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高看到菊花盛开,寒秋的郊野望去更加是一片新气象。
时间就像东流水一样消逝,诗人旅途车马奔波,一路风尘仆仆赶来。
在这个多事之秋的时代,诗人更加思念远在千里的故人。
水边平地上的花和草交织在一起,每一次都诉说着悲伤。
注释
1.寒郊:寒秋的郊野。更:更加,副词。
2.乾坤:象征天地。
3.屈指:弯着指头计算。屈指这里言事件之多,除了《感事》篇中所提到的日本侵略朝鲜、宁夏发生叛乱外,这一两年中,发生大面积灾荒,万历二十一年,“振(同赈)江北、湖广、湖南、浙江、山东饥。河南矿贼大起”。“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亥,诏以各省灾伤。山东、河南、徐、淮尤甚,盗贼四起,有司玩偈,朝廷诏令不行。”七月,“河套部长卜失兔犯延绥”。十月,“炒花犯辽东”。可见当时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政局极不安定,难怪诗人要忧心如焚了。
4.停杯:指对亲朋故旧的思念。
5.汀(tīng):水边平地。
首联揭题,写登高所见之景物。想必昔日作者曾同友人踏绿赏红,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眼前景色己非昔日,句中“更”字,虚中见实,表现了秋菊盛开、景色为之一新的内容。但毕竟时序深秋,故谓“寒郊”,从而烘托出怀念故人的惆怅心情。颔联中的逝水,隐含着友情长存而故人难聚的凄苦之情。友人该是离开作者北上的,故有“车马北来尘”之句。登高眺望,但见尘土滚滚,车马北来,却不见友人踪影,其思念之深切,油然而出。颈联的“屈指悲时事”,为全诗涂上了一层薄薄的伤时的色彩,显得苍白无力。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朝廷里斗争激烈。作者却跳出是非,退隐田园,忘情山水,以此麻醉自己。作者在《李温陵传》中解剖自己:“吾辈怯弱,随人俯仰。”他悲时的表现,只是“停杯忆远人”而已。 尾联缠绕在怀友的情丝中,拉来“汀花与岸草”,渲染他处处伤神的真愁实恨。
袁宗道曾坦率地说,他“诗中无一忧民字”,这首《登高有怀》便是证明。尽管这首诗没有多少社会内容,但毕竟抒写了作者的真实感情,是“公安派”、“反复古”、“反道学”的创作实践,是值得一读的。
-
叙小修诗
《叙小修诗》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对小修其人与诗的述评中引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以之为尺度评论小修诗并自然过渡到对七子的议论,再通过驳斥七子树起“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文学发展论,最终对小修诗的成就作进一步阐述。全文逻辑清晰,谨严邃密,议论风趣,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有力。...
- 753
-
横塘渡
《横塘渡》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一首汉乐府古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女少男邂逅、互生好感,少女遂约再会的生活小场面。全诗通过叙事的方式言情,笔锋细致,情景生动;女子性格于男女交往略无顾忌,热情奔放。...
- 0
-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二首》是明朝的袁宏道所创作一组五言绝句。第一首诗写渔夫被官差盘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社会的愤怒和对积贫积弱生活窘破底层人民的同情。第二首诗再进一步揭露社会现实,对执政者进行讽刺。这两首诗语言简练,平直浅显,无多深意,构思巧妙,颇多含蕴。...
- 635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 ...
- 1
-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 ...
- 164
-
叙陈正甫会心集
《叙陈正甫会心集》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为好友陈正甫所编《会心集》创作的一篇序言。...
- 958
-
大堤女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 3
-
棹歌行
《棹歌行》是明代文学家、诗人袁宏道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渔妇自述的形式,描写了长江渔民的贫苦生活,体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诗歌采用乐府民歌体,自始至终运用叙述的手法,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
- 8
-
闻省城急报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 1
-
游天目山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 ...
- 13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