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我欢喜这种短诗,因为他能将题材表现得更精彩些,更经济些。周先生论日本底短歌,说:“但他虽不适于叙事,若要描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却很擅长。”我们主张短诗,正是这个意思;并且也为图普遍起见。——因为短诗简单隽永,平易近人。可是中国字都是单音;在简短的诗形里,要有咩缓和美的节奏,很不易办。往往音节太迫促了,不能引起深沉的思念,便教人读着不像一首已完的诗;如“满城风雨近重阳”之类,意境原可以算完成了,但节奏太急,便像有些站不住似的;所以终于只能算是长诗底一部分,不成功一首独立的诗。不过我们说的短诗,并不像日本底短歌俳句等,要限音数和节数;这里还有些自由伸缩底馀地。——要创造短歌、俳句等一类东西,自然是办不到;若说在我们原有诗形外,另作出一种短的诗形,那也许可能罢。这全靠现在诗坛底努力了。至于我这三首,原是尝试之作,既不能咩缓和美,也未必平易近人;那是关于我的无力,要请读者谅解的了。
所谓短诗底“短”,正和短篇小说底“短”一样;行数底少固然是一个不可缺的元素,而主要的元素,却在平伯所谓“集中”;不能集中的,虽短,还不成诗。所谓“集中”,包括意境和音节说。——谈到短诗底意境,如前所引周先生底话,自然是“一地的景色”或“一时的情调”。因而短诗底能事也有写景、抒情两种;而抒情为难。正如平伯给我的另一信说:“……因短诗所表现的,只有中心的一点。但这一点从千头万绪中间挑选出来,真是极不容易读者或以为一两句耳,何难之有;而不知神思之来,偏不难于千百句而难于二句。……做写景短诗,我已颇觉其选择之难,抒情恐尤难矣;因景尚易把捉,情则尤迷离惝恍也。”
三首短诗,却有这样长的序,未免所谓“像座比石像还大”;可是因为初次发表,有解释底必要,所以终于累累赘赘地说了。
一
风沙卷了,
先驱者远了!
二
昙花开到眼前时,
便向她蝉翼般影子里,
将忧愁葬了。
三
无力——还在家里吧;
满街是诅咒呵!
1921年11月,上海。
“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或许是远了文化,近了政治。一些新文化先驱者从文坛走向政坛,从书斋走向社会,这在执著于文化建设的“纯粹”文人朱自清,不能不引起喟然长叹。或许是远了高潮,跌入低谷。五四高潮之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激流之中的北大学子朱自清,曾经怀有多么炽热的激情、多么高远的希冀,然而,无情的现实又是魔爪般撕碎了他的理想花环。环顾周围,黑暗仍复黑暗;遥望前途,难有光明企盼。新文化先驱者艰难跋涉才寻找到的一块绿洲,竟也为风沙所弥漫,这不能不让跋涉者陷入深深的忧郁。忧郁至极时,便要寻求解脱与慰藉:哪怕是昙花一现的美丽,哪怕是海市蜃楼的假象,哪怕是白日作梦的幻觉,只要能将难耐的忧郁埋葬。
到底是一介书生,纵使在幻想的空间天马行空,面对现实却几无缚鸡之力。“无力——还在家里吧;/满街是诅咒呵!”“在家”,是主动的抉择还是无奈的退避,是悲怆的失败还是差强人意的自慰,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说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身“在家里”,却心忧天下;无力抗争,又不甘屈服;在理想与现实的剪刀口中生存,在忧郁的深谷里挣扎,这正是朱自清悲怆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缩影。
《杂诗三首》自然通脱,象近意远,毫无欲赋新词强说愁的流弊;三首各自独立成章,内里又一脉相承;语调淳朴质厚,惹人共鸣,并留下无尽的回味余地。
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创刊,它标志了“五四”以来的新诗,终以勇敢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独立的存在。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和刘延陵是《诗》刊的主要编辑人员。《诗》刊对小诗十分热心,并积极倡导。小诗短小精悍,自由灵动,写一地景色,抒款曲情愫,表片缕思绪,自有所长。朱自清早就羡慕日本的短歌,诗友俞平伯的小诗尝试惹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有了他的第一组小诗:《杂诗三首》。
-
杂诗三首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5
-
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 5
-
匆匆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409
-
给亡妇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 ...
- 346
-
春
版本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384
-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 ...
- 316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 143
-
绿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 67
-
细雨
《细雨》是现代诗人朱自清于1923年3月8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这首诗写的是严寒过去了,春天到来了,万物生机勃发,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然而,诗人印象最深的却是“细雨”,当它随着东风掠过脸边时,是那样的柔软和温暖,有如“绒毛”。全诗意境清新、轻盈,结构上贵凝炼、重暗示。...
- 760
-
背影
《背影》是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而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全文语言既忠实朴素又典雅文质,作者运用白描及侧面烘托等手法,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
- 22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