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耗,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我被贬居住在惠州,子由被贬到高安,各有一个儿子跟在身边,其他两个儿子分别在许昌宜兴居住,隔着千山万水,孩子们都没有我的消息,很是忧愁烦闷。苏州定惠院学佛者卓契顺告诉苏迈:“你何必这么担忧,惠州又不在天上,走过去总可以走到,我一定替你向你父亲要封书信。”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渡江越岭,步行露宿,曾累得身体僵硬而倒在瘴气中,蓬头垢面,双脚长满茧子来到惠州,拿到我的信就要回去。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契顺回答说:“我没有任何要求才来惠州的,如果有要求,就应该跑到京城里。”几番苦苦相问,契顺才说:“从前,蔡明远只不过是鄱阳的一个校官,颜真卿在江淮间没有粮食,明远大老远地载着大米去帮助鲁公,鲁公敬佩他的壮举,将这件事情写到书里,直到现在,大家都还知道明远这个人,现在契顺(我)虽然没有米给您,也仅仅走了几万里,如果可以像明远那样,得到先生的几个字可以吗?”我很高兴答应他。只是很惭愧,无论是名节还是字画,我都不及鲁公,所以抄写陶渊明《归去来辞》送给之,希望这些文字能让契顺能流芳百世。
注释
1.归去来辞:东晋陶渊明辞赋名篇。
2.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3.高安:县名,在今江西省西北部。
4.各以一子自随:指苏轼与苏辙各自有一个儿子追随身边。
5.寓:居住,寄居。
6.耗:消息。
7.迈:即苏轼长子。
8.当:应当,会。
9.问:询问,问候。
10.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11.黧(lí):黑中带黄的颜色。
12.径:直接。
13.蔡明远:颜真卿抵抗安禄山时,他曾救助过颜,为此颜作《与蔡明远书》赠之。
14.怜:爱惜。
15.傥(tǎng):倘或。
16.援:援引,引用。
17.数字:指一些苏东坡的文字。
18.逮(dài):及。
19.庶(shù)几:希望。
我被贬居住在惠州,子由被贬到高安,各有一个儿子跟在身边,其他两个儿子分别在许昌宜兴居住,隔着千山万水,孩子们都没有我的消息,很是忧愁烦闷。苏州定惠院学佛者卓契顺告诉苏迈:“你何必这么担忧,惠州又不在天上,走过去总可以走到,我一定替你向你父亲要封书信。”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渡江越岭,步行露宿,曾累得身体僵硬而倒在瘴气中,蓬头垢面,双脚长满茧子来到惠州,拿到我的信就要回去。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契顺回答说:“我没有任何要求才来惠州的,如果有要求,就应该跑到京城里。”几番苦苦相问,契顺才说:“从前,蔡明远只不过是鄱阳的一个校官,颜真卿在江淮间没有粮食,明远大老远地载着大米去帮助鲁公,鲁公敬佩他的壮举,将这件事情写到书里,直到现在,大家都还知道明远这个人,现在契顺(我)虽然没有米给您,也仅仅走了几万里,如果可以像明远那样,得到先生的几个字可以吗?”我很高兴答应他。只是很惭愧,无论是名节还是字画,我都不及鲁公,所以抄写陶渊明《归去来辞》送给之,希望这些文字能让契顺能流芳百世。
注释
1.归去来辞:东晋陶渊明辞赋名篇。
2.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3.高安:县名,在今江西省西北部。
4.各以一子自随:指苏轼与苏辙各自有一个儿子追随身边。
5.寓:居住,寄居。
6.耗:消息。
7.迈:即苏轼长子。
8.当:应当,会。
9.问:询问,问候。
10.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11.黧(lí):黑中带黄的颜色。
12.径:直接。
13.蔡明远:颜真卿抵抗安禄山时,他曾救助过颜,为此颜作《与蔡明远书》赠之。
14.怜:爱惜。
15.傥(tǎng):倘或。
16.援:援引,引用。
17.数字:指一些苏东坡的文字。
18.逮(dài):及。
19.庶(shù)几: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在苏轼晚年,削籍投荒,59岁至66岁八次降职,由黄州、惠州而儋州,凡七年之久。其久居岭南绝域,只有幼子苏过相随,与家中亲人音讯隔绝,品尝尽人间冷暖、世事无常。苏轼感慨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一去难返。在此种心态之下,热肠之士契顺徒步万里为苏轼传送家中书信,却别无他求,这种古道侠义之行着实使苏轼感动不已,故作此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东坡谪惠州,家属在宜兴。他的朋友钱济明时任苏州通判,欲为东坡长子苏迈致家书,通过定慧寺长老守钦派卓契顺去惠州打听情况。契顺是个行者,担任寺庙守护等杂事,勇任此役,其言行当中有几处很感动人。
“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说得于脆豪迈,好似《西厢记》中下书的惠明:“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惭。”于是“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行即到耳!”做到了实不容易。这与东坡同乡人巢谷字元修,年近70,慨然自四川眉山徒步万里,访东坡、子由兄弟于海南、循州(在惠州东北)贬所,终于见到了子由,可谓后先辉映。子由惊喜说:“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栾城后集·巢谷传》)东坡也称他“笃于风义”。有利于他人的事,该做的便做,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古道热肠”,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这又是极可贵的风格。替人家做了点事而“无所求”,且先定下了“无所求”的宗旨然后作此长途艰险之行;还添上了“若:削昕求当走都下矣”,从对面加倍申说,使东坡几乎不好再开口。仿照金圣叹批《水浒》的笔法品题之,此契顺可谓“上上人物”。
东坡对此自然很不好意思,“苦问不已”,这才得到“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的回答。“万里之勤”,仅需“得数字”以酬,在索要成风的世界里,无疑会被看作是“大傻瓜”的。可契顺却不这样想。“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他认为,如果您一定要报答的话,如此便是对他最优厚的报答。东坡另有一篇《记卓契顺答问》云:
苏台定慧院净人卓契顺,不远数千里,涉岭海,候无恙于东坡。东坡问:“将什么土物来?”顺展两手。坡云:“可惜许数千里空手来。”顺作担势,缓步而去。
他本来是空手而来,也要空手回去的,本篇说的“得书径还”,就包含这一情事。东坡却一定要送他点东西,他只好领了这个几张纸的“秀才人情”。但是契顺回程,肚子饿了要填,鞋子破了要换,东坡穷窘,无力资助,只好写信给他的表兄程之才(字正辅,时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巡视到惠州一带),由契顺带去,顺请“略赐照管”,打这么一个“秋风”,也是无可奈何又合情合理的事。
蔡明远事,见颜真卿《与蔡明远书》,其墨迹刻入《快雪堂法帖》。一个平凡的人,靠名人诗文写入得传不朽的事,古今多有,不过很多未被人意识到而加以点破。东坡倒曾指出了一位。杜甫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坡说:“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书子美黄四娘诗》)杜甫传黄四娘之名出于无心,东坡传卓契顺则是有意。“有意”也并不坏,多流传一些好人好事,足以劝世。
这里还要探索一下东坡选择陶渊明《归去来辞》写给契顺的本意。盖他久有学陶赋“归去来”之愿而未能,自忖远谪岭南之后,此志更难得遂,故在赴惠州的路上,舟甲无事,和《归去来辞》原韵,用颜鲁公书体写作长卷,以“暂舒胸中结滞”(见《题陶靖节归去来辞后》))。东坡是慕陶、学陶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对陶的《归去来辞》更有特殊喜爱:贬黄州时隐括为词作《哨遍》,又作《归去来集字》诗五律十首;贬海南时再有《和陶归去来兮辞》一篇;平日手书此辞见《题跋》所述者亦数遍,可谓念兹在兹。于今又写一卷以赠卓契顺,使“托此文以不朽”,表示契顺之名,非赖自己文字以传,不敢与颜鲁公之传蔡明远相比拟,而其对陶渊明t归去来辞,之感情,也见于字里行间了。
“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说得于脆豪迈,好似《西厢记》中下书的惠明:“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惭。”于是“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行即到耳!”做到了实不容易。这与东坡同乡人巢谷字元修,年近70,慨然自四川眉山徒步万里,访东坡、子由兄弟于海南、循州(在惠州东北)贬所,终于见到了子由,可谓后先辉映。子由惊喜说:“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栾城后集·巢谷传》)东坡也称他“笃于风义”。有利于他人的事,该做的便做,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古道热肠”,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这又是极可贵的风格。替人家做了点事而“无所求”,且先定下了“无所求”的宗旨然后作此长途艰险之行;还添上了“若:削昕求当走都下矣”,从对面加倍申说,使东坡几乎不好再开口。仿照金圣叹批《水浒》的笔法品题之,此契顺可谓“上上人物”。
东坡对此自然很不好意思,“苦问不已”,这才得到“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的回答。“万里之勤”,仅需“得数字”以酬,在索要成风的世界里,无疑会被看作是“大傻瓜”的。可契顺却不这样想。“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他认为,如果您一定要报答的话,如此便是对他最优厚的报答。东坡另有一篇《记卓契顺答问》云:
苏台定慧院净人卓契顺,不远数千里,涉岭海,候无恙于东坡。东坡问:“将什么土物来?”顺展两手。坡云:“可惜许数千里空手来。”顺作担势,缓步而去。
他本来是空手而来,也要空手回去的,本篇说的“得书径还”,就包含这一情事。东坡却一定要送他点东西,他只好领了这个几张纸的“秀才人情”。但是契顺回程,肚子饿了要填,鞋子破了要换,东坡穷窘,无力资助,只好写信给他的表兄程之才(字正辅,时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巡视到惠州一带),由契顺带去,顺请“略赐照管”,打这么一个“秋风”,也是无可奈何又合情合理的事。
蔡明远事,见颜真卿《与蔡明远书》,其墨迹刻入《快雪堂法帖》。一个平凡的人,靠名人诗文写入得传不朽的事,古今多有,不过很多未被人意识到而加以点破。东坡倒曾指出了一位。杜甫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坡说:“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书子美黄四娘诗》)杜甫传黄四娘之名出于无心,东坡传卓契顺则是有意。“有意”也并不坏,多流传一些好人好事,足以劝世。
这里还要探索一下东坡选择陶渊明《归去来辞》写给契顺的本意。盖他久有学陶赋“归去来”之愿而未能,自忖远谪岭南之后,此志更难得遂,故在赴惠州的路上,舟甲无事,和《归去来辞》原韵,用颜鲁公书体写作长卷,以“暂舒胸中结滞”(见《题陶靖节归去来辞后》))。东坡是慕陶、学陶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对陶的《归去来辞》更有特殊喜爱:贬黄州时隐括为词作《哨遍》,又作《归去来集字》诗五律十首;贬海南时再有《和陶归去来兮辞》一篇;平日手书此辞见《题跋》所述者亦数遍,可谓念兹在兹。于今又写一卷以赠卓契顺,使“托此文以不朽”,表示契顺之名,非赖自己文字以传,不敢与颜鲁公之传蔡明远相比拟,而其对陶渊明t归去来辞,之感情,也见于字里行间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您可能感兴趣...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
- 349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
- 302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7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 4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 ...
- 2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4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
-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 6
-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6
-
浣溪沙·春情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 3
文章点评...
诗文类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