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 〔宋代〕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鄞县山风古道,处东海之畔,我与友人相逢在此处。其景本是韵味十足,却奈何羁旅四明实属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这赏玩之情便如同深秋的阳光一般,淡薄而又萧索。莫要感叹两鬓斑白,韶华已逝,能重渡西泠桥,回归故乡,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远处,潮水拍打着堤岸,趁此时挂帆远行归杭吧。
莫要学古人折柳相赠,这深秋时节,杨柳落叶纷飞,与“我”一样身世飘零,不堪再折。那些因不堪隐居之寂寞而积极出山的人们恐怕早已飞黄腾达,不知他们如今住在青云上的第几层。如今,恐怕只有西子湖畔疏篱下的残菊,还依然认得“我”这个从来未曾改志易节的“陶渊明”。归杭之后,面对故国沦丧,家破人亡的旧址,更多的是愁绪吧,这反而使“我”更加留恋此处的朋友。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四平韵,四十八字。又有仄韵体。
2.四明:指现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县。
3.海国:四明处东海之畔,故云。
4.东瀛(yíng):东海。
5.嗟(jiē):叹词,表示忧感。
6.西泠(líng):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7.断浦(pǔ):荒凉的水岸。 [3]
8.舲(líng):小船。
9.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
10.旧隐:指那些原先隐迹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为元所聘飞黄腾达的人物。
11.层云:喻指入仕元朝的人青云直上。 [4]
12.晋菊: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后因以“晋菊”为咏陶渊明的典实。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张炎《词源》说:“矧情至于离,则哀怨必至;苟能调感怆于融会中,斯为得矣。”又说:“离情……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这一理论在此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词人开篇即回忆四明之游的具体情景。鄞县依山靠海,山风古道本是韵味十足,却奈何词人羁旅四明实属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并非真正的游山玩水,所以赏玩之情便如头顶这深秋的阳光一般淡薄而萧索。从“淡泊秋光”似的游情中,流露出词人凄凉漂泊的无奈。
接下来两句,写重渡西泠之际词人心情复杂难言。对于长期漂泊异地的游子来说,回归故乡毕竟是件高兴的事。然而,归乡的喜悦之中却又隐含着韶华已逝、华发丛生的悲凉。悲喜交加,自是百感横生。“休嗟”二字笔力顿挫,将张炎欲言又止的神情写尽。“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黔。”远处,潮水拍打着堤岸,词人准备挂帆远行。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古人送别之时常折柳相赠,然而词人却劝朋友们不要去攀折柳枝,因为他觉得:深秋时节,杨柳落叶纷飞,与“我”一样身世飘零,不堪再折。此处词人推己及柳,又由柳返回到自己身上,将二者同病相怜的情态清晰地刻画出来。
词人运笔曲折,借柳表达完对飘零身世的感慨之后,开始写那些旧时归隐山林,之后又为元朝政府所用的遗民。“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那些因不堪隐居之寂寞而积极出山的人们恐怕早已飞黄腾达,不知他们如今住在青云上的第几层。此处隐含着对这些无节“旧隐”的斥责和讽刺,词人认为这些人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隐士。
“疏篱”两句,词人自比陶渊明,开始抒发志向:如今,恐怕只有西子湖畔疏篱下的残菊,还依然认得“我”这个从来未曾改志易节的“陶渊明”。用“晋”字来形容疏篱下的残菊非常合适。东晋灭亡后,陶渊明不忘故国,不仕刘宋王朝,誓不出山。所以词人在此仅用一个“晋”字即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甘为遗民也不去侍奉新朝。“国破山河在”,虽大宋王朝已一去不返,但是疏篱尚存,晋菊尚存,张炎自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志节。
结尾两句,词人遥想归去之后的情景。“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归杭之后,面对故国沦丧,家破人亡的旧址,心中哪会有什么喜悦,更多的是愁绪吧。思及此,词人更加留恋此处的朋友。结尾处词人用反说的手法加入家国之痛,使整首词显得更加厚重。
入元以后,张炎以“遗民”自居,不仕新朝,他常常自比东晋高士陶渊明。词人以凄怆、哀婉的笔调,将一腔家国之思融入离情别绪中,使此词较之同题材的作品有了更深远的旨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词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当时51岁的张炎在浙江宁波一带流落。张炎本为南宋词人,宋亡后其立志不作元民,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并以东晋明士陶渊明自比。这阕《声声慢》即是“说渊明”的词。词人曾在鄞州盘桓,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此词是词人离开鄞县返回杭州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不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之中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断想。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悬揣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炼,言外之意别具一格,而反说的写法,使词更蕴含深挚的余味。
展开阅读全文 ∨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您可能感兴趣...
  •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 ...

    498
  • 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终古巢鸾无 ...

    893
  • 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

    烟堤小舫,雨屋深灯,春衫惯染京尘。舞柳歌桃,心事暗恼东邻。浑疑夜窗梦蝶,到如今、犹宿花阴。待唤起,甚江蓠摇落,化作秋声。 回首曲终人远,黯消魂、忍看朵朵芳云。润笔空题,惆怅醉魄难醒。独怜水楼赋笔,有斜阳、还怕登临。愁未了,听残莺、啼过柳阴。...

    0
  •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3
  •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0
  • 声声慢·赠藕花洲尼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E176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1
  •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127
  • 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韵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钩玉纤纤。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0
  • 声声慢·瑶台月冷

    瑶台月冷,佩渚烟深,相逢共话凄凉。曳雪牵云,一般淡雅梳妆。樊姬岁寒旧约,喜玉儿、不负萧郎。临水镜,看清铅素靥,真态生香。长记湘皋春晓,仙路迥,冰钿翠带交相。满引台杯,休待怨笛吟商。凌波又归甚处,问兰昌、何似唐昌。春梦好,倩乐风、留驻琐窗。...

    0
  • 声声慢·九日松涧席

    橙香小院,桂冷闲庭,西风雁影涵秋。凤拨龙槽,新声小按梁州。莺吭夜深啭巧,凝凉云、应为歌留。慵顾曲,叹周郎老去,鬓改花羞。何事登临感慨,倩金蕉一洗,千古清愁。屡舞高歌,作成陶谢风流。人生最难一笑,拚尊前、醉倒方休。待醉也,带黄花、须带满头。...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