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一阵阵笑语传出墙外,不知是谁家的内宅?院后那娇媚的女孩,分开绿柳,穿过花丛姗姗而来。她妩媚地整了整红色的纱裙,头上插戴的珠花摇摇摆摆。纵然有丹青妙笔,也绘不出她那征服人心的可爱。就是她,正靠在秋千架旁,一身的慵态。
注释
①甚:谁,那。
②娇娃:美丽的少女。唐刘禹锡《馆娃宫》诗:“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
③可喜:可爱。
一阵阵笑语传出墙外,不知是谁家的内宅?院后那娇媚的女孩,分开绿柳,穿过花丛姗姗而来。她妩媚地整了整红色的纱裙,头上插戴的珠花摇摇摆摆。纵然有丹青妙笔,也绘不出她那征服人心的可爱。就是她,正靠在秋千架旁,一身的慵态。
注释
①甚:谁,那。
②娇娃:美丽的少女。唐刘禹锡《馆娃宫》诗:“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
③可喜: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苏东坡有首著名的《蝶恋花》词,其下阕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写的是墙外人对墙里佳人可感而不可即的惆怅。这种“多情”,实际上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对美的求索与憧憬,“墙”的屏蔽,适足使这种欲望更为煽炽。所以西方小说中,常有借助精灵揭开屋顶去闯窥人生的构思。关汉卿的这首小令,便尽兴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带领读者越入高墙而进到一处美好的天地。
起首两句,作一设问,便带有东坡词中“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意境,并以疑问的方式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三、四句顺势转入墙内,让曲中的女主角娉娉袅袅地登了场。这两句似答非答,不着重于“甚人家”,却使人对“娇娃”的闺秀身份了然于心;“笑语喧哗”,则院中女子不止一人,而作者却专为她写照,这一切,都使起始的两句带上了起兴和铺垫的双重作用。“度柳穿花”,是少女娉婷轻盈的身姿,也表明了花柳的存在,令人意识到桃红柳绿的大好春光。芳春美人,使小令的意境、情韵更为旖旎动人。短短四句,跃动着生活的明媚、欢快,作者真不愧为散曲的丹青老手。
以下六句全力以赴,进一步呈现了“院后那娇娃”的芳姿。先是一组动作:少女将红色的纱裙用手整好,接着将鬓间的珠翠花饰插戴整齐。这两句并非无因而发,实是上应“笑语喧哗”,她的绛裙之所以凌乱,珠花之所以落下,可想而知,都是前时与女伴们打笑的结果。就是对此一“整”一“插”,作者也不放过修饰描写,前者是“媚孜孜”,后者是“颤巍巍”,无不带有娇柔慵懒的风韵。而一经“整绛纱”、“插翠花”后,少女的倩影便更加迷人,令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可喜”是元人方言,又作“可戏”、“忔戏”,《西厢记》“颠不刺的看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马致远《湘妃怨》“可戏杀睡足的西施”均是证例,总之是可爱极了。这使作者的高才也难以细绘其丰采,“巧笔难描画”,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了帮助完成这种想象,作品于虚写后又接一实笔:“他,困倚在秋千架”,“困倚”二字添现了少女天真娇憨的慵态,也启发人就其原因生发出进一步的联想。“他”的一字句,在曲中恰恰起到了“困倚”形象的顿点作用。
这首小令明快流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昔人评初唐诗,以为其特色正在“清润”二字,犹如出现的初墨,也就是清新自然,毫不费力而进入佳境。散曲在初始阶段,同样具有初唐诗的这种清润特征,因而成为其生命力丕发的渊源。该篇即可说是其间的一则代表作品。以后如张可久《锦橙梅》:“红馥馥的脸衬霞,黑髭髭的鬓堆鸦。料应他,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噤。是谁家,我不住了偷睛儿抹。”虽是模仿,却不免有着力与黏滞之感了。
起首两句,作一设问,便带有东坡词中“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意境,并以疑问的方式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三、四句顺势转入墙内,让曲中的女主角娉娉袅袅地登了场。这两句似答非答,不着重于“甚人家”,却使人对“娇娃”的闺秀身份了然于心;“笑语喧哗”,则院中女子不止一人,而作者却专为她写照,这一切,都使起始的两句带上了起兴和铺垫的双重作用。“度柳穿花”,是少女娉婷轻盈的身姿,也表明了花柳的存在,令人意识到桃红柳绿的大好春光。芳春美人,使小令的意境、情韵更为旖旎动人。短短四句,跃动着生活的明媚、欢快,作者真不愧为散曲的丹青老手。
以下六句全力以赴,进一步呈现了“院后那娇娃”的芳姿。先是一组动作:少女将红色的纱裙用手整好,接着将鬓间的珠翠花饰插戴整齐。这两句并非无因而发,实是上应“笑语喧哗”,她的绛裙之所以凌乱,珠花之所以落下,可想而知,都是前时与女伴们打笑的结果。就是对此一“整”一“插”,作者也不放过修饰描写,前者是“媚孜孜”,后者是“颤巍巍”,无不带有娇柔慵懒的风韵。而一经“整绛纱”、“插翠花”后,少女的倩影便更加迷人,令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可喜”是元人方言,又作“可戏”、“忔戏”,《西厢记》“颠不刺的看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马致远《湘妃怨》“可戏杀睡足的西施”均是证例,总之是可爱极了。这使作者的高才也难以细绘其丰采,“巧笔难描画”,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了帮助完成这种想象,作品于虚写后又接一实笔:“他,困倚在秋千架”,“困倚”二字添现了少女天真娇憨的慵态,也启发人就其原因生发出进一步的联想。“他”的一字句,在曲中恰恰起到了“困倚”形象的顿点作用。
这首小令明快流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昔人评初唐诗,以为其特色正在“清润”二字,犹如出现的初墨,也就是清新自然,毫不费力而进入佳境。散曲在初始阶段,同样具有初唐诗的这种清润特征,因而成为其生命力丕发的渊源。该篇即可说是其间的一则代表作品。以后如张可久《锦橙梅》:“红馥馥的脸衬霞,黑髭髭的鬓堆鸦。料应他,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噤。是谁家,我不住了偷睛儿抹。”虽是模仿,却不免有着力与黏滞之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碧玉箫·秋景堪题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 476
-
碧玉箫·盼断归期
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医,越恁的难调理。...
- 731
-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 ...
- 661
-
四块玉·闲适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
- 469
-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244
-
大德歌·冬景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 428
-
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 154
-
大德歌·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 536
-
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 55
-
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 554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