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啊,要听从教诲。
要勤奋地读书,还要孝顺父母。
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
节俭饮食,少玩游戏。
不要说谎,不要贪心利益。
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
不要责备别人,只要管住自己。
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的表现。
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凡是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
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
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
譬如树上结的果子,中心是它的蒂。
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
我现在教训你们的,全部在这里了。
你们应该好好听从,千万不要轻轻放弃。
夏,王阳明在赣州巡抚衙门接待了从余姚家乡来赣州看望他的叔父王德声。留衙三个月,当叔父准备回归余姚时,王阳明即写了《送德声叔父归姚》诗:“犹记垂髫共学年,于今鬓发两苍然。穷通只好浮云看,岁月真同逝水悬。归鸟长空随所适,秋江落木正无边。何时却返阳明洞,萝月松风扫石眠。”
王阳明功成名就,萌生出归乡隐居之念,故在诗中有“何时却返阳明洞”之句。此时正是朝廷需要王阳明效力之时,岂能让他回家清闲。但是,家中有正宪儿,时年十一岁,正是切须教训之时,趁叔父回家之便,随带一纸“家训”以教训儿子。于是便有了这则《示宪儿》的《王阳明家训》。他希望家人对正宪儿严加教训,读书学礼,从“心地”开始,以德行着手,将儿子培养成为“良士”。
王阳明家训无论是“三字经”载体,或是“心学”的内容都适合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范本。作为训蒙学的教材,其三字经的载体适合小孩子诵读,音调和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即使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启发其想象,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促进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王阳明一贯主张用诗教作为蒙学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
就其内容而言,王阳明家训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相契合。第一,王阳明倡导文明和谐的伦理道德,其家训说:“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第二,王阳明表彰向上的日常规范,其家训说:“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宣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地善良的“心学”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其家训最后一部分揭示“心学”精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强调“心”之重要,这个“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太白楼赋
岁丙辰之孟冬兮,泛扁舟余南征。凌济川之惊涛兮,览层构乎任城。曰太白之故居兮,俨高风之犹在。蔡侯导余以从陟兮,将放观乎四海。木萧 ...
- 904
-
兴隆卫书壁
《兴隆卫书壁》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 4
-
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 794
-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 653
-
长生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本无终始究 ...
- 446
-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 642
-
传习录·门人薛侃录(节选)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
- 477
-
君子亭记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 ...
- 1030
-
过天生桥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 873
-
题甘泉居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 453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