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驱猪行

元好问 〔金朝〕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板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垄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干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备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沿着山体栽种粮食很是费力,长成了却给豪猪当作了粮食。
搭建低矮的草屋,通宵达旦敲打木板摇着铃铛。
单只的狗咬不伤它,弓箭也射不伤它。
农夫睡梦中都在吆喝,这不像是在赶猪像是在诉说冤屈。
放任田鼠长得比兔子还大,任凭蝗虫遮蔽半天空。
从破坏的田里打斗到水沟里,可是山里并没有还能吃的橡树。
不管长牙短嘴的都吃个不停,所过之处不留一点粮食。
天亮了,只见田地里一片狼藉,农妇孩子无奈只能相互看着流着眼泪。
不管刮风下雨年年日复一日地劳作,最后一算收成,十不存一。
投入的资金和劳力就为这一点粮食糊口,这一担两石的能值几个钱?
娃儿们米粥都必须要珍惜,这些都是从豪猪口中夺下来的。
县吏也来征收赋税了。
注释
⑴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⑵莳(shì):栽种,移植。
⑶办:具备,做成。豪猪:一指箭猪,自肩部以后生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尖锐如针,颜色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以草为食,有害于农作物。
⑷草庵:此处指草房,草舍。寻丈高:八尺或一丈高,指低矮之草屋。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⑸终夕:通宵达旦。
⑹噬(shì):咬。
⑺放教:放任。
⑻任使:任凭。飞蝗:蝗虫,常成群飞集,危害庄稼。
⑼争合:战斗,打斗。
⑽橡(xiàng)术:其果实似栗而小,灾年常作饥民食用。
⑾喙(huì):鸟兽的嘴,此特指豪猪的嘴。
⑿垄亩:田土、田地。狼藉:错杂零乱的样子。
⒀会(kuài)计:即统计数量。什(shí)一:十分之一。
⒁资身:投入的资金和劳力。资身亦有养身、立身意。
⒂儋(dàn):通“担”。儋石指收获粮食的数量,十斗为石(dàn),两石为担。都:总。直:通“值”。
⒃糜(mí):米粥。
⒄销税籍:指征收赋税。税籍,记录赋税的簿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蒙古军南下攻打金朝,至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朝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金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是年七月,金宣宗“贞祐南渡”抵达南京。该诗是诗人避乱河南暂居登封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全诗二十三句,可分五部分,以“驱猪”一事为主体贯穿始终。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豪猪是农田的大敌,农民筑庵搭棚昼夜防范。农民们“沿山莳苗”费力劳作,是为了勉强煳口,不料劳动成果却成了豪猪的粮食。诗一开篇即清楚地交代了敌对双方尖锐的矛盾冲突,字里行间对不劳而获、侵扰百姓的豪猪表现了极大的不满。“草阉”高架,“击板摇铃”表现了农民为防范豪猪侵扰而采取的措施之严,“闹终夕”反映了农民不仅种田辛苦,而且护卫粮田,彻夜不眠,更觉辛苦。
紧接着八句为第二部分,进一步叙写豪猪的狡诈。犬不可“噬”,箭无法“射”,田夫无计可施,连梦中也叫屈连天。“田鼠大于兔”以形之硕壮,写出其食之无厌,“飞蝗半天黑”,以遮天蔽日之势烘托出其数之多。豪猪、田鼠、飞蝗,雪上加霜,火上烧油,田夫们出路何在。田夫睡中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语意双关,本是“驱猪”,却说“不似”,连连“称屈”,屈在哪里。诗人矛头所指,已初露端倪。
再接着四句为第三部分。抓住特点,刻画豪猪凶相。“长牙短喙”,凶狠异常;“食不休”,贪得无厌;“过处一抹无禾头”,为害惨烈。一夜之间,给无数依赖土地活命的农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田野“狼藉”,妇孺“泪流”。寥寥几笔,一个凄苦不堪的场面便跃然纸上。诗人在描绘豪猪为害的现实时,有意地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使读者自然地将人间社会横行不法的“豪猪”与这些吞噬禾苗的豪猪联系起来,领悟出诗人的象外之意、题外之旨。
从第十七句至第二十二句为第四部分。在前面逐层描述的基础上,诗人自然想到“旱干水溢年年日”的景况,便算了一笔账:“会计收成才什一”,“儋石都能几钱值?”一年到头,收获所剩无几,但是“资身百备”全在其中。农民一年生计之艰辛,可想而知。写至此,诗人不禁悲从中来,告诫儿童“食糜需爱惜”,因为“此物群猪口中得”。以教育儿童为引子,控诉了“群猪”的残害盘剥。
最后一句为第五部分。“旱干水溢”,“群猪”盘剥,收成“什一”,而这又是农民“资身百备”的活命粮。可是,又来了一个剥夺者,“县吏即来销税籍”,县吏不察民穷困,也赶来催交赋税了。这真是,不是豪猪,胜似豪猪了。
综观全诗,诗人以写“驱豪猪”为本事,辅以田鼠、蝗虫、干旱、水涝以及县吏等等,为读者刻画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农民生活的凄惨,构成了一场真正的社会悲剧。该诗名义上是写驱豪猪,实际上是一首讽喻社会现实的悲歌。诗人将国情民情及自己的感情交织一起,蕴积着一股压抑的愤恨。金元时期,广大人民外受蒙古军的屠杀、欺凌,内受金统治者的重税盘剥,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诗人以饱蘸同情之笔再现了农民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一个“驱”字,充分表现了农民顽强的抗争。
该诗看似通俗质朴、平淡自然,然而却内蓄精光,淡淡写来,字字血泪。明写天灾,实写人祸;写教子节俭是虚托,写田夫“称屈”是实举。孤犬、长箭、豪猪,取譬设喻,似隐实显。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县吏即来销税籍”,看似一句普通的交代,但是它出现在诗人集中笔锋极写豪猪的凶残贪婪之后,不禁催人联想,发人深思,意识到“豪猪”“县吏”之间的本质联系。该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无穷,满腔悲愤尽在不言中。此外该诗采用了杂言歌行体,这就在运笔上便于诗人挥写自如,长短随意。七言中有五言,显得参差有致,情感起伏,风韵豪放,别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
您可能感兴趣...
  •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89
  • 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307
  •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五

    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304
  • 野菊

    座主闲闲公命作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 ...

    401
  • 赤壁图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23
  • 西园

    兴定庚辰八月中作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 ...

    386
  • 永遇乐·绝壁孤云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天公老大,依然儿戏,困我世间羁鞅。此身似、扁舟一叶,浩浩拍天风浪。 中台黄散,官仓红腐,换得尘容俗状。枕上哦诗,梦中得句,笑了还惆怅。可怜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利名千丈。问何时、有酒如川,自歌自放?...

    873
  • 沁园春·除夕

    《沁园春·除夕》是金末元初元好问写的一首词。此词写自己的“贫”和“穷”全用故事,写文学生活则用典抒胸怀,隽语盈篇,可算精明之作。...

    108
  •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922
  • 送秦中诸人引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

    870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