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卜来敦记

黎庶昌 〔清代〕
卜来敦者,英国之海滨,欧洲胜境也。距伦敦南一百六十余里,轮车可两点钟而至,为国人游息之所。后带冈岭,前则石岸斩然。好事者凿岸为巨厦,养鱼其间,注以原泉,涵以颇黎,四洲之物,奇奇怪怪,无不毕致。又架木为长桥,斗入海中数百丈,使游者得以扳援凭眺。桥尽处有作乐亭。余则浅草平沙,绿窗华屋,与水光揜映,迤逦一碧而已 。
人民十万,栉比而居,衢市从衡,日辟益广。其地固无波涛汹涌之观、估客帆樯之集,无机匠厂师之兴作、杂然而尘鄙也,盖独以静洁胜。
每岁会堂散后,游人率休憩于此。方其风日晴和,天水相际,邦人士女,联袂娭游,衣裙䌖袭,都丽如云。时或一二小艇,棹漾于空碧之中。而豪华世家,则又鲜车怒马,并辔争驰,以相遨放。迨夫暮色苍然,灯火粲列,音乐作于水上,与风潮相吞吐,夷犹要眇,飘飘乎有遗世之意矣。
予至伦敦之次月,富细阿什伯里道往游焉,即叹为绝特殊胜,自是屡游不厌。再逾年而之他邦,多涉名迹,而卜来敦未尝一日去诸怀,其移人若此。
英之为国,号为强盛杰大,议者徒知其船坚炮巨,逐利若驰,故尝得志海内;而不知其国中之忧游暇豫,乃有如是之一境也。昔荀卿氏论立国惟坚凝之难,而晋栾絺之对楚子重则曰:“好以众整。”又曰:“好以暇。”夫唯坚凝。斯能整暇,若卜来敦者,可以觇人国已 。
大清前驻英参赞黎庶昌记。光绪六年七月。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卜来敦是英国沿海一个城市,欧洲风景优美的地方,在伦敦之南一百六十里,火车大约两个小时便可到达,是国民游览疗养的场所。城市的后面山与山连成一片,城市的前面则沿着大海,有高耸的石岸。喜欢多事的人在石岸上凿平了一块地造了座大房子,在里面养鱼,房子里面灌满了水,用玻璃罩住。四大洲各种水产物,奇奇怪怪,品种繁多,都收集到了。那一带又用木头架起一座长桥,延伸到海面上有数百丈长,使游客能够攀上去凭栏远望。骄的尽头有一个可供游玩的亭子。其余的地方,有草地、沙滩,绿色的窗户、茅屋。这种景致与海水的光线相互掩映、衬托,形成一片曲折连绵的青绿色。
城中居民有十万,住房栉比鳞次,街道纵横交错,城市的规模在日渐开辟扩大。这地方本来没有波涛汹涌的壮观,客商船只的汇集,也没有机器匠人和工厂师傅兴建各种东西,搞得繁杂不堪,尘土飞扬。这城市就是以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幽静取胜。
每年学堂放假以后,游客大多到这里来休息。这时候,海滨一带,风和日丽,天光水色连成一线。国内各地来的男男女女,手挽手嬉戏玩乐,衣服和裙子擦来擦去,都都漂亮得好象天上的彩云。时而有一二只小小的游艇,划着桨,荡漾在蓝晶晶的水面上。而那些华贵的大家族,他们们乘着鲜艳的车子,驾着骏马,并排前进,在路上奔驰,相约漫游。等到夜幕降临,天色变黑的时侯,海滨一带开始灯火辉煌,乐声从水面上扬起,与海上的浪潮声相互吞吐,联成一片,那种舒缓、美好的情景,使人有飘飘欲仙、脱离人世之感。
我到伦敦的第第二个月,富翁阿什伯里就带了我去那里游览;那里的独特美好的风光使我叹为观止。此后我好多次再去,都感到新鲜,一点没有玩厌。再过了一年,我去了别的国家,玩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ト来敦的景色没有一天不使我怀念,可见它使我赏心悦目达到如此的程度。
英国,这样一个国家,号称繁荣强大。议论的人只晓得这个国家以军舰坚实、大炮威力大,到处追求财富,所以常常能够在世界上耀武扬威;而不知道这个国家里面也有这样一块空闲安适的游览胜地。从前荀况论列国牢固团结的困难,晋国的栾絺对楚国的之重说,既要使大家严整,又要使大家有适当空闲。一国的国民,只有牢固团结,才能好整以暇,一既严整而又从容不迫。从卜来敦这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到别国国情了。
大清前驻英参赞黎庶昌记。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
注释
1.卜来敦:现在一般译作布赖顿(Brighton),是英国滨海的城市,宁静秀美。
2.两点钟:两个小时。
3.斩然:截然,陡峭。
4.原:即“源”。
5.涵:包容,包括。颇黎:即“玻璃”。
6.四洲:欧、亚、非、美四大洲。
7.斗:同“陡”,陡然,突兀。
8.冯:凭借,依靠。
9.揜(yǎn)映:同“掩映”,交相辉映,遮掩衬托。
10.迤逦(yǐ lǐ):曲折而连绵不断。
11.栉(zhì)比:像梳齿一样密密地排列着。栉,梳篦的总称。
12.从衢:同“纵横”。衢,大路。
13.估客:贩货的行商。帆樯:代指船只。樯,桅杆。
14.尘鄙:污染肮脏,鄙陋。
15.会堂:指英国议院的每年一次的议会。散会于六月底。
16.联袂(mèi):衣袖连接,喻携手。袂,衣袖。娭(xī):同“嬉”,游玩。
17.䌖(jié)袭:聚合,重叠,杂错。
18.都丽:美盛,漂亮。都,优美的样子。《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19.怒:强盛。鲜车怒马:言车辆鲜丽,辕马壮健。《后汉书·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李贤注:“怒马,谓马之肥壮,其气愤怒也。”
20.遨放:遨游、放任。
21.迨(dài):等到。
22.夷犹要眇:飘逸优美。夷犹,也作“夷由”,原指迟疑不前,这里引申为从容萦绕。要(yāo)眇,也作“要妙”,美好的样子。《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脩。”王逸注:“要眇,好貌。”
23.道:通“导”,带领,引导。
24.绝特:极为出众。特,卓越,出众。殊胜:特异,绝好。
25.移人:感化人。移,变易,这里引申为感染,指使人羡慕向往。
26.逐利若驰:拼命追求私利。指英人善经商。
27.优游:悠闲自得。暇豫(xiá yù):闲暇安乐。
28.荀卿:即荀况,战国时思想家。著有《荀子》。坚凝:坚实牢固。《荀子·议兵篇》:“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此为精诚团结意。
29.栾絺(zhǐ):春秋时晋国大夫。子重:春秋时楚国司马。《左传·成公十六年》载,晋大夫栾针出使楚国,楚令尹子重问栾絺晋国为什么英勇,回答说:“好以众整。”子重问还有什么,栾针又回答说:“好以暇。”好(hào),喜爱。整,严整。暇,从容不迫,悠然。
30.觇(chān):观察,窥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光绪三年(1877年),即黎庶昌出任驻英参赞的次年,他游览了卜来敦。卜来敦幽静奇丽的自然风光,和这里的人们优游宁静的生活,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作者写了这篇游记,向人们介绍了“船坚炮巨,逐利若驰”的英国人生活“优游暇豫”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文章开篇先介绍卜来敦的地理位置,接着详细描叙卜来敦两大人造奇观:岸有巨厦,海有长桥,雄伟壮观,巧夺天工。巨厦凿岸为池,注入海水,覆以玻璃,饲养海洋生物,供人观赏;长桥卧波,如巨龙腾空。“斗入海中数百丈”,供游者凭栏远眺。而与之相陪衬的尚有作乐亭、绿窗华屋及逶逦一碧的掩映水光。这些景物因下文会一一叙及,在此处便只约略点染。按下去,作者转而写卜来敦的街市,这又是一番奇观:此处人口众多,衢市纵横,十分繁荣,但却极其宁挣而洁净,没有汹涌的波涛,没有云集的商船,没有工业生产带来的迷漫的尘烟。正因为它如此美好,所以成了游玩休憩的理想所在。每年议会散会之后,人们挈妇将雏,游憩于此。这时风和日丽,水天一色;浅草平沙上游人如织,都丽如云;辽阔海湾中小艇棹漾,空碧澄净;大道上鲜车怒马,并辔争驰。待到傍晚,绿窗华屋在沉沉暮色中化作粲列的万家灯火,而作乐亭上则管弦齐鸣,如发水上,音乐与风潮水声相吞吐,令人心旷神恰,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正因为它如此美好,所以作者对它充满深切的喜爱和怀念,多次游玩,仍不满足;此后虽在它国“多涉名迹”,也“未尝一日去诸怀”。卜来敦的优美风光固然是主要因素。而同时又还有他从这里得到的深刻感受。所以这一节文字既是上文的收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文章至此才转入阐发它的主旨,由观感导入正题,指出,国人只知英国的强盛依仗的是坚船利炮,只看到他们贪婪与残暴,而不知他们还有另一方面。从卜来敦的风光以及英国人的生活中,作者感到,英国的强盛,关键在于它的安定。这正如中国的无哲之一的荀子听说的:“立国惟坚凝之难”,而真要达到国家强盛,则首先要使国家得到巩固,要国家安定和国民团结,这和《左传》所裁栾絺的论述是完全相吻合的。针对当时清政府只在浅层次上仿效西方,企图以制造坚船利炮来加强海防和镇压国内反抗的方针,作者倡导另一条治国强兵的道路,即以西方人营建卜来敦为启迪,将着眼点放到巩固国家,促进安定团结上来.以此作为救亡图存的根本方略。这无疑是作者对西方世界进行认真考察后得出的结论。较之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更高出一筹。而这样一个极深刻的道理,却借助于对国外一处旅游胜地的记叙体现出来,使人初读不觉其旨,终篇则为之深深震动,文章一气呵成,首尾贯一,也足见作者的苦心经营和表达功力。可惜的是,对于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来说,它已经很难成为一副救世良方了。
这篇散文是中国第一代专任外交官笔下的山水小品,极为稀见地描画了海外风光。文中以宁静而又清洁的海岸景色作村景,重墨浓彩地写出了人造奇观的雄伟巨大,士女娭游的洒脱倜傥,形象生动,色彩艳丽,风情可人。作者用笔生发自如,文末即景抒怀,借荀子和栾絺的议论,点明题旨,寓意高远,而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