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如梦令·昨夜洞房春暖

李梦阳 〔明代〕
昨夜洞房春暖,烛尽琵琶声缓。闲步倚阑干,人在天涯近远。影转,影转,月压海棠枝软。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昨天夜晚里间卧房很温暖,慢慢的弹奏了很长时间的琵琶。信步走一会依靠着栏杆,已作天涯旅人的丈夫,不知他现在身在何处。月光移动,月光移动,不觉明月西斜,压着海棠枝丫都软下来了。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洞房:深邃的内室,指少妇的里间卧房。
烛尽:表示时间之长。声缓:节奏缓慢。
阑干:即栏杆。
影转:月影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首句是相思曲的前奏,交待女主人公“出演”相思曲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情况。“昨夜”说时间,“洞房”点地点,“春暖”说节令、气温。此句与唐岑参《春梦》诗的首句“洞房昨夜春风起”相似,是有意沿袭还是偶然巧合,则不得而知。“春暖”二字是全篇之眼,特别值得玩味。这既是自然界的气温变化,也是女主人公的一种内心体验。看来她的丈夫是在去冬或更早时候离家的。转眼冬去春来,不知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感如受到了暖洋洋的春天的气息,春情突然在她心头萌动,由此引出了她为排令遣相思而弹奏琵琶、独倚栏杄等情事。第二句说她弹了很长时间琵琶。因为是在琵琶声里说相思,不可能采用节促调急的曲子,何况又当一曲将终,节奏自然会变得愈加徐缓。二、三两句之间暗转,省略了少妇由室内走向楼头的过程。第三句写少妇先在楼头“闲步”,既而倚上了栏杆。以下几句均由“倚阑干”三字转出。“人在天涯近远”,是她在倚栏杆时的所思所想;“影转,影转,月压海棠枝软”,是她在倚栏杆时的所见所感。她挂念着已作天涯旅人的丈夫,不知他现在身在何处。凝望又长想,不觉明月西斜,这时只见月光下海棠盛开,颤巍巍的花枝似不胜重压。“压”字似受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的启发,但杜甫是实写花朵重压花枝,作者则是将月光映照下低垂的海棠花枝说成是月光重压的结果。这种别出心裁的“移花接木”,使此句获得了特有的韵味。末句写盛开的海棠,从结构上说,遥应篇首的“春暖”二字;从诗情上说,又蕴含有爱惜春光之意,与怀念远人的情思似断若连。
全词感情细腻,抒情委婉,以景结情的收尾——“月压海棠枝软”的优美画面,更为全词平添了无限情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梦阳是一位生性桀骜的北国硬汉子。其诗文,尤其是其诗作的风格,以雄豪见长。但李梦阳的为人也有其感情丰富细腻的另一面,在春季的夜晚,李梦阳想起闺中少妇思念外出的夫君而创作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 如梦令·昨夜洞房春暖》是明朝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是一首代言体小令,写女子深夜怀人念远的相思之苦。该词写得含蓄,无一字正面道破女子之愁,而只闲闲叙写女子“昨夜”在洞房中深宵不寐的所作所为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以时间的悄悄流逝来映衬主人公失眠的痛苦。全词感情细腻,抒情委婉,以景结情的收尾,更为全词平添了无限情韵。
展开阅读全文 ∨
李梦阳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