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四贪词

兰陵笑笑生 〔明代〕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
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亦是他。
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
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
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
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
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捰袖弄精神。
一时怒发无明穴,到后忧煎祸及身。
莫太过,免灾迍,劝君凡事放宽情。
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醉酒损坏精神状态破坏家庭和谐,导致语言无状吵闹喧哗。
疏远亲人怠慢朋友多因此而起,忘恩背义也是因为它。
切切记住就算是流霞酒也要戒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太差。
万事耽误都是因为这个,今后招待宾客只用茶。

不要贪恋那满头青丝、年轻貌美、佩金戴玉的女子。
损害身体、摧残生命的多是美娇女,尤其是倾国倾城的美色。
别贪美色,养好丹田,做到清心寡欲才能健康长寿。
从今后禁止去玩风月之事,还是伴着纸帐梅花独自睡眠的好。

金银财宝谁都想收归己有,但不是来自正道的还是别贪求。
多少亲友因钱财失去情谊,多少父子为利益断绝关系。
赶紧缩手,回头吧,不要让身心为了钱财而日夜发愁。
儿孙自然有他们的福气,不用为了儿孙的未来而过分担忧。

不要炫耀武力使气逞能,也不要捋袖挥拳来耍弄威风。
要是一时忍不住发起无名火,到后来惹祸伤害的还是自身。
做人不要太过分,免得遭受灾殃,劝您凡事还是先放宽心情。
需要放手时要懂得放手,需要饶人的地方暂且饶人。
注释:
⑴四贪词:这四首词并没有注明词牌。根据格律,其词牌当为“鹧鸪天”。
⑵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泛指美酒。
⑶翠花钿(diàn):镶嵌着珠宝翡翠的金花首饰。
⑷“纸帐”句:语出宋黄庚《夜坐即事》:“道人不作阳台梦,纸帐梅花伴独眠。”
⑸“儿孙”二句:语出宋徐守信《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汲汲光阴似水流,随时得过便须休。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与儿孙作马牛。”
⑹捰(luò):捋,卷。
⑺无明:无明火,即无名火,意指怒火。
⑻迍(zhūn):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四贪词》是明代的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正文开始之前写下的一组联章词,放在卷首四首“词曰”之后,是对于人们常常贪恋之“酒”“色”“财”“气”所作的警世之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一套《四贪词》,在这抑扬顿挫的诗韵中,凝聚着中国人对于人的基本需求与人生价值之间的深刻矛盾的全部困惑。中国文化,把酒、色、财、气规定为健康人格的四大基本需求。纵酒是一种享乐的需要(借酒消愁者除外),是超越了饥饿阶段之后的带有愉悦性质的享乐。在西方文化中享乐需要没有被列为人的基本需要,因为没有享乐,人照样可以生存下去。但是“酒’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尤其当它与“色、财、气”排列在一起时更是如此。它代表一种闲适的自由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在中国文化里几乎被看成一种普遍的理想境界,不管是皇帝朝臣、达官贵人、富裕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偷闲学少年”作为摆脱繁冗、忙碌工作的需要。“色”,包括情欲、爱情、色情、婚姻。“好色”也即人的情感归属需要、感官享乐需要,以及传宗接代的需要。作为中国文化的最极端形式的宋明理学,其“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中国文化是一种禁欲主义。其实从《周易》开始中国思想便大力提倡男女之伦,指出男女的媾和是出于繁衍种族的需要。后来,随着人性的逐步觉醒,人们渐渐地承认,人的“好色”的需要还包含着感官享受的需要和情感归属的需要。“财”的需要即指物质的需要,它不仅指生存需要而指对富裕生活的追求。“气“,则近似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涉及到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人的情感需要、功利欲望、人格的独立、心灵的自由等需要,以及对道德、真理的追求。
自宋元以来,中国的戏曲,小说里有一个“警世”、“劝世”的传统主题,作家在对人的基本需要作一番形象生动的渲染之后,终于又宣告这些需要的虚妄。酒、色、财、气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所向往的,但它们却带来或陪伴著灾难与痛苦、其后果是令人恐惧的。基本需要及其实现不能使人的价值得以确立,这实在是令人困惑的。中国文化把这种需求与价值的深刻矛盾看成生命的悲剧性,并由此而形成了向往与恐惧相纠缠的文化情结。《金瓶梅》便是这种文化情结的艺术展开。
《四贪词》是《金瓶梅》道德说教主旨的集中体现,穿插在全书人物和情节中的说教都由此展开。这四首词以具体的酒、色、财、气为批判对象,以西门庆等人的命运故事作为案例,对自己所肯定的道德规则和人生价值作了辨析和说教。
一是戒贪酒。酒不能不饮,“酒熟堪酌,客至须留”。但那是在清幽的茅舍之中,获得“无荣无辱无忧”状态,所以才可以“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金瓶梅》<卷首词>)。不能贪酒,贪酒能乱性,令饮者失去原本应该有的行为约束。“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酒损精神”为其纲,“失却万事皆因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贪酒而贪得身败名裂。“万恶淫为首”,但“酒是色媒人”。因此,“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小说中说到纵欲行为,大多与酒密切相关。西门庆所用春药一定要用酒为引,是形象的“色媒人”。
二是戒贪色。“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具有浓厚的子嗣观念和养生意识的中国人不提倡也不接受禁欲主义。但不能贪色,不能纵情,更不能纵欲,纵欲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生理问题,纵欲必然导致伦理混乱和折寿夭亡。西门庆就是顺着这条邪道走到黑的。戒贪色不等于禁欲,而寡欲则为节欲的表现。所以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少贪红粉翠花钿”,“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情色二事,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戒色,必然要做到抑情。“‘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金瓶梅》第一回)情生于自心,为体,有情则好色,遇色则情煽。所以“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这是以抑情来节欲,从而达到“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的戒贪色的目的。《金瓶梅》道德说教中针对的最大道德问题就是色欲。
三是戒贪财。作者道德说教的批判标准不是不要财富,而是要注意三点。一要公道本分之财,“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富贵自是富来投,利名还有利名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金瓶梅》第十四回)。二不能贪多,不是公道本分之财不能贪,就是公道本分之财也不能多。贪财者会因贪而不仁,财多者因富而致祸。“淫嬻从来由浊富”(《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富遭嫉妒贫遭辱”,而且“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三强调积财不如积善,“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积善成好人,积财惹祸胎。石崇当日富,难免杀身灾。邓通饥饿死,钱山何用哉。……多少有钱者,死了没棺材”(《金瓶梅》第七十九回)。西门庆受批,最大的罪过是纵欲,但最先的罪孽是有钱,是因富而获名,因富得贵,也因富而纵欲。没有那么多的钱,他就不能那般地用银子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也就能做成什么。结果,死时连棺材也没来得及备妥,近十万家财也没带走一分一厘。
四是戒使气。使气也可曰“尚气”,气是强梁之气,强横之气。“一时怒发无名穴,到后忧煎祸及身”,所以待人“莫太过,免灾迍,劝君凡事放宽情。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主张“柔软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金瓶梅》第一回)。在小说中,使气逞强逞能者大多无好下场。西门庆、李瓶儿、潘金莲、孙雪娥、宋惠莲、春梅、陈经济,一概如此。尤其是潘金莲、春梅,都是有理无理皆不饶人的人物,春梅更是一副刚性脾气。
这些道德说教中包含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传统社会的标准,值得商榷,值得反思,但其中不乏人生和社会规律性的东西,很有承继的意义,不能一概否定。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很快的发展,而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却跟不上的时候;特别是有些人的财富也有了很大很快的发展,而个人却无法恰当地处理这些财富的时候,由财富而滋长的色欲、物欲、霸气却超常表现出来,《四贪词》的告诫就不无道理了。《金瓶梅》并不是反财富论之书,而是告诫人们在获取财富上需有正当手段,在处理财富中要有智慧。于是,小说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意味也就透显出来。可以说,《四贪词》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创作主旨劝谕世人不要重蹈书中人物覆辙的作品,理解《四贪词》之寓意有助于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有助于领会《金瓶梅》小说的精神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
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是明代“第一奇书”《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所用的笔名。此人真实身份已成为历史谜团。《金瓶梅》廿公跋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他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白话小说的作家,兰陵笑笑生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所创作的《金瓶梅》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
您可能感兴趣...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