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南朝

石延年 〔宋代〕
南朝人物尽清贤,不是风流即放言。
三百年间却堪笑,绝无人可定中原。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谁说南朝没有济世之才,岂不尽是清明贤良的翩翩君子。不是风流倜傥的清客,就是放言空谈的名士。
苟且偷安已近三百年了,即此一端也堪为后人不齿。竟无一人奋起收复中原失地,做个完成统一大业的报国志士。
注释
1.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朝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时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指偏安于东南的宋、齐、梁、陈四代。
2.清贤:清高贤良。
3.风流:指行为高迈,不拘礼法,追求名士风度气派。放言:放纵其言。
4.三百年:从东晋建武元年(317)到祯明三年(589)陈亡,共二百七十二年。这里说三百年为约数。
5.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流域广大地区。南北朝时为北朝所据。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北宋朝由于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失利,选择偏安一隅,诗人不满现实,企盼报国志士奋然而起,作此诗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是一首咏史诗。前两句写南朝人物的普遍性格与风气,虽号称清贤,却不是追求名士风度就是说些空洞的大话,不务实际。“尽清贤”看似褒奖,实则讽刺。后两句说南朝无一人收复中原,足以令后人耻笑。此处虽是针对南朝而言,却是借古讽今,以咏史抒写现实的忧虑。
全诗评论的是南朝的上层人物,作者表达了对当时士大夫不关心国事、崇尚清谈的风气深表不满情绪,讽刺他们以清流贤士自居,却没有一个人能承担起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历史重任。这是南宋爱国作家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而作者却是北宋前期人,他当然不可能料到南北分裂的局面和清谈误国的社会风气又会重演。但这首诗却很像是南宋人写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里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作家如果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他们的作品不但富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预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石延年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人,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您可能感兴趣...
  • 南朝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3
  • 南朝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1
  • 古松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绿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座抡才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0
  • 金乡张氏园亭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1
  • 燕归梁·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