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短歌行

白居易 〔唐代〕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闻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余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利禄,大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
兴盛和衰败不可能由自己决定,成败往往依次出现。
听说您少年时刻苦学习,想要求取官位和俸禄。
背着书箱在尘世中远行游学,以至雪前抱书痴读。
粗布被子不能遮盖全身,粗劣的饭食才刚够充饥。
三十岁时才开始登上仕途,到了五十岁才披上朝服。
仆人已披上棉衣取暖,马匹才刚吃上粟米以养肥。
不敢议论寻欢游乐,还要受到名位的约束而谨言慎行。
待到耳目聋暗后,才在堂上调丝竹之音。
挨到牙齿缺落时,盘中才堆满酒肉。
荣华富贵来了青春健康却已去,财富有余而享受能力不足。
少壮的美好与荣华的显耀,两者相避犹如寒热到不了一起。
青春健康已远去,岁月时光迅速而过。
这是自古以来无可奈何的事,还是请您多听听这一曲短歌吧。
注释
1.短歌行:乐府古辞,属平调曲,主旨多言人生短促,当及时行乐。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乐录》曰:‘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平调有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三曰《猛虎行》,四曰《君子行》,五曰《燕歌行》,六曰《从军行》,七曰《鞠歌行》。’”一作“短歌曲”。
2.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3.身:一作“奉”,供给,引申为满足。嗜欲: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
4.盛衰:兴盛与衰败。
5.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6.闻君:一作“问君”。
7.干禄:求取官位和俸禄。语出《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8.负笈(jí):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晋书·王裒传》:“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笈,书箱。尘:尘世。
9.“抱书”句:居住条件简陋,不蔽风雪,意指从师学习,非常艰苦。《文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宿,一作“读”。
10.布衾(qīn):粗布被子。不周体:不能遮盖全身。
11.藜茹(lí rú):野菜,指粗恶的食物。一作“藜茄”。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茹,蔬菜的总名。
12.三十:一作“四十”。宦途:做官的道路。
13.被(pī)朝服:穿上朝士之服,指在朝廷做官。被,同“披”。
14.奴:奴仆。已:一作“新”。挟纩(jiā kuàng):披着绵衣。也比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纩,丝绵。
15.欢游:这里有尽情享乐之意。
16.为:被。检束:约束,检点。谓顾虑名誉而谨言慎行。
17.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亦泛指音乐。
18.彼:指荣华富贵。此:指青春健康。
19.“外余”句:指身外的物质财富有余,而自己享受的能力不足。外,外在物质生活条件。中,内在健康。
20.寒燠(yù):寒冷与炎热。
21.青云:喻指青春健康。
22.白日:指岁月时光。终天:一作“经天”。
23.听:一作“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白居易时年六十四岁,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晚年主动要求分司洛阳的动机有二:一是摆脱官场束缚,还身心以自由;二是躲避政治中心的险恶风波,求得全身免祸。居洛期间,白居易官品已高,又大多担任闲职,俸禄优厚而无繁杂事务缠身,过着舒适闲散的生活。他对自己的生活满足,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也视为“治世”,似乎已一无所求。此诗即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可以大致分为四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指出世人求富贵的目的和得失。不仅概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世人追求富贵的目的是满足嗜欲,但能否达到目的却不能由自己决定,即使有所得,也必定有所失;同时开启下文,以下三段就是表现求取富贵的得与失这一主旨的。
“闻君少年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描写年轻时为求取富贵而负笈求学,傍雪而宿,衾不周体,食不果腹,可谓备尝艰辛。
“三十登宦途”以下十句为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和揭示达到目的后的得与失。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在三十岁的时候终于走上仕途,五十岁穿上朝服,即做了位尊权重的高官。此时也拥有财富了,连奴仆也衣食饱暖了,甚至连所用的马匹也开始食用精饲料了,可谓今非昔比。但事物难能十全十美,既有所得,必有所失。由于做了官,还要受到名位的约束,不敢尽情寻欢游乐。等到目暗耳聋时,堂上却有歌舞演奏;等到牙齿脱落时,盘中则堆满酒肉。此时所失就是自由和健康,所得则是官位和财富。得失相较孰重孰轻,人们自然各有结论。但诗人的态度还是比较清楚的,求富贵的目的既然是满足嗜欲,而此时的嗜欲却大大减退,有酒肉而齿落味减,有歌舞而目暗耳聋。原来的目的达到了,又未达到,从根本上看,还是没有达到。
最后八句为第四段,诗人对上述现象进行总结,提醒世人:少壮健康与荣华富贵往往如同冷热一样不能并存,彼去此来,外余内亏。待到此时,即使想改变,也不可能了。因为青春一去不复返,余下的岁月飞逝更快。对此,“从古无奈何”,只能聊听此短歌。诗人虽未作出结论,其实结论是比较明确的,一言以蔽之:青春健康远比荣华富贵重要,千万不要为满足嗜欲而牺牲无比宝贵的青春健康去求取荣华富贵。
全诗通过一位读书人社会地位悬殊的变化和前后截然相反的经历,告诫人们获得幸福要靠健康,而享受的基本条件也是健康。中心思想说的是健康与幸福的关系。健康是“皮”,幸福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诗提出的一个深层问题是:当人的生理、心理发生的变化,与外界物理、事理的变化反差越来越大的时候,如何正确理解和坦然面对,是决定有无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您可能感兴趣...
  •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5
  • 短歌行

    翩翩春燕。端集余堂。阴匿阳显。节运自常。厥貌淑美。玄衣素裳。归仁服德。雌雄颉颃。执志精专。絜行驯良。衔土缮巢。有式宫房。不规自圆。无矩而方。...

    3
  • 短歌行

    八月木荫薄,十叶三堕枝。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荣华忽消歇,四顾令人悲。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无言鬓似霜,勿谓发如丝。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5
  • 短歌行

    一樽绿酒绿于染,拍手高歌天地险。上得青云下不难,下在黄埃上须渐。少年欢乐须及时,莫学懦夫长泣岐。白日欲沈犹未沈,片月已来天半垂。坎鼓铿钟杀愁贼,挼碎是非佯不识。长短高卑不可求,莫叹人生头雪色。...

    0
  • 短歌行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0
  • 短歌行

    古人若不死,吾亦何所悲。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短歌行,短歌无穷日已倾。邺宫梁苑徒有名,春草秋风伤我情。何为不学金仙侣,一悟空王无死生。...

    1
  • 短歌行

    蟾光堪自笑,浮世懒思量。身得几时活,眼开终日忙。千门无寿药,一镜有愁霜。早向尘埃外,光阴任短长。...

    1
  • 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流光暂出还入地,使我年少不须臾。与君相逢勿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1
  • 短歌行

    日月何忙忙,出没住不得。使我勇壮心,少年如顷刻。人生石火光,通时少于塞。四季倏往来,寒暑变为贼。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0
  • 短歌行

    爪牙在身上,陷阱犹可制。爪牙在胸中,剑戟无所畏。人言畏猛虎,谁是撩头弊。只见古来心,奸雄暗相噬。...

    2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