而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松树。罅(xià),裂缝。
5.欹(qī)嵌(qiàn):山高峻不平。虬(qiú)曲:蜷曲。
6.“其干”句:树干被霜雪压得直不起来。
7.侧偃(yǎn):向旁边倒。
8.“其面”二句:山的表面光滑陡峭,脚无法登踩。
9.迂而达:迂回绕道而到达。
10.锐下而丰上:下边狭窄,上边宽阔。
11.渐高而渐出:越高,山越向外伸。
12.寻:古代长度单位,约合八尺。
13.半:指“数十寻”的一半。
14.仄:狭窄。圮(pǐ):倒、坏。
15.夭矫:屈伸的样子。
16.斗(dòu):指水与石头撞击。
17.莽莽:原指草木茂盛,这里借指泉水茂盛,源源不绝。
18.“白石”句:潭边白石卷曲而突出。
19.纤鱼:细小的鱼。
20.鬣(liè):指鱼嘴旁的鳍。
21.彻底:透到水底。
22.忽与之乱:指落花的影子搅扰水底的鱼。
23.释衣:脱去外衣。
24.沁(qìn)水:放到水里。
25.溯(sù):向上水方向走。
26.益:更加。
27.旋折奔舞:梨、李受水冲击的各种样子。
28.一壁:山峰直上直下,像是一道墙壁。削:形容山峻峭陡直。
29.粘空:像是粘在空中。
30.“亭负”句:亭子背靠峭壁,面对断崖之下的山涧。
31.洞声上彻:流水声一直传上去。
32.答:声音十分和谐,像是在互相应答。
33.上方精舍:即上方寺。精舍,寺院的雅称。
34.锐而规:又尖又圆。
35.窣(sū)诸波:梵语“塔”。诸,多译作堵。
36.“影落”句:山的影子落到长城以外。这句极写山之高。
37.抹海:风从海面吹过,好像擦拭一样。
38.迂而僻:路远而偏僻。
39.石级:台阶。
40.天门开:通向盘顶的另一途径。把盘顶比作天,到了这里就等于打开了通天的门,因以得名。
41.髻(jì)石:盘山上地名,因形似盘在头上的发髻得名。
42.“阔以”三句:用手掌拨开路,山石伸出来,右臂无处放,左脚如果踏下去,就是不见底的深渊。
43.中绝者数:中间断了的有好几处。
44.导僧:导游的僧人。
45.崄(xiǎn):同“险”。
46.扪(mén):拉,持。萝:藤萝一类的植物。探:摸取。棘:酸枣树。
47.更(gēng):轮流更替。
48.秀:美丽,出众。
49.太古:远古。云岚(lán):云气。
50.枰(píng)石:棋盘石。
51.方广可几筵(yán):大小略同于祭神的案席。
52.瞰(kàn):由高处向下看。
53.“世上”二句:意谓只有不怕死的人,冒险登盘顶,才能看到这样的奇观。恶(wū)得:怎能,哪会。
54.衲(nà):本指僧衣,这里借指和尚。
55.肘行:用胳膊爬着走。
56.目不谋足:眼睛顾不了脚。
57.殆(dài):危险。已:同“矣”。
58.微径:小路。
59.但:只,只是。油:光滑。
60.跣(xiǎn):光着脚。
61.蛇矫:像蛇一样矫捷。
62.缒(zhuì):本指顺着绳子从上往下,这里是从下往上。下布以缒:从上边放下布,让下边的人攀布而上。
63.努:用力。从:通“纵”,放,送。
64.迨(dài):等到。
65.咋(zhà):咬。咋指:咬咬指头,有痛觉,表示还活着。
66.载:记录,记载。
67.新其目:新给它起名字。
68.纤瘦:狭小,狭窄。丰妍:盛美。
69.寐可凭:睡可以作为靠的。
70.茵:席子,垫子。
71.闲可侣:闲闷时可以作为伙伴。
72.蛇足之者:用“画蛇添足”典故,指多事的人。
73.天成可庵:天然形成可以作为小庙。
74.窈(yǎo)窕(tiǎo):山水深远曲折。
75.刹(chà)宇:佛寺庙宇。
76.录:记载,写出。
77.寄投者:借以停足的地方。
78.千像、中盘、上方、塔院:都是寺院名。
79.“朔,数得十”:从初一数起,数到十,即谓初十日。
80.苏潜夫:苏惟霖,字云浦,潜夫为号,与作者为至交。小修:作者胞弟袁中道的字。死心:袁文炜,字中夫,后出家,名死心。宝方:一名圆象,后随作者至公安,为二圣寺住持。寂子:僧名,事迹未详。
81.官于斯:在这里做官。旧雅:旧日交往。
82.钟君威:钟起凤,君威是字,浙江人,蓟州知州。
83.郎中:医生。李酉卿:名长庚,麻城人,曾任吏部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纪游文字,长于学识者有之,长于才情者有之,此篇全以作者太空浩气笼罩,文笔雄逸,是一篇真情实感、独抒性灵的纪游文章。全文并无撷取自然景物的历史沿革、民间传说、文人诗词、历史掌故之类的“文化花朵”点缀其间,完全是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铺染而成。
作者并不完全依照人对自然的认知顺序、全以游踪为线索铺陈成文,而是基于主观对客观观照的表现顺序,采用先概貌后局部、先总提后分述的思路结构成篇。盘山胜景林林总总,有五峰、八石、七十二寺观、十三宝塔之称,而作者仅选其盘泉、悬空石、盘顶三处,重笔浓墨描述,以见全豹,可见作者删繁就简、剪裁有度。文章开篇便直接入题,且以高屋建瓴之势,对盘山进行总体介绍,面中有点,静中有动。既概言其“外骨而中肤”“高古幽奇”之形势,又分列盘泉、悬空石、盘顶之佳境。发端撮其要,虽以静止介绍为主,却以“故多飞动”“触巨细石皆斗”相点染,顿觉神采飞扬、毫不呆滞。下面文字依循游踪,依次写盘泉、悬空石、盘顶诸景观,自下而上、由左至右,把盘山形势描述得有条不紊、形神毕现。全篇文字用两种笔墨:一记形胜,一叙游踪,一写自然,一写人事;前半描中有叙,后半叙中有描;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两种笔墨,一个中心,“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文章写盘泉之清幽,不仅用“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绘其色,而且以“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传其神;写悬空石之险峻,不仅以“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描其形,而且以“涧声上彻,与松韵答”摹其声;写盘顶之雄奇,不仅以“如初抽笋”拟其态,而且以“两岩秀削立”状其势。作者把盘山的“高古幽奇”写得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写登临盘峰,跨越双岩的一段尤为细致活脱:“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一衲攀而登,如猕猴”“蛇矫而登”“下布以缒”等多处细节描写,犹如慢镜头的动态表现,作者用椽笔纤毫把盘山的形胜佳境描摹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
全篇贯穿一个“真”字:景是真景,情是真情。作者以身临其境、真情实感为出发点,写的全是自己所至、所见、所闻、所感,从不涉笔行踪未到、视觉以外之景。如盘山之九华顶,因为“不果上”,故一笔带过;“其刹宇多”,因未得投足过目,亦“不录”其名。大凡作者驻足目睹之景,皆如数家珍,描摹真切生动。盘泉、悬空石及盘顶之髻石、枰石、石雨洞、慧石亭、红龙池诸景,皆写得令人心旷神怡、惊心动魄。通篇不只写的是真景实境,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鲜明活脱的个性。作者不慕功名,放浪形骸。入仕京都,仍崇尚自然,不忘探幽览胜以求净化人格,陶冶性灵。作者游盘泉时“释衣”“沁足”、大呼“奇快”,“跃入”泉中“取梨李掷以观”;游盘顶时“每闻笑声,皆胆落”“惊定乃笑”“下布以缒”“咋指相贺”,其举止神态,音容笑貌,全无一息学究气、士大夫气,而才子气、童子气跃然纸上。
纪游文字,每以托物抒情、寓理于景、文以载道为正统,作者突破传统,不为事役,不受理囚,信笔而言,自成一家。此篇文字朴实无华、清新活泼,全无句摹字拟的腐滥之辞,只从心底自然流出,字字鲜活,语语生动,不愧“公安”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盘山,在今天津市蓟州区北三十里,因山势盘旋而得名,又名盘龙山。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七月,时任顺天府教官的袁宏道与其弟袁中道等人同游盘山,该文即此行记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游盘山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对盘山的总貌和各处景点进行了描写,或随物赋形,或拟人写意,都能摄取客观景物的神情,怪石奔泉,金沙纤鱼,无不动静相衬,摇曳多姿。作者融合了笔记小品的写法,贯以游人的活动,如潭边释衣、以足沁水、取梨李掷水、咋指相贺等细节,愈添了一种生意盎然的情致;登盘顶,探石雨洞,则写得惊险至极,遣词用字也甚为讲究。全文笔态自然,生动活泼。
展开阅读全文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您可能感兴趣...
  • 叙小修诗

    《叙小修诗》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对小修其人与诗的述评中引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以之为尺度评论小修诗并自然过渡到对七子的议论,再通过驳斥七子树起“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文学发展论,最终对小修诗的成就作进一步阐述。全文逻辑清晰,谨严邃密,议论风趣,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737
  • 横塘渡

    《横塘渡》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一首汉乐府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女少男邂逅、互生好感,少女遂约再会的生活小场面。全诗通过叙事的方式言情,笔锋细致,情景生动;女子性格于男女交往略无顾忌,热情奔放。...

    0
  •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是明朝的袁宏道所创作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诗写渔夫被官差盘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社会的愤怒和对积贫积弱生活窘破底层人民的同情。第二首诗再进一步揭露社会现实,对执政者进行讽刺。这两首诗语言简练,平直浅显,无多深意,构思巧妙,颇多含蕴。...

    635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 ...

    0
  •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 ...

    159
  • 叙陈正甫会心集

    《叙陈正甫会心集》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为好友陈正甫所编《会心集》创作的一篇序言。...

    957
  • 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1
  • 棹歌行

    《棹歌行》是明代文学家、诗人袁宏道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渔妇自述的形式,描写了长江渔民的贫苦生活,体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诗歌采用乐府民歌体,自始至终运用叙述的手法,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

    5
  • 闻省城急报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0
  • 游天目山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 ...

    12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