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风雨萧萧,虽然是夏天,可眼前的景象,多么像是晚秋;乌鸦早已归巢,寺门也已紧闭,我只有僧人相伴,庙里无比清幽。浓重的云雾弥漫了整个世界,见不到秀丽的山岩;溪水上涨,耳边的哗哗声响,是千涧万壑泉水争流。声声钟鸣,惊回了思乡的美梦,我空自惆怅迷惘;亲友的书信一封也没有收到,使我加倍地忧愁。我的长相非常平常,并不是面方如田;因此上,不羡慕班超,飞而食肉,万里封侯。
注释
1 柳州:今广西柳州市。
2潇潇:象声词。
3 梦回:从梦中醒来。
4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5 “人传书”句:暗用《世说新语·任诞》中典:殷洪乔出为豫章太守,京中人士托其传书,殷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6 面如田字:《南齐书·李安民传》载,宋明帝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后李安民在齐高帝时封康乐侯。
7 班超:东汉名将。《后汉书·班超传》载,有相者说他“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风雨萧萧,虽然是夏天,可眼前的景象,多么像是晚秋;乌鸦早已归巢,寺门也已紧闭,我只有僧人相伴,庙里无比清幽。浓重的云雾弥漫了整个世界,见不到秀丽的山岩;溪水上涨,耳边的哗哗声响,是千涧万壑泉水争流。声声钟鸣,惊回了思乡的美梦,我空自惆怅迷惘;亲友的书信一封也没有收到,使我加倍地忧愁。我的长相非常平常,并不是面方如田;因此上,不羡慕班超,飞而食肉,万里封侯。
注释
1 柳州:今广西柳州市。
2潇潇:象声词。
3 梦回:从梦中醒来。
4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5 “人传书”句:暗用《世说新语·任诞》中典:殷洪乔出为豫章太守,京中人士托其传书,殷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6 面如田字:《南齐书·李安民传》载,宋明帝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后李安民在齐高帝时封康乐侯。
7 班超:东汉名将。《后汉书·班超传》载,有相者说他“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纠错
诗首联写景,点题“开元寺夏雨”五字。夏天的一场大雨,驱走了暑热,寺中本来清凉,这时更添上了丝丝寒意。于是,诗人听着风声雨声,心潮澎湃,虽是夏季,却产生了无尽的悲秋般的萧瑟之感。诗写的景色,极其清幽,无论是“风雨翛翛”还是“鸦归门”的黄昏景象、僧寺的空旷寂寥,都与自己流落他乡、忧国忧身的心情浑融交合在一起,写得很深沉。“似晚秋”三字是主题,是结合了气候与心情的感受。
颔联扣紧夏雨,写山中景色:暮云高涨,遮住了秀丽的山峰,耳中是涧壑中哗哗的流水声。这两句,一句通过视觉写,一句通过听觉写。视而不见转而听,承接得很自然。云雾蓊翳,水声喧豗,形象地表现山中下大雨的情况,移不到平地上去。诗从表面上是化用了顾恺之形容会稽山川之美的赞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见《世说新语·言语》),但写得一气流转,浑厚清致。方回说“居仁在江西诗派中最为流动不滞者,故其诗多活”,就是指这样的句子。
颈联转入写情,是吕本中诗中的秀句。诗写钟声唤醒了思乡的美梦,回到了现实中,人便感到更加惆怅;惆怅的中心是连家乡亲友的消息一点也没有,所以心潮激荡,回照首联听风听雨的心情。这两句,以梦中及现实的反差,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游子思乡的深情。诗虽然写得空灵剔透,被清纪昀评为“深致,不似江西派语”,但细细推敲,仍不离江西诗派家法,只是不显得硬峭而已。如“钟唤梦回”,紧扣题宿山寺;“空怅望”的“空”字,琢磨醒后的无可奈何、空虚怅惘的心情逼真,得炼字之工;“竟沉浮”则化用殷洪乔寄书的典故而不露痕迹:这些,都与江西诗派诗同调。唯其能作变化,味隽意长,所以被方回认为“绝佳”,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也推许它“题外见作意”。
尾联由思乡转入对国事家事的感叹。诗借用了李安民与班超典,且将二典糅合在一起,说自己不是封侯的料,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功名富贵的鄙视,一方面又对报国无门表示伤感。方回说:“末句乃避地岭外,闻将相骤贵者,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也。”应该说,他对作者的用心只看出了一半,尤其是诗人特举班超立功异域封侯事表达自己驱除胡虏的心思,方回没有看出来。
全诗以景起,以议论结,且结得生峭奇崛,注意用典而又融化贯通;用江西诗派法,而又不为其法所囿,所以得到了派内外以至后世攻讦江西诗派的人的一致称赞。
颔联扣紧夏雨,写山中景色:暮云高涨,遮住了秀丽的山峰,耳中是涧壑中哗哗的流水声。这两句,一句通过视觉写,一句通过听觉写。视而不见转而听,承接得很自然。云雾蓊翳,水声喧豗,形象地表现山中下大雨的情况,移不到平地上去。诗从表面上是化用了顾恺之形容会稽山川之美的赞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见《世说新语·言语》),但写得一气流转,浑厚清致。方回说“居仁在江西诗派中最为流动不滞者,故其诗多活”,就是指这样的句子。
颈联转入写情,是吕本中诗中的秀句。诗写钟声唤醒了思乡的美梦,回到了现实中,人便感到更加惆怅;惆怅的中心是连家乡亲友的消息一点也没有,所以心潮激荡,回照首联听风听雨的心情。这两句,以梦中及现实的反差,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游子思乡的深情。诗虽然写得空灵剔透,被清纪昀评为“深致,不似江西派语”,但细细推敲,仍不离江西诗派家法,只是不显得硬峭而已。如“钟唤梦回”,紧扣题宿山寺;“空怅望”的“空”字,琢磨醒后的无可奈何、空虚怅惘的心情逼真,得炼字之工;“竟沉浮”则化用殷洪乔寄书的典故而不露痕迹:这些,都与江西诗派诗同调。唯其能作变化,味隽意长,所以被方回认为“绝佳”,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也推许它“题外见作意”。
尾联由思乡转入对国事家事的感叹。诗借用了李安民与班超典,且将二典糅合在一起,说自己不是封侯的料,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功名富贵的鄙视,一方面又对报国无门表示伤感。方回说:“末句乃避地岭外,闻将相骤贵者,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也。”应该说,他对作者的用心只看出了一半,尤其是诗人特举班超立功异域封侯事表达自己驱除胡虏的心思,方回没有看出来。
全诗以景起,以议论结,且结得生峭奇崛,注意用典而又融化贯通;用江西诗派法,而又不为其法所囿,所以得到了派内外以至后世攻讦江西诗派的人的一致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柳州开元寺夏雨》是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颔联写的是远景,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和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尾联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908
-
西江月·酒罢悠扬醉兴
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金鼎清泉乍泻,香沈微惜芳薰。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 1
-
春日即事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 2
-
宣州竹·墨梅
小溪蓬底湖风重。吹破凝酥动。一枝斜映庾门深。冷淡无言香泛、月华清。已经轻瘦谁为共。魂绕徐熙□。耻同桃李困春容。肯向毫端开发、雨云中。...
- 0
-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 2
-
清平乐·柳塘新涨
柳塘新涨。艇子操双桨。闲倚曲楼成怅望。是处春愁一样。傍人几点飞花。夕阳又送栖鸦。试问画楼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 0
-
采桑子·乱红夭绿风吹尽
乱红夭绿风吹尽,小市疏楼。细雨轻鸥。总向离人恨里收。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水自东流。不似残花一样愁。...
- 0
-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 3
-
连州阳山归路三绝·其二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 4
-
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1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