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文 >

咏怀诗

史宗 〔魏晋〕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纠错
译文及注释
纠错
译文
有欲求就会因不满足而苦恼,没有什么所求也就会无愁无忧。
真不如那清虚无为的山僧,腰系草索身披玄色衣裘。
飘飘悠悠云游在大干世界,任意泛行就像没有系住的舟。
要将心中万种尘虑都去尽,一生的志趣就是栖隐在山丘。
注释
1.索:绳索。玄裘:僧衣。
2.“浮游”两句:语本《庄子·列御寇》:“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喻无欲无忧,漂泊不定。不轻舟:意为漂浮不定的船,用以比喻顺任自然或漂泊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纠错
据《高僧传》记载,史宗常在广陵白土埭上放声而歌,自得其乐。有时有人赏他一些钱财,他旋即又施舍给当地民众。这时檀祗正在江都令任上,听说后颇以为奇,召来府中。史宗应对敏捷,无所拘执。谈儒说佛,博贯古今,并当场赋下此诗。檀祗知他不是寻常之人,厚赐布帛,遣还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纠错
这首诗因为是即兴之作,故一开头就直奔主题,“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这是史宗自己的人生体会,更体现着佛家的智慧和哲理。大概人一有了对外物的贪欲,就堕入了无边苦海,得到的总想保持住,没有的总要千方百计谋取到。人的欲望是永远难以满足的,故此产生种种的痛苦烦恼。但反过来讲,人若能够归心空王,摆脱对外物的执著,自可无忧无虑,从三界六道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两句诗一反一正,指出贪欲乃人生诸苦之根本。
“未若”两句,则乘势转下,指出了一种摆脱执著、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清虚者”指深谙世界本空之理,而心地清虚空明的高人。带索,即以索为带,概指一种简陋易于满足的生存条件。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对于一个明于佛理的人来说,已经足矣。高堂华屋、金馔玉食、锦衣绣带,非不美盛,但为了这些奢侈,这些身外的感官享受,人就会失去很多自由,甚至连自己的本性也要丢失了。“被玄裘”含有两义,从字面上看,仍是指粗糙的衣着、简朴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含有沉浸妙理之中,按照佛老二家的人生观而生存的意思。
“浮游”承上两句来,上两句写简朴的生存条件,这两句写自由超脱的人生态度。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海上浮沤,旋起旋灭,所以人不应为外物拘执,束缚一生,而应当放心任性,像一叶没有羁绊的小舟一样,在世海里自在漂浮。这种潇洒放旷的人生态度,显然受着玄学思想的一定影响,更适合整个时代的潮流。
最后两句明确表明自己的志愿。诗人已经打定主意,摆脱人世尘劳,隐居于在远离人世喧嚣的山林里,栖息自己的身心,与世无争,平平静静、安闲淡泊地了此一生。前边的种种说理,都是准备,到此则水到渠成,脱口而出,自然收束了全篇。
这首诗没有空谈抽象枯燥的佛理,而是直指根本,阐明了一种无欲无求、超脱放旷的生活方式。因为是即兴而作,故诗意明白,语言质朴,不枝不蔓,一语道破,有类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
史宗
史宗,生卒爵里不详,晋代僧人,常穿麻衣,故世称“麻衣道士”。身多疮疥,性调不恒。常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白土埭赁埭,讴唱引䋏以自乐。后隐居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究明论考,韬光隐迹,世人莫知。会稽谢邵、魏迈之、魏放之等皆拜之为师,笃论渊博。后不知所终。
您可能感兴趣...
  • 咏怀诗

    灌木寒声集,丛筱静色深。冰霜岁聿暮,方昭君子心。射干蔽豫章,慨惜自古今。嶰谷失黄钟,大雅变正音。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仰偃草木间,世道随浮沉。...

    0
  • 咏怀诗

    郁郁梁楝姿,落落璠玙器。空山岁历晚,冰霰义如至。朽腐何足论,壮哉风云气。书生空白头,三叹横流涕。...

    1
文章点评...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